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的灰尘被他们做成了艺术品

2016年08月07日09:0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 余如波

  日常生活中,灰尘无处不在,就是这么一种人们司空见惯乃至心生厌烦的灰尘,却被一些艺术家视为至宝,创作出一件件独特的“灰尘艺术品”。

  7月30日,在成都当代美术馆举行的“灰尘——张震宇个展”,就展现了艺术家“变废为宝”的巧思。

  自然的尘埃,反映城市现代化进程

  乍眼看去,展厅内悬挂的数十件作品,跟通常的平面绘画并无二致。走近细观,观众们才发现表面的光亮之下,不计其数的细小微粒若隐若现。张震宇告诉记者,这些灰尘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并不复杂,先将画布平铺在地上,经过反复的落灰、上胶、抛光、打磨就能完成。

  不同作品的区别之处,主要在于灰尘形成的不同纹理,以及胶面的厚度和光泽度,以此传达不同的情绪和理念。张震宇觉得,灰尘本身包含很多信息,不仅仅是自然的尘埃。“我把它转换成镜面,反问的是:通过灰尘看到自己的影像会想到什么?这是我抛给观众的一个问题。”

  张震宇2011年开始创作灰尘艺术品。“有次在工作室,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看到灰尘在飞舞,我首先是觉得漂亮和美。”平日里,张震宇随身带着刷子和容器,随手收集生活中遇到的灰尘。为了此次展览,他还特意走上北京街头,收集了不少用于修补路面的混凝土材料,然后将它们砸成粉末,花了一天半时间,在展厅内布置出成百上千个“小丘”。

  在策展人王澈看来,这样的作品带有社会反思的效果。“灰尘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还伴随着一座城市现代化进程。”

  “9·11”灰尘,成中国艺术家素材

  实际上,以灰尘作为创作媒介,张震宇并非“独一家”。2015年9月至11月,一位自称“坚果兄弟”的小伙儿扛着吸尘器走上北京街头,采集了大约100克尘埃,并送到制砖厂与陶土混合烧制成砖,最终砌进北京一条胡同的翻修墙里。这个被称为“尘埃计划”的艺术项目引发诸多关注和讨论。

  往前追溯,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的一件灰尘艺术品,更是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力。2001年“9·11事件”发生几天后,身处纽约的徐冰在世贸中心遗址附近收集了一包灰尘。“但当时并不知道收集它们干什么用,只是觉得它们包含着关于生命、关于一个事件的信息。”两年后,徐冰读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著名的禅宗偈语,才又重新想起这包灰尘,于是便开始构想一件作品——用这些“尘埃”作为装置的核心材料。

  2004年,在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徐冰将这些尘埃吹到展厅中,经过24小时落定后,拿掉预先放置的盖板,灰白色的粉尘便显示出那句偈语的英文“As there is nothing from the first, where does the dust itself collect”。在他看来,这件名为《何处惹尘埃》的作品“实际上并非谈‘9·11事件’本身,而是在探讨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的关系,到底什么是更永恒、更强大的”。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灰尘艺术品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