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雁峰:从事绘画就是掌舵生活

2016年08月09日16:13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刘雁峰老师是个挺随意的人,我和他的相识很偶然,初次碰面感觉还不错。我们在望京一家咖啡厅里约的访谈,问题事先准备好了,刘老师也有问有答的聊的挺畅快,止不住的话题汩汩而出。事实上,刘老师也在媒体做过多年记者编辑工作,对于访谈、采编之类的媒体事毫不陌生。于是,一场愉快的采访就这么顺畅下来了,尽兴而满足。

  新浪当代:您跟绘画是怎么结缘的?

  刘雁峰:这应该追溯到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位教师,比较会教育孩子发展自己的天赋,我有哥哥姐姐,他们也都喜欢绘画。我小时候,姐姐就教我画画。据姐姐说,在我一岁多的时候,还拿不住笔,用整个手攥着,就在纸上画了一只小鸟,她就感到特别神奇,没想到还画的很象,就觉得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画得这么好,然后她就保存下来了,过了很多年,她依旧保存着我第一张画。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家有个邻居在京剧院工作,经常送给我家人京剧票。我觉得看京剧对我产生了影响,因为京剧那个行头、化妆都特别漂亮。各种鲜艳的颜色交织在一起,还有金色、银色,蟒袍上还有龙的形象,非常有想象力。家里人带我去故宫、颐和园,也对我影响特别大,让我有机会看到这些古老美丽的东西。后来自己就喜欢上这个,见到什么就画什么,在街上看到汽车就画汽车,看见动物、行人也就会画在纸上,当然京剧的表演、古代的建筑及龙的形象就更是经常让我作为主题入画了。画画也就是一个爱好,后来我在小学升初中的假期里,出于喜欢,也是出于小孩的好奇心,想做一些科学实验,经常会用到火和蜡烛,家里人觉得在家里做实验很危险,所以就给我买了一些橡皮泥,我就用橡皮泥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里的一百多人物全部捏了出来,也没有任何人教过我,全是自发的,服装、颜色都凭自己想象。

  我捏了很多橡皮泥的东西,大概有两百多个,家里给我保存了很长时间。这个手法也挺有意思的,我把扫床用的苕帚拆开来,变成一把小木棍,把我捏的人物的肢体链接在一起。以后,我看了雕塑系的创作过程,其实他们也和我一样用木棍和铁丝搭雕塑的骨架,但我那时候只是自己乱想出来的方法,没有人教过我应该怎么做。我哥哥有个朋友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哥哥和他说了我的情况,以后要怎么发展?他朋友就说,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给你找个捏面人的师傅,或者给你找一个美术学院的老师来学画画。后来他就给我找了位老师,这位老师就是王垂老师,现在旅居加拿大了,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就正式开始学画画了,那时我上初二下学期了,比其他的孩子都起步晚,但是我的老师说我学得比较快,半年的时间就超过了很多比我学画更久的同学。这个其实就是要有兴趣和热情,这基本上就是我绘画的开始。

5刘雁峰作品 涛声

  新浪当代:为什么一开始是雕塑,后面没有从事这个?

  刘雁峰:因为一开始给我介绍的就是绘画的老师,没有给我介绍雕塑的老师。我从小就接触画画,那时候,没几天就能画一摞,就是创造冲动上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天赋,其实都需要去保护和鼓励的。

  新浪当代:您一开始学习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对您的油画创作有什么影响?

  刘雁峰: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影响。我的母亲有个朋友是北京工艺美校毕业的,跟我母亲说可以去考那个学校,那个学校很不错。我那时候只是喜欢画画,对设计接触很少,但是现在想起来学设计还是很有帮助。如果我当时是学纯美术的话,接触的都是素描色彩,上了大学也依旧会这样,但是我那时在工艺美校,学了一些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学校教的是包豪斯体系、介绍的是康定斯基、保罗克利的抽象画,了解这些现代艺术领域的画家,为我后来接受现代主义的思想铺平了道路,让我在接受当代艺术的思想时没有了障碍。我最后没有过多从事设计这个专业,是因为这个专业还是为商业服务的,你需要迎合客户的心理,这和我的追求内心的自由有一点距离,所以我又回头从事绘画。总而言之,现在学习设计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国内外的趋势都是这样,实际上也是艺术走进生活的体现,我个人觉得,搞纯绘画的,学一些设计是会有比较大的帮助的。

刘雁峰作品 悬浮

  新浪当代:哪一段生活对您的画风产生影响最大,艺术跟生活有什么关系?

