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书法家艺术风格的生成

2017年05月05日 15:21 齐鲁晚报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中国书法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真、草、篆、隶、行诸体。这些书体的形成不但反映出不同时代的艺术特征,更反映出处于不同时代的书法家对书法个性艺术特征的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书法家长期临帖学习、创作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书法家个人学识、审美理想以及人生态度的综合反映。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似他”到“是我”的过程。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会在不同阶段得到不同老师的传授与指点,因此,师承关系对艺术风格的产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书法老师的个人风格、学养、喜好以及表现手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程度多表现在老师的书法地位以及名气。地位越高、名气越大影响力就越大。但是,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形态与思维能力的个人,对书法的学习切不可只是一味地临摹古帖或模仿老师,一定要有博采百家之长,为我所用的创新精神。如黄庭坚有诗曰:“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书法家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否定之否定,无中生有”并不断升华的过程。清代刘熙载在《书概》中说:“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既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 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句:“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可见,这是一个由初学书法做到规矩端正、雅俗共赏,再到形成自己风格不求共爱共赏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书法家对个人风格做出选择的过程。

  来源:齐鲁壹点(山东)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书法书法家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