逐梦——王瑞琳个展将于北京鸿坤美术馆开幕
主办:鸿坤美术馆
展期:2016年5月15日至2016年6月26日(周一闭馆)
开幕:2016年5月15日(周日)15: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42号院
艺术家:王瑞琳
策划:田恺
展览负责:赵梦远
展览协助:李天白 崔振
自古以来,似乎中国人并不擅长做雕塑,长于线条等平面造型,即使是雕塑艺术高峰的唐代,佛教造像的美感也多来自于五官谨慎微妙的塑造,和躯体上的衣褶纹理的线条化表现,极少见到空间感和动态极强的作品。西方人很不一样,西方艺术从古希腊起就尤其长于雕塑,众神的动态表现,雕塑的空间表现让人惊叹。关于这个问题,有理论前辈解释,中国自古是农耕文明,对作物的观察无外乎线条。西方文明起于狩猎,对目标动物的身形体量特别敏感。这似乎有一定道理,其实这种讨论无关审美高下,仅仅是雕塑语言运用上的差异。今天我们来看王瑞琳的雕塑,会感到其强烈的个人特色。有纯熟的雕塑手法,有东方审美,也传递了自己的世界观。
王瑞琳的作品多以动物为主,这会让人误以为他是个“动物雕塑家”。其实,他的很多动物形象并不完全来自自然世界,马会拱起背像猫,鳄鱼翘尾像弯月,牦牛的身上布满陆地和海洋,鲸鱼背上驮着湖泊和山峦。王瑞琳通过动物的形态说明自然万物是相互融合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类似太极之道。具体确定的立体形象表达了暧昧而多重的意象。我们可以从中读出物种保护、环境问题、世界大同等等。而所有这些动物形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双拟人化的眼睛,这些无辜的眼神也是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投射:充满敬畏。
意象以外,是卓越的形式美感。所有这些雕塑都极具张力和感染力。好雕塑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作品周围形成强大的气场。雕塑本身与周围空间在视觉上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形体饱满时,挤压周围空间,比如博特罗(Fernando Botero),形体枯槁时,被周围空间挤压,比如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也有用抽象的形体切割空间大开大合者,比如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中国近来出现的一些年轻雕塑家,如王瑞琳一样,观念更自由,也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审美和哲学智慧。他们对雕塑语言的运用纯熟,也深谙空间关系,表达方式简单直接,也有感人的细节,结合着色处理,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发人深省,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
王瑞琳作品
关于艺术家王瑞琳
1985年 生于辽宁 鞍山
200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
2007年作品《暮》荣获中央美院雕塑年展一等奖
2008年作品《西行忆》荣获中央美院学生作品展一等奖
2012年
系列作品《马。戏》“景不徒”
系列作品《马。戏》“空眸”中国雕塑实力22人展
系列作品《马。戏》于香港会展中心参加展览“表述”
系列作品《马。戏》CIGE 北京
系列作品《马。戏》ART 北京
2013年
系列作品《逐梦记》ART 北京
系列作品《马。戏》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
系列作品《逐梦记》2013中国雕塑年鉴展
系列作品《逐梦记》“桥。邸蕴”奥地利使馆展
作品《逐梦记-方舟 一》中国国家大剧院收藏
2014年
系列作品《逐梦记》中华世纪坛“无畏·无疆”
系列作品《马·戏》、《逐梦记》“V时代”青年当代艺术展
系列作品《逐梦记》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
系列作品《逐梦记》ART 北京
系列作品《马·戏》、《逐梦记》上海艺术博览会
设计制作APEC亚太领导人峰会主题雕塑“未来之舟”
2015年
系列作品《逐梦记》ART 北京
个人展览“马·戏”北京景山关德殿
设计国际田联第1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奖牌
个人展览“有形的力量”洪坤美术
系列作品《逐梦记》“芳草地•蓝艺术展”
系列作品《逐梦记》海天盛筵“向海洋致敬”中国当代艺术特展
2016年
作品《迷·藏》“花果山当代艺术群展”杨国际艺术中心
作品《逐梦记-马》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个人作品 《马·戏》系列、《迷·藏》系列、《逐梦记》系列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