  刘雁峰:我觉得生活是本体,最主要的。达芬奇说过,绘画是一面镜子,完全反映了生活。现在,你可能不画写实的绘画了,但是,抽象的、装置的、行为的艺术都是一面镜子,都是在反映生活,阐述对生活的理解。比如离开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都会对我的绘画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个有机会去英国,工作了一段时间,是英国教育部佛教教科书的插画设计,我就有机会去博物馆参观,对我的影响很大。那时候的条件没现在好,很多学西画的,可能要到年纪很大的时候才能出去看看艺术品的原作。我去的时候是90年代后期,很多老先生都是三四十岁才第一次见到真迹,而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有这个机会,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我去看了英国的国家画廊、泰特美术馆,后者是一个现代艺术的美术馆。很多新奇的艺术我从来都没看见过,哪怕是在画册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活生生的艺术扑面而来,各种怪诞,各种谜题,让你去思考,这让我对现代艺术产生了兴趣。我们那时候在国内都是看画册,通过照片去感受原作。后来我通过这种比较发现,看一件作品必须要看到原作才能了解一个艺术品的真实状态,光靠印刷品是不行的。因为你看到真迹,会发现它跟你想象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很多艺术家的绘画原作会比印刷品要好很多,有些则反之,会让你失望。真正去看艺术只能看原作,这对我的绘画方向产生了很大影响。之前,对艺术没有什么判断力,尽管在中国花了很长时间学习,但基本上是在写生。那是一个没有按时间序列排出的东西。但是在著名的博物馆里,你就会看到一个艺术从何而生,从何而长,你会看到它为什么会这么做,你会联系到它的背景,它才会产生这种艺术。当你看到了它的环境,你也会感觉那个就是一个油画的感觉。从颜色来讲,比如一个街区的色调、植物的颜色、光线的色温等等,其实画就是真实的,没有任何附会的加工,就是在表达人类的生存环境。后来我回国到了南方,看到了南方景色中雾气蒸腾的环境,灰蒙蒙的色调,就明白了水墨画的源头所在了。这使我对我们本土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决定要拜一位中国画老师学画,我之前学了很多年的油画、水粉、素描,但是在看中国画的时候,我是不太明白的,什么叫笔墨、章法。中国画的线条美,还有高深的书法艺术,听我能听得明白,但是看不太透彻,要判断真假好坏也是不慎明了。只有后来实际我画了水墨画以后,才明白具体是怎么一回事。我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很多有名的评论家,自己从来不怎么画画,这不能做一个很好的评论家,哪怕你是著述等身的,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他没有实际的体验。绘画必定要自己去实践,像启功能鉴别古画,是因为他是一位很好的画家,张大千也是。光靠理论,在书本上传来抄去,这是没有用的,艺术是需要实践的,需要跟生活互相感应交换的,不完全是一种学问,需要人的眼睛、手、心灵协作来产生,我也在这时间对于中外艺术有了我自己的认识。我觉得艺术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悦人耳目,音乐也好、美术也好,是供养人的感官。另一个就是启人心智,就是在接受他是美的事物后,会对你的头脑、观念、情感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情感内美的挖掘,是现代派以后带给人类的新东西。在中国这发源得要更早一些,写意的文人画就有这样启人心智的作用,比较明确的提出是在现代,在梵高塞尚以后。而当代则比较突出自我观念的阐述,这也是我以后想要发展的方向。

3刘雁峰作品 枝蔓之一
4刘雁峰作品 枝蔓之二

  新浪当代:会转变您的画风吗?

  刘雁峰:怎么说呢,我现在的画风比较偏细腻、古典,这有一定的契机。我多次到欧洲观摩,在法国,去了卢浮宫,还有奥赛博物馆,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所谓的古代埃及、希腊、罗马的这一传统,就是客观写实类的。在真实之中展现艺术思想。出了卢浮宫,塞纳河对面,是奥赛博物馆,你会发现,我们的时间变快了,在卢浮宫的古典绘画,它们很耐看,我看委拉斯贵支的一幅画我可以看一个小时,这是我看印象派的画都不能做到的。我再往后看,找一张美国的现代绘画,比如波普艺术的,在它面前几分钟,几秒钟可能就过去了。古代人画的画肯定是比较耐看一些。但是它并不是一个肤浅感官的东西,表现形式是很客观的,你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线索,它是精工细作的,不像现代艺术这样快餐文化,也是古典艺术的一个特点,所以结合到我的绘画,我其实想找到一个出路,就是我的绘画要表现当下的观念,但是并不是简单的表现一个意思,这样太粗暴,太干巴巴了。我希望让它做到能启人心智,也能悦人耳目,让人产生共鸣。因此以后我也不会完全抛弃具象这种东西,但是我大概会做一种改良和突破,有形象这也会成为一种风格。最近一两年的绘画,流行着一种所谓“坏蛋画”的品种,这种画很多人都去画,成为了一种潮流,但是我觉得绘画必须忠于自己的内心,如果我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我明明看到这幅画,像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画的,那我为什么要放弃我本身这种写实的风格呢?所以我不太理解,其实我知道有些人本来可以画的更好,只是追求所谓个性,本来这是个好事情,人回到天真的状态,由熟而反生,追寻天真稚趣。但是大家都去追求一个潮流,按照一个样本去追求“个性”,而这样反而成了一种迷失自我的无个性了。艺术不能脱离本心,当代艺术应该是个体性的、多元的。现在个体性是非常难的,因为任何一个媒介,如:电视、互联网,大家说的都是同一个语言,无数的影响,你会很难形成一个自己独立的见解,很难形成一种个性。如果你对某些东西特别感兴趣,你就不应该放弃。但同时我的绘画中还有一种东西是突出观念,因此我会在我的绘画里加入一些更主观的因素,将这两种东西更好的结合起来。有种艺术手法叫观念具象绘画,这条路会更接近我的画风。

