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际顶级画廊在经营画廊上的强化策略

2018年10月19日 16:4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艺术市场通讯

  有人认为,目前的艺博会模式已经充斥着各种失败,对小画廊进行补贴也为时已晚。

  卓纳画廊

  David Zwirner

  卓纳画廊是位处纽约及伦敦的当代艺术画廊,现代理超过50位在世和已故的艺术家,拥有过百人的专业团队。画廊自1993年创立至今,成功举办众多创新多元且具开创性的展览。卓纳画廊一直致力培育一众艺术家的事业,当中多位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2017年卓纳画廊登陆香港,由原上海Leo Xu Projects 创办人许宇及前纽约佳士得副总裁、战后及当代艺术部早间拍卖主管詹妮弗·廉(Jennifer Yum)共同管理。

▲HQueen‘s▲HQueen‘s

  卓纳画廊还顺应潮流以“播客”和“网红”来吸引更多群体的关注。画廊推出播客“对话“(Dialogues),每次将邀请画廊的一位艺术家和另外一位不同文化领域的知名人物进行对话和探索。David Zwirner Books的编辑总监Lucas Zwirner则出任节目的主持人和对话的组织者。“对话”的首次节目邀请到了艺术家杰夫·昆斯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策展人Luke Syson。在“对话”的三十分钟里,两人聊到了很多话题,包括艺术作为人类进化的完美加速器、将先锋艺术作品主流化的挑战以及如今Instagram和其他媒体在对进行美的阐释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Lucas Zwirner表示“尽管今年将是画廊历史中重要的一刻,但我们将继续向前,无论是通过新开一家空间或是探索某一新媒介的形式。(播客)这是我们现在正启动的众多画廊数字化项目之一,可以在吸引更多新观众的同时让我们艺术家的声音传播得更远。”

  线上空间是画廊实体空间的自然延伸,卓纳画廊聘用原Artsy特别项目负责人Elena Soboleva为该画廊的首位在线销售总监。Soboleva在Instagram和Twitter上拥有大约17.5万名粉丝,Soboleva的网红形象,也让我们得以对与艺术市场影响力最相近的行业进行一场有趣的对比。此次任命正是延续了卓纳画廊通过日益强大的数字化运营推动其强大的实体画廊经营的策略。

▲ Elena Soboleva▲ Elena Soboleva

  高古轩画廊

  Gagosian Gallery

▲Gagosian Gallery ,San Francisco▲Gagosian Gallery ,San Francisco

  经过数百年的摸索、考验和修正,西方画廊业已基本进入成熟的运营期,在市场中也有了自己明确、有效的作用。高古轩画廊2011年1月于香港中环毕打行开设亚洲首间画廊,重点发展亚洲市场。2018年以来越多的欧美大牌画廊选择在香港、北京、上海等城市对自身进行拓展,陆续抢滩中国已经是资本流向的明确表现。这样的选择既源自中国市场目前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和中国藏家强大的购买力,也源于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所持有的信心。

  今年8月份高古轩画廊还宣布王涵怡将就任画廊资深总监,常驻香港。王涵怡将会全方位参与画廊展览项目,以及画廊在亚洲和全球艺术展的参展计划,并协助高古轩画廊进一步拓展其在亚洲区广阔的私人及公共机构客户网络。

▲高古轩画廊资深总监王涵怡▲高古轩画廊资深总监王涵怡

  王涵怡认为,画廊可以在亚洲地区做更深层次的推广,亚洲会在未来的艺术市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中国无疑拥有着最为庞大的藏家群体。很多顶级画廊也在关注中国艺术市场,通过入驻香港,向北京和上海扩展,接触到不同层级的国内外藏家。

  她还表示,高古轩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顶级画廊,一定是站在这个制高点去思考如何分配资源。高古轩将会持续把最好的展览、最好艺术家的作品带到亚洲来,因为所谓的未来是在这里。

