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消费时代 年轻人正当道

2017年05月15日 10:4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当讲究空间美学格调的咖啡厅、茶馆逐渐兴起,当商场的空间开始流行艺术格局,当书店成为复合式文创空间……不难发现,人们对精神品味的追求和渴望正在快速增长,而这类人,大部分是年轻人。

  长久以来,艺术一直给人以高不可攀的印象,要么是高高在上,在门庭冷落的美术馆接受人们的膜拜,要么就是成为炒家低买高卖的财富游戏。但随着艺术品电子商务、艺术品高仿复制、艺术衍生品等经营方式的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一个艺术品消费的大时代正在向我们靠近。

  作为国内三大国际艺术博览会之一,即将开展的南国春季品牌艺术博览会——广州国际艺术交易博览会(简称广艺交)今年的主题适时地提出了“艺术消费季”的概念,明确要紧抓大众艺术消费。何为艺术消费?至今没有明确定义,但在艺术圈里,普遍概念认为单价在10万元以下,背后有艺术家的原创或限量版的艺术作品,可以认为是艺术消费品(即平价艺术品),这里包括一些工艺品和艺术衍生品。广州国际艺术交易博览会艺术总监兼策展人彭文斌介绍,在每年参展人数达到20万人次的广艺交中,70%是艺术消费者、爱好者。

  Sun 90后文艺青年

  买不起也要有艺术追求

  听说广艺交马上要开展了,Sun也饶有兴致地打开了网页,查询起来。“一个文艺青年,肯定会找这些活动看看的。”

  高高瘦瘦,留着可扎起辫子的长刘海,身穿潮牌,搭配大框黑色眼镜,中文系毕业的Sun看起来就符合90后个性青年的气质,即使不标为文艺青年,至少是时尚感十足。对于艺术与审美,他也有着自己的明确态度与追求:喜欢看西方的油画以及比较视觉性的艺术,会逛艺术展、会买文创产品,甚至会为了一件喜欢的潮牌衣服积攒两个月的钱。

  “我买得起吗?”作为还在不断深造培训的中文系毕业生,对于艺术消费,他依旧表示出了无奈。不过对于艺术的品味,他表现得很坦率:“即使我看不懂部分艺术品,但是我喜欢那个艺术展览空间给我的感受;另一方面,我写作的时候,偶尔也会帮朋友写点评什么的,在后现代的语境里,其实可以从各种潮流里找到一些写诗的灵感,加上我有一种艺术的情结,感觉和艺术相关能维系我的浪漫主义人格。”显然艺术给他带来的收获是丰富而积极的,然而既然不能把喜欢的艺术品带回家,他也很享受在艺术展中对艺术的感受与体验:“我看艺术品的时候会脑补我自学过的艺术史,想想这些作品的时间意义和对于我自己的意义,然后满足了之后,我就需要把它带回家了。”

  溪 80后青年艺术消费者

  买艺术品全凭个人喜好

  “就是觉得好看!”两年前,溪在一场私人艺术展上,第一次花钱为自己买下了一幅画,花了3000多元。

  溪坦言自己并不是早早就对艺术有兴趣,而是工作中曾策划过一期艺术展览会的活动,让他开始去了解艺术的价值。作为一家服装公司的创始人,他意识到,对于现在的服装公司而言,审美将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我们自己也需要提升艺术、审美、品味方面。很多时候不是下面的人设计不出来好的产品和广告,经常是拍板的人没有审美和品位,导致优秀的产品和广告被否定。“溪甚至表示,如果缺乏审美,可能还会错失真正的人才。

  这是他所强调的艺术的必要性,但对于个人而言,日常并不常接触艺术的溪表白:”我个人也是非常感性的,对于艺术的兴趣,是没有什么目的的,虽然平时接触艺术比较少。因为以前我就有学过CG,个人对电影、音乐就很感兴趣。就是因为喜欢吧,也没有说有特别的原因。”

  溪对艺术品的挑选与购买也并没有太多思索,“其实我并没有什么专业的眼光,也没有想太多升值问题,我只凭喜欢。”但买艺术作品只是他的偶尔之举,倒是常常会上网购买一些有意思的小摆件。

  陈杰帅 80后青年写实油画家

  艺术消费大众化有利于创作

  青年写实油画家张杰帅将有22幅作品参与今年的广艺交,“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的博览会。”对于画作能够通过申请、参与展览,张杰帅没有掩饰自己的兴奋,虽然他2012年就参加过广州大学生艺术博览会。