刘雁峰作品刘雁峰作品

  新浪当代:在油画的表现技法上,您探索的比较多的是哪方面?

  刘雁峰:在各个时期我都对油画语言做探索。从上大学的时候,我对材料很感兴趣,研究过一些艺术家的作品,譬如一位叫杜布菲的法国艺术家,还有西班牙当代画家塔皮埃斯的作品,偏向抽象艺术。那时我做过一些实验,用沙子,还有一些材料的综合,有的作品后来被送到国外参赛,还获了奖。我觉得生活对艺术有决定作用,因为生活轨迹发生改变了,创作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有段时间我对“记忆”很感兴趣,画了关于“记忆”主题的作品。我从小至今就对中国变化有很多的印象。我小时候那时中国刚有了电视,仅有两三个频道,我记得80年代初审判“四人帮”的时候,全民共同的印象就是那些镜头,这是整个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于是我就创作了相关题材的作品。我是70后画家,没有80后、90后那么丰富的日常生活,我们那时的人们会有很多集体记忆,譬如学雷锋,大家都戴红领巾,穿白衬衫蓝裤子等等,算是素材选择上的把握吧。后来对古典绘画重新发生了兴趣,在博物馆看原作,感觉那个时代画家的能力那么强,难以想象生命只有三、四十岁的画家,一生怎么能画出几百件鸿篇巨制的作品来,这个对我的冲击很大。很多艺术手段,我都做过探讨和研究,绘画手段有很多,暂时用不到我的画面来的,都先放下。画面处理就跟写文章一样,不断淬炼自己的语言,主要表现的是思想和感受,把自己的创作语言变得精纯一些。譬如沈从文和老舍的文章,看开头几句就能知道作者是谁了,绘画亦是如此。我希望最后能锤炼出很完整的自我风格来,实现原创性这一步,而中国当代艺术缺少的就是原创性。历史可以证明,成千上万的人去山寨“八大”、“石涛”,或者“元四家”,现代的中国艺术家又热衷去拷贝外国当代的艺术家。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模仿,不曾有一天敢于自己去创造一下,这样的艺术都被淘汰掉了。所以原创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难做到的。艺术要去发展,开拓新的领域,不能总是一成不变的老样子,社会发展的快,艺术也要变化的快。

5刘雁峰作品 阿尔卑斯印象
5刘雁峰作品 鸢尾花

  新浪当代:您在油画创作上,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收的最多的是什么?

  刘雁峰:看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的割裂开,譬如说我学绘画,但从小就看京剧,虽然现在不怎么看了,但是对于中国戏曲,它能给你留下想象的空间,这跟中国画非常像。中国绘画直抓主体,可以虚化背景的,尤其是宋代的绘画,没有任何啰嗦、累赘的东西,虚与实的关系把握很到位,这跟西方传统的写实艺术区别很大。我觉得中国文化乃全方位的,包括哲学、艺术、文学、戏剧、医学,还有星象这些东西。我们看易经,好像是迷信的东西,但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的科学观念,研究时间与空间的对应,什么样的科学能比这个更神奇、更现代呢?东方文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虽以西画基础为主,但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归属感,相反觉得现在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太少太少了,以为能背点诗词就称为国学家,能写几笔毛笔字的就称书法家了,古人的真实成就比我们强多了。我觉得只有真正的去尊重传统文化的规律,才能做好传承发展。我非常尊重的两位中国画家,一是林风眠先生,一是李可染先生,这两位把东西方艺术结合的最好,给中国绘画带来了新气象。林风眠先生的中国文化学养很高,绘画充满诗意,技法和思路完全是地道的西画,但却有非常强的中国味道。李可染先生学西画出身,画过漫画、油画和水彩画,最后把中国画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是位能创新的集大成者。尊重所从事的工作,尊重所从事的艺术创作规律,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就像烹饪,我们不能胡乱把中餐做成西餐,把西餐变成中餐,做炸酱面却用了意大利面的做法是不对的,这不能算创造。怎么吸收东方和西方各自的长处,那就要对两种文化有深厚的认识,设法把两种文化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文化融合具有这种情况,相近的文化更容易结合在一起,容易繁衍下去,例如西班牙和法国的文化;如果两种文化相隔很远,则结合较难。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越发与中国画相似了,那么当下怎样产生一种新的艺术,怎么能传播下去,则需要当代的艺术家去努力了,不要随意去模仿西方的艺术家。梵高吸收日本浮世绘的精华,也只是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来的。那么对中国画家来说,就按中国人的初心去做吧。

