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启动"冷模式":守住中国艺术实验现场底线

2016年10月12日22:39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文/陈晓峰

南京灵魂小组发起人、著名艺术家黄药

  黄药从一开始就不指望把艺术的形式设定在一个成熟和利益捆绑的模式里,因此在艺术圈最热的前些年,他和他的少数派艺术家群体反倒开启了“冷模式”。“冷模式”问题的针对性就是解决艺术个体的独立和态度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把个体的艺术实践的未来寄托在策展人、美术馆、画廊的评判标准的单一价值判断力里。二是不把传统的展览当做艺术创作的主流方向,三是反对没有与社会化结合的艺术创造。黄药和南京灵魂小组的艺术家郭海平、刘绍隽、三毛、孙大量等启动“冷模式”,以更加精神化的艺术探索精神守住中国艺术实验现场的底线。他们并没有被商业的大潮迷失方向,放弃坚硬的艺术态度。

黄药 “倒立” 艺术行为
南京灵魂小组的艺术家郭海平作品《回归自然》

  与“冷模式”相对的是近些年中国艺术主流市场的崩盘,以及各种试验现场开始崛起,成为艺术活力和价值观念再判断的重新出发点。当商业明星的路子所承载的艺术价值在衰退时,独立态度的艺术实验成为中国艺术现场唯一的活力和出路。南京灵魂小组能够组合到一起,主要是艺术家们的一种精神指向和价值观的趋同共同性。黄药的作品从80年代到90年出国,再到现在,都一直在“寻魂”的主线上,他试图用一己之力推动当下国人观念和信仰当中被现实覆盖的对“灵魂”的探讨上。他希望能够从艺术家一己之力,推动今天的社会来重新探讨这个话题,能够触及无感时代下的人们心灵和精神深处的唯一“痛点”。被誉为中国精神病艺术之父的郭海平也在自己的文化立场上,捍卫了一个艺术家知识分子参与社会介入的典范,他所开创的中国原生艺术中心,已经成为精神病人艺术治疗的风向标。他的艺术作品始终在探讨“病”状下中国人的精神走向问题。刘绍隽的作品则是极为内敛的体现了社会与个体之间伤害与被伤害的永恒主题。他的每个作品都充满坚硬的对社会残酷现实的评判。三毛作为南京灵魂小组唯一的一位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几乎充满了一个家庭和社会世俗双重逼迫下“受伤”女性心路历程的反思与觉醒。她的作品实际上讲述一个被家庭束缚的当代女性心路历程的故事。

黄药作品《灵魂之躯》

  “冷模式”也是黄药们所在城市艺术文化实践所代表的独特的探索状态和特质。“冷模式”作为文化重镇的六朝古都抵抗“北京商业话语权商业主流模式”的某种不苟同。相反南京又是一个新兴文化多发的地方,好多“亚文化”现象的发源地就在南京,诸如,80年代的“他们文学社”、“病孩子”网络社区、“红色旅”、“青年艺术周”、“晒太阳”、2000年之后韩东与断裂文学,以及后来郭海平与精神病艺术治疗、黄药与南京灵魂小组等现象,都别具一格的体现了独立的姿态。 

黄药作品《灵魂之躯》,观众互动现场

  为了启动“冷模式”,黄药和志趣相投的艺术家朋友们郭海平、刘绍隽、三毛、孙大量等建立了一个持续关注与共同聚焦探讨社会精神层面的艺术实践。2014年基于精神和价值观的认同,黄药策划,郭海平、刘绍隽、三毛等成立南京灵魂小组。这个艺术小组的艺术家显著特质,即是超越市场消费层面的干扰,以更以硬派的态度抵抗主流的模式,甘于被边缘化,并始终不放弃持续的艺术现场试验的行动力。因此,南京灵魂小组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方式,也明显的有各个时期的艺术小组,比如85时期的艺术群体主要是摆脱传统的束缚,最大面积的接轨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代表的艺术群体有北方艺术群体、西南艺术研究群体等。90年代的艺术群体,则受市场化经济大潮的影响,主张个体主义取代集体主义,代表的有新刻度小组、“大尾象”工作组等。2000年之后至今,在文化多元化和消费文化观念的冲击下,这个时期的艺术小组呈现了文化意识形态多样化差异、实验性风格化多元,创造活力喷发的特征,另一方面把艺术生产直接推向了艺术消费的体系当中,因此褒贬不一,代表的有Unmask、他们小组、没顶公司、政纯办、细胞小组、无关小组等。

  黄药非常理解艺术需要新的构建力量以及保持独立个性艺术家的价值通道在哪里。艺术家个体不是去寻找成功模式的商业价值,而是应该建立在于与社会构建的新关系之上。在黄药和郭海平等看看来,今天现实层面复杂的社会,艺术家个体不把艺术的实践行为放在波澜壮阔的社会构建面上来做文章,那么艺术只是一堆空洞的概念,而不是为社会的问题作出艺术领域的“阐释”。

