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快递 | 一本中国岩彩绘画专业建设的实践档案

2017年06月06日 21:1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岩彩绘画语言研究》系列教程是中国岩彩绘画专业建设实践档案的概括;记载着“传统绘画当代转型”的学术理想具体实施的相关程序。系统的梳理中国岩彩画的学科本体,追源“传统”并指向“当代”。建构中国岩彩画的艺术理论体系,形式语言体系,以及教学实践体系。培养中国岩彩画的创作队伍,促进中国岩彩画的社会推广。

  《岩彩绘画语言研究》系列教程共8册

  本体篇

  《中国岩彩绘画概论》                             

  语素篇

  《色面造形 ——岩彩绘画形式骨架》               

  《格物致知 ——岩彩绘画材质觉悟》          

  语法篇

  《龟兹面壁 ——岩彩绘画语法解析》     

  《似与不似 ——岩彩绘画写生课程》       

  语义篇

  《迹象表意 ——岩彩绘画创作案例》

  《道器同一 ——岩彩绘画创作方式》

  《东方溯源 ——岩彩绘画艺术考察》 

  计划于2017—2019年内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陆续出版

  今天向大家推介系列教程第二本:

  《色面造形——岩彩绘画形式骨架》胡明哲编著

  内容简介:

  本教程阐述东方经典绘画的独特审美——色面造形,并分为上下两卷系统介绍了平面创造图形和主观配置色彩的方法。作者以30年教学积累设计出丰富有趣的课题,每个课题都有明确的知识点和有效的方法论。课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绘画是一门“视觉语言的艺术”;引领学生以最基本的语言要素,做最基本的语法练习,传达最本真的语义,逐步具备艺术家最重要的“原创形式”之能力。色面造形不仅是中国岩彩绘画典型的语言特征;也是一切绘画的抽象的形式骨架。因此,色面造形教程不仅作为中国岩彩绘画的基础教程,也可以作为所有绘画造形的参考书目。

  《色面造形》教程责任编辑邵小莉答读者问

  邵小莉: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色面造形》教程责任编辑

  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导师:贺西林      

  问题1:可以具体解释一下《色面造形》这个概念吗?

  “色面造形”四个字可以拆解为三个部分“色”“面”“造形”,无疑,“色”“面”是用来“造形”的语言或元素。这对于一本着力于谈中国绘画语言研究的教材来说是极为与众不同的。传统的中国绘画教材谈到造形语言的时候一般偏重于谈线条、用笔、用墨,谈及色彩时也给我们一种中国绘画的色彩极为程式化的印象,赭石、花青总是最为常见的颜料。这种对于绘画语言的认识是与宋元以后中国绘画及画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宋元以后文人参与到中国绘画的创作,并成为画论的主导者,笔墨、线条等在诸多绘画元素中逐渐凸显并最终形成一种精致的审美趣味。所以就宋元以后的绘画而言,这套绘画语言分析系统有其适用性,但若将隋唐以前的绘画传统纳入中国绘画的考察范畴,这套语言分析系统则有点捉襟见肘。尽管隋唐以前留存的纸质作品争议较多,年代难以确定,但大量保存完好的壁画作品可供我们认识其创作方式与风格。在这些作品中,色彩、块面的凸出可能是胡老师“色面造形”概念提出的直接激发点。但“色面造形”这一概念的意义绝非仅仅局限于对这些作品的分析。任何一幅绘画品种,我们乍一眼看去,首先看到的就是“色”与“面”,是它们构成了画面主体。在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细看,我们才能关注到线条、肌理、材质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色面造形”的概念既是对传统画论的补充与突破,完善我们对传统绘画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掌握绘画的基本规律,加深对其他绘画的理解。“色面造形”概念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解读中国绘画的一个新方向。