  任何画家的成长道路都比较崎岖。就我自己的情况吧,我大学毕业时并没有马上成为职业画家,我先工作了一段时间,做时事漫画和插图,那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创作油画作品,后来做了一名职业艺术家,一切从零开始。现在的艺术家不像过去那么平静,有很多的资讯需去整理,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状态。

  新浪当代:能简单说一下您创作一幅画的过程吗?

  刘雁峰:我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创作想法,创作一幅具象油画,跟绘制古典绘画有相似的地方。我会先构思一个命题,譬如哲学的思辨的观念,定好这个核心,我再去寻找现实中的人,或者器物,能够表达我自己思想的媒介物,之后我就定好构图、色调等等表现手法,跟以前古典画家想画圣母或者历史人物一样,找好一个合适的模特,再找一些服装道具,让模特装扮好。我先画一些速写,或者拍点照片,然后进入长时间的创作状态。跟以前的写实画家不大一样,不是客观的描摹对象,而是进入主观的表达方式。这种方法我现在还会不断的调整,希望能在绘画语言上更自由主动一些。

4刘雁峰作品 奋进的童年

  新浪当代:您觉得写实绘画里需不需要加入思辩的观念?还是只重视绘画本体语言?

  刘雁峰:现在的绘画很需要加入思辨的观念。图像在过去是很难得的东西,需要有人画像才会存在。现在图像充斥太多了,在摄影术的带领下很容易产生。我看一个展览的时候,有图片和绘画同场展示,但99%的人看画,很少人去看图片,虽然说图片也是世界有名的摄影作品,这说明图像需要经过人脑加工,再呈现出来才有其意义。现在的写实绘画要继承传统,满足其悦目性、真实性,同时必须加入现代的观念,反映现代的社会。过去的绘画有它所依附的内涵,譬如宗教、文学故事,一幅画怎样才能成立,需要艺术家对世界的立场、感受,也就是他的观念性。这种观念可以转换成绘画、雕塑,甚至装置艺术。现在的艺术家比以前的艺术家难度要大,需要更独特的个人立场和观念。

  新浪当代:您觉得当下中国艺术家应该有什么样的创作态度?

  刘雁峰:我作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如何跟西方艺术家区别开,民族性是很重要的方面。在一个地方的民族性不能被确立,艺术只能屈从于其他民族的艺术。不能自我独立,怎么建立对文化核心的新认识,从而达到创新呢?西方的价值观就是怎么征服自然,东方的价值观是怎么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我下一步的创作是围绕“环境主题”展开,从自然观出发,作为一个个体,怎么反映民族群体的根本性认识。一个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其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一个环境,自然形成了它的民族是什么性格。我们要认识这点,不能学习了西方文化,就把自身的文化基因给全抛弃掉。我听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画家说过,他觉得中国艺术很有前景,甚至比西方艺术更有前景。这位80多岁老人画了一辈子油画,不怎么会画中国画,他能提出这样的观点来,说明了中国人对中国自身文化的尊重。以东方审美精神为核心,是我将来创作的一个契机。我接下来的创作,还是会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题,围绕这一点展开。西方艺术中有大量描写性或者杀戮的主题,但中国传统很少有这些主题,如果过分去追求这些东西,就没有意义了。东方艺术家对灵性、对自然的赞美,更需要我们这些艺术家去弘扬和发展。

  刘雁峰简历

  出生于北京。1994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现北京工业大学设计学院)平面设计专业。2000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高级研究生班。现为职业艺术家,中国新闻漫画协会会员,北京油画学会会员,生活工作于北京。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展览及比赛并获重要奖项,被国内外美术馆、画廊、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刘雁峰绘画就是掌舵生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