  黄药所架构的南京灵魂小组的内核不是“概念”,而是通过持续的现场,推动艺术观念的连接和裂变,让“灵魂是什么”得到最充分的互动,参与和讨论,形成艺术介入社会的现象级话题。从2014年开始创建南京灵魂小组,并发起“灵魂之躯”南京艺术家的寻魂之旅全国展,联动南京、北京、昆明、深圳、济南等地。同年“圣诞夜”策划、推动“灵魂是什么”一句话调查与腾讯微博互动,成为当晚最热话题之一,参与人数近百万人次,被称为艺术界史上最强互动艺术项目之一。问卷涉及到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苏州、武汉、苏州、福州、济南、常州、南昌等30多个城市。被评论认为是,为艺术开拓了关注精神问题领域的介入新空间,是面向未来的艺术方式与形态之一。黄药透过艺术的方式,直面快节奏的当下社会,关注和触及越来越多人身体,心理、精神的多重问题,从而“正视灵魂,治愈心灵,树立信仰”,为当代艺术的社会价值链延长贡献了新的实验典范。 

艺术家黄药倒立用脚倒写“云”字
灵魂之躯展览北京站互动现场
黄药作品:灵魂是什么
黄药作品:灵魂是什么
黄药作品:灵魂是什么

  黄药发自内心策划和推动的灵魂小组艺术群体小生态特征是:一是坚持观念的实验性及持续性,比如灵魂之躯的展览,灵魂小组艺术家的已经在南京药艺术馆、“北上”北京元典美术馆、“跟着云走”昆明存在艺术中心、“南下”深圳鳌湖艺术村,“穿越”济南CCPARK商业中心等,接下来还会在不同的城市继续推进。二是交互的交流、探讨和碰撞,灵魂小组各个城市的展览落地对接城市,都邀请所在城市的策展人和艺术家一起来深度探讨和实施“灵魂是什么”为主题的作品,把每个城市的特质也融合在展览当中加以思考,参与的艺术家作品灵感,甚至材质的发酵点就是来源当地城市所触碰的信息,因此每次展览作品的鲜活性、差异性和变化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新华网、人民网、《新周刊》、《中国文化报》、《北京晨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南都周刊》、新浪网、网易、搜狐网、凤凰网、雅昌艺术网等国内主流都做了大量的报道。

《晒太阳-跨越20年的艺术行动》
《梦游——艺术在天上》
《药艺术—南京药艺术的治疗试验》
《宋庄疯》

  黄药的艺术实验理念还特别重视学术的梳理和现场文献的同步出版。近些年,以药艺术馆为平台,和江苏美术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合作出版药艺术馆文献库,主编出版《晒太阳-跨越20年的艺术行动》、《药艺术——来自药艺术馆的试验报告》、《梦游-艺术在天上》,他还推动出版了“疗伤系”系列丛书《搅局》、《药艺术》、《我病故我在》、《内伤》、《宋庄疯》等等。

  黄药介绍

  黄药,江苏南京人,当代艺术家、策展人。代表作品有“召魂”,“梦游”系列及《流动的药房》等,主编出版《晒太阳-跨越20年的艺术行动》、《药艺术——来自药艺术馆的试验报告》、《梦游-艺术在天上》。其所策展览总能出奇不意,跨界多变,犹如艺术界的“魔法师”,艺术江湖人称“黄药师”。美国探索与发现频道和《纽约时报》均竞相报道其艺术事 迹。近些年游走于东西方之间,尤其在归国之后于南京创办了为人称赞的药艺术馆,策划与组织了一系列高品质的国际性艺术展览与活动。2013年创建了慢城世 界艺术村,颠覆了艺术界现有主流模式的关系,创建一种新的艺术生态关系。他的药艺术馆和艺术村已经成为中国另一种“实验形态”兴起的风向标。

  活动年表

  1987  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士学位

  1992 美国芝加哥州立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1993 居住美国 职业艺术家

  2005 回国,先后创建了南京药艺术馆和南京慢城世界艺术村

  2015 “灵魂辞典”当代实验戏剧

  2015 “灵魂之躯”艺术家的寻魂之旅深圳站

  2015 “灵魂之躯”艺术家的寻魂之旅昆明站

  2014 发起全民答案征集活动“灵魂是什么?”

  2014 “灵魂之躯”艺术家的寻魂之旅北京站

  2014 “灵魂之躯”艺术家的寻魂之旅南京站

  2013 “5+5”北京-纽约 国际当代艺术展

  2012 “诊断”当代艺术国际交流试验活动

  2012 “痛觉”当代艺术试验活动

  2012 “昏礼”艺术试验活动

  2012 编著“来自药艺术馆的试验活动”

  2011 “药瘾”国际当代艺术展

  2011 “清明”艺术实验活动

  2011 美国DISCOVERY 探索发现频道专题“南京药艺术馆”

  2010 “同床异梦” 国际当代艺术展

  2010 “抗生素”中国宋庄艺术节

  2009 “流动药房” 北京首届798双年展

  2008 编著“晒太阳-跨越20年的艺术行动”文献

  2007 策划“失重”国际当代艺术展

  1986-2002 “晒太阳”大型户外艺术活动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黄药冷模式守住试验现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