  里森画廊

  Lisson Gallery

  里森画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当代艺术画廊之一。1967年,Nicholas Logsdail在英国伦敦创立了里森画廊。里森画廊在2009年通过艺术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前身)首次踏入亚洲自2013年开始,每年都参与香港巴塞尔展览,在亚洲的拓展步伐也越来越快。2017年里森画廊首次参展中国内地艺博会——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里森画廊策展总监Greg Hilty表示“2008年经济危机后,中国艺术市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其所处的全球化环境。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了解还远不够充分,但我们在不断努力与中国受众建立深度联系,逐渐熟悉市场,并不断调整里森画廊在中国的运作方式。”

▲Greg Hilty▲Greg Hilty

  里森画廊在亚洲的发展策略更倾向于代理与合作。在其全球范围内的代理艺术家中,亚洲艺术家占很大比重,例如李禹焕、宫岛达男、Rashid Rana, 艾未未和刘小东等。2017年,里森画廊还与复兴艺术中心、红砖美术馆和Cc基金会合作为国内观众带来了三场重量级当代艺术家的个展。

  Grey Hilty还表示暂时未有在中国设立画廊或者策展空间的规划,他认为,设立画廊取决于策展计划的需求,而里森画廊在中国的发展计划不是要开设一家“店铺”,而是与中国艺术市场建立联系。里森画廊也在避免留下“空降”中国的印象,而是希望与艺术社群共同成长,在水到渠成的时候再考虑设立画廊。

  贝浩登画廊

  Perrotin

  贝浩登画廊1990年在巴黎创立,2012年首次向亚洲拓展,设立香港空间,2016年开放首尔空间,2017年设立东京空间,2018年贝浩登画廊首次将画廊开设到中国大陆,贝浩登(上海)是贝浩登在亚洲开设的第四个空间。

  贝浩登计划一年内在新设立的上海空间内举办八场艺术家个展。为了应对这样的节奏,画廊主伊曼纽尔·贝浩登表示将会合伙人中岛悦子(Etsuko Nakajima)及龙玉(Alice Lung)进行密切联系。他认为,亚洲的艺术生态正在不断改变,香港的地位不复从前,上海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在上海,一切都发展的很快。

▲Emmanuel Perrotin▲Emmanuel Perrotin

  贝浩登画廊在涉足中国大陆市场之前,做了多年的思考。贝浩登首次接触内地藏家是在2013年ART021艺博会上。在上海开设实体空间后,贝浩登希望能够进一步发展这些关系。贝浩登本人还表示,上海与香港的两处空间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目前中国藏家的收藏兴趣也处于提升状态,但是在中国大陆销售艺术品则要困难的多,他依然对画廊的前景持谨慎的态度。

  “我们非常开心能成为最早在中国大陆‘开始冒险‘的国际画廊之一,“贝浩登说,“我今年五十岁了,但里奥·卡斯特里(Leo Castelli,著名画廊主)也是在五十岁才开始开画廊的——或许我也有可能从现在起开启新人生呢!”

  佩斯画廊

  Pace Gallery

  佩斯画廊是一家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画廊,在国际艺术圈扮演领军人的角色。画廊代理了众多享誉世界的 20 世纪和21世纪艺术大师及作品。佩斯画廊于1960年由阿尼•格里姆彻在波士顿创立。在亚洲范围内,佩斯画廊分别在北京、香港和首尔拥有自己的展示空间。

  佩斯画廊在亚洲的发展可谓迅速。2008年,号称航母级的佩斯画廊来到中国,佩斯画廊的初期目标落在中国本土艺术家和艺术生态的挖掘之上。佩斯北京在开幕展“遭遇”之后又举办了张晓刚,李松松、尹秀珍、张洹等艺术家的个展。而在之后的几年中,佩斯北京既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的主要作品,又把罗斯科、贾德、李禹焕等等一系列大师的作品带到中国来。

  佩斯北京总监程雪说道:“在挖掘本土的艺术发展和艺术现象的同时,也希望搭建这个国际化的桥梁。这是佩斯最大的野心,也是对于艺术的责任和态度。”