  此外“造形”二字的使用也隐含了胡老师对于中国绘画特征的理解。胡老师在书稿开篇“培养造形的意识”一章中提到“造型”一词随着《拉奥孔》一书的翻译出现,20世纪后在中国被广泛使用,其对应的应是“于二维平面中再现物象立体幻觉”,而中国画并无此特征,主要还是“于二维平面中创造和繁衍平面图形”,所以用“造形”一词更为妥当。中央美术学院张世彦先生也持同样的观点,其《边?位?场?势?美》一书中也通篇使用“造形”一词。

胡明哲教授课堂辅导胡明哲教授课堂辅导
平面造形课程讲评场景平面造形课程讲评场景
平面造形课程自我讲评平面造形课程自我讲评
平面造形课程自我讲评平面造形课程自我讲评
平面造形课程自我讲评平面造形课程自我讲评
经典解析作业—孙博经典解析作业—孙博
经典解析作业—杜如雪经典解析作业—杜如雪
图形变奏作业—赵炳东图形变奏作业—赵炳东
图形变奏作业—王筠尧图形变奏作业—王筠尧
图形变奏作业—金鑫图形变奏作业—金鑫
意象空间解析作业—伍璐璐意象空间解析作业—伍璐璐

  问题2: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中,《色面造形》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色面造形”是中国绘画创作的实际规律,但在目前的美术教学体系中却没有相对应的课程来指导学生如何依照这一规律进行创作。很多学校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开设“素描”“色彩”作为基础课,这套课程体系是直接从西方教学体系借鉴而来,其依托的是西方几百年来的绘画传统,其训练的是学生从事油画等传统西方绘画创作时的“造型”能力,而不是从事中国绘画的“造形”能力。虽然学习这套课程对于中国绘画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徐悲鸿等老一辈艺术家对此也有过探索,但这是否是中国画应该发展的路径,近些年美术学界或整个文化界也都在反思。胡老师主编的这本《色面造形》也是在这种大的语境下给出的一种解答。 

  要构建中国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首先要立足于中国绘画的既有传统。一件绘画作品,它呈现出来的或许是图形,是色彩,是故事,但支撑其成形的本质是审美习惯、生活环境、文化传承,绘画传统是其生长的根基,而当下的文化语境是其发展的力量之源。《色面造形》立足的是最传统的中国绘画,培养的是对绘画最本质的造形规律的分析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谈得上对传统绘画进行有意识的吸纳或传承,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敏锐捕捉当代语境下艺术的发展动向并进而推动艺术的发展。《色面造形》抓住了要发展中国特色美术的核心,也必将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的核心。

平面造形课程中央美术学院展览平面造形课程中央美术学院展览
平面造形课程中央美术学院展览平面造形课程中央美术学院展览
平面造形课程中央美术学院展览平面造形课程中央美术学院展览
平面造形课程天津美术学院展览平面造形课程天津美术学院展览
平面造形课程湖北美术学院展览平面造形课程湖北美术学院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先生参观课程展览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先生参观课程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原学术委员会主任鐘涵先生参观课程展览中央美术学院原学术委员会主任鐘涵先生参观课程展览

  问题3:《色面造形》教程中的教学方式,与一般绘画的基础教学有哪些不同?

  现有的绘画基础教学总体还是一种示范、讲解式的教学,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色面造形”课程则有所不同,胡老师针对“色面造形”的核心能力,设计了若干个相对应的课题,引导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总结相应的知识点,探索造形最本质的规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扮演的是领路人的角色,在关键时候予以点拨。课程后的一些师生访谈或作业点评既是师生间的交流,也是学生间的讨论与互相启发,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得以解决,而且这种解决是自己主动探索或总结得来的,往往印象深刻。

  与“色面造形”课程对应的《色面造形》这一教材也相应活泼许多。书稿章节对应上课的课题,因为课题不仅设计得逻辑严密、实践性强,而且殊为有趣,这使得读者阅读时有极强的代入感,好似随着课题里的学生一起完成了一个课题,并相应做出自己的知识点概括与理论总结。这里没有传统教材大段的理论灌输,但事实上却更符合艺术类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自己做出理论总结,比被动接受来得更为深刻,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色面造形”这一课程不仅是对绘画造形基础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色彩配置课程胡明哲教授课堂辅导色彩配置课程胡明哲教授课堂辅导
色彩配置课程讲评场景色彩配置课程讲评场景
物质本色采集课题自我讲述物质本色采集课题自我讲述
印度城市色彩采集学生作业印度城市色彩采集学生作业
印度城市色彩采集学生作业印度城市色彩采集学生作业
色彩传神自我讲评—胡杨色彩传神自我讲评—胡杨
抽取转换色彩作业—权莉抽取转换色彩作业—权莉

