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丁涵女性题材工笔绘画:浅勾淡染工在其神

2016年05月30日19:58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作者:米硕

  丁涵,1993年出生于山东日照,2011年至2015年本科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2015年至今研究生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工笔人物专业,师从韩振刚教授。Artpollo阿波罗艺术网签约艺术家。

  女性题材工笔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母题。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图》中的妇女被视为是中国最早的女性形象绘画。至唐朝,女性题材工笔画发展至顶峰,有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和“周家样”的《簪花仕女图》。宋代日臻成熟,一方面传承着唐代传统,另一方面增添了更多的世俗趣味,加之文人画的兴起,女性题材工笔画一度受到冷落。直到民国时期,月份牌与广告画、美人画兴起,成为受广大市民阶级欢迎的题材,至此,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品格被消磨殆尽。“五四”以后,学习西方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徐悲鸿、林风眠等杰出的教育家引进西方绘画理论,推崇中西方绘画融合,至今对女性题材工笔画的创作产生着重大影响。解放后到文革期间,女性题材工笔绘画或是为实用主义服务,或是与年画等其他混为一谈,鲜有艺术史上的经典。直到近些年,女性主义工笔绘画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终于拨云见日,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画坛,并且涌现出了一批以何家英、唐勇力、胡明哲及新生代70、80“新工笔”画家为代表的优秀艺术家和经典艺术作品。

  如此梳理,从古至今,中国女性题材工笔绘画出现过许多的风格样式,其中的女性形象也不断演变着,这其中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与人们的审美心理。在大众传媒与消费主义背景下的今天,女性题材工笔画朝着都市风格化与多元化发展,有都市靓女、乡土美女、当代女兵形象、还有带有时尚因素的古代仕女和少数民族姑娘等等,他们源于传统,但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传统的“仕女画”了。

《云上》 绢本设色48cmX58cm

  2015

  清代画家石涛曾说过“笔墨当随时代”,90后丁涵就是在这样一个新的时空背景下,尝试着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着属于自己时代的女性题材工笔绘画的青年艺术家。丁涵的《读》系列是继承传统女性工笔人物精神要旨,并吸收融入西方绘画优良技法的优秀作品。《读》系列没有落入当代绘画求大求新而内涵不足的窠臼。论尺寸,小巧精致;论内容,生活常见的一角。没有哗众取宠,正如他自己所言“所谓艺术创作,无非是表达了一种状态……此种状态,由心而生,由境而定,这一切都是艺术家的精神表达,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这一点出发,一切生活的东西都可能提炼升华,都可以作为表达的题材、手段。从我个人目前的创作来看,主要还是以贴近自身生活的的方面出发……”如此,丁涵以敏锐的目光捕捉生活中令他感触的画面,《读》系列所散发出来的对生活细腻的感受,通过轻转脸颊的神态,细致入微的发丝,轻盈干净的线条和淡雅不争的色彩一一传达给观者,在这些安静的意象背后,让观者更加能深刻地体会到采访中他所说:“画画是一件贯彻一生的日常活动”这朴素而难能可贵的艺术追求。此外《读》系列中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可谓恰到好处,并没有因为过分的炫技而抢夺了作品的想象张力,作品概括地只刻画人物的头部特写,舍弃旁枝末节使作品有了提炼精简的高度,追求着传统绘画简单却不失丰富,精心经营却又不失朴实自然的传统艺术风貌。详中有略,略中见详,我们从他或是精勾细描的发丝中,或是一笔带过的衣袖中,感受到作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想象张力。

  综上所述,丁涵的《读》系列是较为成功的女性题材现代工笔绘画作品,既有中国画的传统艺术趣味,又不失当代视觉化的观看需求,在旧的语言体系中寻求性的表现内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达到了较高的审美标准。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丁涵工笔绘画女性题材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