  豪瑟沃斯画廊

  Hauser & Wirth

  豪瑟沃斯画廊于1992年在苏黎世成立,经过26年的不断发展壮大,豪瑟沃斯已经在伦敦、纽约、洛杉矶、英国萨默赛特郡及瑞士格施塔德及香港设有空间。今年3月份,豪瑟沃斯在香港H Queen‘s设立新空间,这是其首次在亚洲设立分支。

  作为全球最顶级的画廊之一,目前,豪瑟沃斯负责代理超过70位艺术家及艺术家资产,画廊还与众多策展人、博物馆合作交流举办高品质展览,致力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

  豪瑟沃斯画廊对于中国市场也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很早就代理了中国艺术家张恩利,并且在香港和上海艺博会上同中国市场保持交流。在香港开设画廊也只是豪瑟沃斯亚洲扩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0月起,豪瑟沃斯在北京与上海设立办事处的工作也将运转起来。这两处办事处将成为画廊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的重要枢纽。

▲Installation view, ‘Mark Bradford’, Hauser & Wirth Hong Kong▲Installation view, ‘Mark Bradford’, Hauser & Wirth Hong Kong

  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联合创始人暨总裁伊万·沃斯(Iwan Wirth)表示“对我们而言,进入中国市场不在于‘是否’,而在于 ‘如何’与‘何时’。现在这个时刻即将到来,而我们也倍感激动。香港的多元文化精神使其成为连接亚洲与其他地区的理想之地,上海的艺术氛围丰富、充满活力,而北京的历史和政治地缘优势也定将使其成为重量级的文化中心。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同时在香港和中国大陆设立分支。”

  画廊行业生态环境

  艺术品交易中,吸引大众眼球的通常是顶尖画廊的珍贵作品与超级藏家的一掷千金。在今年年初结束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中,超级画廊Lévy Gorvy展出的《无题XII》以3500万美金冠绝全场。虽然2018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豪门画廊风光无限,但不少中小型画廊却要考虑如何止损。

▲Untitled XII▲Untitled XII

  上海55画廊的鞠慧表示“这里的竞争很厉害。一场艺博会有248家画廊参加,然后还有许多来自全世界各地、中国的以及本土的行家们。” 他表示今年只带了一位中国艺术家于艾君的作品来香港,卖出了一些小型的作品。这位艺术家的创作特色是在回收的草图上画上大片黑色的颜料。但就和过去三年一样,这家画廊在今年也未能避免损失。

  台北画廊主黄其玟表示:“我们其实一直都在挣扎,我的画廊是一家中型画廊。我们不是高古轩或是白立方这样的大画廊,但我们还是需要付同样的参展费,销售表现也只是比较正常。在展会结束后,我们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关注,有时候藏家会在一年后再来询问某位艺术家以及更多的信息。把作品带过去展会但没有卖出会让你的成本变得很高,但每年这个时候你就会把成本和预算放在一边了。”

  在柏林举行的《纽约时报》艺术领导者联合会上,全球艺术圈拍卖行、博物馆、艺博会和画廊的重要人物也把艺博会,这个数量庞大、参展成本高昂、对于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展会作为会议的一个重要关注点进行了讨论。

  在目前的艺博会上,中小型画廊往往承担更大的压力,支付高额的参展费用却未必能够收回成本。画廊业巨头之一大卫·卓纳则表示,他并不会关心一个艺博会展位的价格,这一点恰恰让各大艺博会上的一线画廊和小型画廊间产生了一道鸿沟。卓纳建议参展的顶尖画廊应该付更多的钱贴补小型画廊。包括佩斯画廊(Pace Gallery)主席兼CEO Marc Glimcher在内的许多画廊主对此也表示赞同。然而也有人认为,目前的艺博会模式已经充斥着各种失败,对小画廊进行补贴也为时已晚。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画廊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