  问题4: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岩彩感兴趣,想学习岩彩画,作为初学者,如何通过《色面造形》教程开始学习呢?

  随着岩彩画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岩彩的魅力,周围对岩彩画感兴趣的高校老师不在少数。胡老师是岩彩画的践行者,更多年从事岩彩画的教学,对岩彩画的创作与教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胡老师2014年-2016年主持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岩彩绘画创作高级研究班”,2017年3月接受上海美术学院的邀请创建中国“岩彩绘画工作室”。用其编著的《色面造形》一书来诠释岩彩画独特的造形基础最恰当不过,所以从这本书开始学习岩彩画无疑是妥当的。 

  从事中国绘画创作的人常说要“眼高手低”,所谓眼高手低即是指只有对绘画的鉴赏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谋求手上工夫的进步。《色面造形》一书中基本没有具体的创作技法的介绍,而更偏重于引导学生对造形最本质规律的认识。如果读者通过《色面造形》一书中丰富有趣的课题,对于造形规律有所领悟并对此感兴趣,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对岩彩画的学习应该并非难事。而后期由胡老师编著的“中国岩彩绘画语言研究教程”中的其他图书将陆续出版,它们将与《色面造形》一书一起支撑起岩彩画学习的完备体系。

色彩配置课程中央美术学院展览色彩配置课程中央美术学院展览
色彩配置课程中央美术学院展览色彩配置课程中央美术学院展览
色彩配置课程湖北美术学院展览色彩配置课程湖北美术学院展览
色彩配置课程现代工笔画院展览色彩配置课程现代工笔画院展览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何家英先生,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家贾方舟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王端廷先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参观课程展览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何家英先生,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家贾方舟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王端廷先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参观课程展览

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先生,苗彤老师参观课程展览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先生,苗彤老师参观课程展览
敦煌研究院王旭东院长观看课程展览敦煌研究院王旭东院长观看课程展览
色彩课程延展——河北百里峡彩虹小镇改造色彩课程延展——河北百里峡彩虹小镇改造
色彩课程延展——河北百里峡彩虹小镇改造色彩课程延展——河北百里峡彩虹小镇改造
色彩课程延展——河北百里峡彩虹小镇改造色彩课程延展——河北百里峡彩虹小镇改造

  问题5:作为责任编辑,为这本书的面世,你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在编辑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想?

  我很荣幸也很庆幸参与到“岩彩绘画语言研究教程”这套书的出版工作中。这套书的出版是有历史意义的,它将是国内第一套系统、完备的岩彩画教材,书稿在内容及体例方面都有极大的创新。我很钦佩胡明哲、卓民等老师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的认真、执着以及为了信念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我想若干年以后,中国画的学子也会庆幸有胡老师、卓民老师,他们为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付出与贡献了许多。 

  我自己从《色面造形》这本书的加工中收获很大。我本身没有专业绘画基础,读画时对画面的敏感度不够,对绘画本体的信息难以深入解读。但完成这本书的审读后,我却忽然感觉自己掌握了看画的秘密。前面提到《色面造形》一书因为课题设计合理有趣,所以代入感极强。审读一遍书稿似乎也等同于做了一遍这些课题,在美术馆看展览时开始不自觉地用课题引导的思维方式来观看作品,试着从多个维度对画面的形式色彩进行分析,如此忽然发现,艺术家对于绘画作品的创作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个展览看下来收获不小。再次谢谢胡老师,也真心希望这本汇聚作者多年心血的好书能让更多读者受益。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