  “当然提高名气谁不想呢?但主要还是靠作品说话。”相对于名气,张杰帅更注重个人的提升,“可以看到很多同行的作品,可以相互交流切磋,就会把自己那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误纠正过来,从别人的作品里汲取营养。”他希望通过这些权威展览,提高自己对作品的认知、感受与技法。

  在本届主打“艺术消费”的艺交会中,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是“艺术消费”的主要对象——有一定的艺术品质但由于艺术家名气与学术影响力还不大而相对价格更亲民,未来增值空间大。师从于著名画家谢楚余的张杰帅事实上在青年艺术家里已是颇为有名气的,但他参展的作品,大幅的也只定位为8万~12万元,小件的仅需1万~3万元。

  作为艺术家,张杰帅坦言更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被高价收藏,但“如果有人真心喜欢我的作品,我也不排斥所谓低价的”。虽然原创作品,尤其是写实主义油画,需要大量时间、精力、情感的投入。但艺术消费的普及,确实提高了“廉价而不低质”的艺术作品的成交量,张杰帅表示:“这是一件好事,能让所谓艺术品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大众也能接触和欣赏艺术。艺术品市场走进大众说明中产阶级崛起了,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被大众接受,对我们创作者来说是好事。”

  数据

  对文化艺术品感兴趣的原因

  32.85%

  受过专门

  艺术教育

  24.64%

  受朋友

  影响

  22.63%

  从事艺术相关工作

  11.68%

  受家庭

  影响

  人们对艺术品

  的心理价位

  ●希望艺术品的价格能在1万元以下的人:72%

  ●能接受1万~5万元的艺术品的人:21%

  ●能接受10万元以上的人:7%

  中国大众艺术消费人群年龄

  ●30岁以下:50%

  ●30至40岁:30%

  数据来源:《中国艺术消费品指数》(2015)、《南报网》艺术品消费调查

  制表/草草

  科普

  艺术投资

  指希望购买艺术品使资金在未来能够产生经济收益,而将资金转换成艺术资产的行为和过程。投资人通过艺术购买行为或资助艺术家、推广艺术家等商业方式,使自己的资产转变成有价值的艺术资产——艺术品,并预期这些艺术资产会给所拥有者带来收益。艺术投资有企业投资与个人投资两大类。艺术投资活动主要是为了资产增值、保值。 

  艺术收藏

  是指购买、收集、珍藏艺术品作为有价值的财产,同时又把收藏的作品作为艺术欣赏对象的艺术消费行为。但艺术收藏不同于艺术投资,艺术收藏是一种艺术投资方式,艺术收藏家通常不急于脱手,希望艺术品随着时间而升值,成为资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收藏是艺术市场真正的促进剂,艺术收藏的历史几乎与艺术本身的发展历史一样悠久。

  艺术消费

  一般意义上是指艺术欣赏,即艺术审美接受活动。从艺术市场角度来说,艺术消费是指艺术购买与欣赏的统一。艺术消费更注重艺术品的欣赏与审美接受活动。艺术消费不同于其他消费,购买艺术品使人们精神生活品质方面得到提高就是真正的消费,并且这种消费以精神愉悦与提高幸福指数相关,艺术消费活动并不以损耗艺术作品本身来产生消费行为。“艺术消费”与“艺术投资”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廉价而不低质”。在保证不输给名家的绘画技法质量的同时,保持较为亲民的价格。(综合)

  专家说法

  也许有一天,艺术品就像是婚纱照一样,不再是家庭的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家家户户都觉得家中不能没有艺术品,无论家境如何,审美水准如何,都可以在合适的地方购买属于自己家气质的艺术品。我相信,这个属于艺术消费的春天,已经不再遥远。”

  ——大学生艺术网总经理刘颖

  艺术消费的兴起,当然也会滋生更多的伪艺术家和艺术赝品,所以理性艺术消费也是大众要注意的,艺术审美不仅仅是美与形象的问题,有思想、有味道、有内涵的艺术品才能突显生活空间的格调,在挑选艺术品上,要在迎合自身审美的基础上结合艺术的独特性和原创性。”

  ——彭文斌

  第7届广州艺交会以“广州5月艺术消费季”为主题,将于5月18日~21日在琶洲广交会C区14.2-15.2馆举办。扫码关注“羊城地铁报”,即可凭今日报纸及“已关注页面”到现场检票口兑换价值50元的门票一张。

  来源:羊城地铁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