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一定要打上“女性”的标签吗

2016年09月03日11:46   解放日报  收藏本文     

  “男人婆”、“败犬女”、“赔钱货”……这样女性称呼出现在网络上,势必引起一波批评指责的热潮,而当这些带有女性色彩的“网络热词”做成艺术品时,又会有怎样的效果?

  近期在龙美术馆展出的“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中,艺术家林天苗的《凸起的文样》无疑是最为博眼球的作品之一。在这张巨大的羊毛地毯上,汇集了各种有关女性称谓的词汇,林天苗表示,自己五年来一直在跟踪新的关于女性词汇的出现,许多词汇来源于网络文化的瞬间传播,而这些网络词汇在常用字典中是被过滤掉的。其实,在今年年初,这件作品曾在民生现代美术馆的《语言亭》展览中还亮相,这次在“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中展示,作品的“女性主义”色彩似乎 被加重了。

  “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展出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4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被称为国内首次以古今中外优秀女性艺术家为主题的、具有历史回 顾意义的展览。龙美术馆馆长、展览策展人王薇表示,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关注女性的艺术成就,理解女性的情感世界。但也有评论人指出,“女性艺术家”本身 就是一个标签化、区别化的词组,“艺术家女性视角的独特性与多元化”是一个很好的展览主题,但展览中加入了一丝“女权主义的气息”或者“新时代女性的独 立”标杆之后,就显然有些怪异。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在与林天苗进行访谈时注意到有趣的一点,尽管不少观众都乐意给自己佩戴“女汉子”或者“三高女”的徽章,但制作这些徽章的林天苗反倒不愿意给自己贴上“中国女性艺术家”的标签。她认为,这给艺术思维带来了局限。

龙美术馆“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展厅。龙美术馆“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展厅。

  记者:《凸起的文样》中罗列许多对女性的称谓是怎么收集起来的?

  林天苗:前前后后收集了5年。这些词汇有的是取自口口相传,有的来源于花边消息,也有的诞生于网络。收集期间,我几乎每天都在关注这些有关女性的词 汇是如何形成的,其中也包括日韩美的词汇。我最初收集了600—700组文字,在做这个作品之前,也尝试做了6—7件类似作品。这些文字都是经过解释的, 像“三高女”、“依存女”等。我们如何判断它是不是一个确切的词汇,比如,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接受采访时说“使用了洪荒之力”后,“洪荒之力”这一词汇引 起了广泛热议和使用,那么这个词汇就算诞生了。

  记者:在您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词汇产生?

  林天苗:举个例子,“依存女”是什么?日本女生每天都会进出7-11便利店,这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离不开社会供给的模式。诸如买一些象征着信息的杂志、诱人的小玩意儿,这就说明,她们需要依存在一定的社会服务下。再比如“杠杆女”的意思是,特别扛着家庭、子女的女人。

  这些词汇的来源很有意思。我常常在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大面积地出现这些词汇呢?我觉得,它们跟这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紧紧相连,也反映了社会变迁。

《凸起的纹样》局部。《凸起的纹样》局部。

  记者:其中一些词汇对女性并不友善,甚至略带歧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林天苗:我并不认为它们都是在贬低女性。相反,在我看来,这说明中国乃至世界女性的认知程度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有了自觉、自信,更有能力去嘲弄和反 思自己。这些词汇当中,许多是有幽默成分的。幽默是很高级的一种趣味,女性以幽默的姿态来面对社会的发展,这反而象征了女性正在变强。

  记者:这些女性称呼只有这一种展示形式吗?观众怎么看待这样的作品?

  林天苗:这个作品还有另外一个形式,印刷成即时贴,比如“女汉子”、“杠杆女”、“三高女”……印了很多,色彩艳丽,贴在公共厕所,下面有个电话号 码。当有人拨打这个电话时,应答是一段录音:“如果你对我有兴趣,你可以到某个地方”。这个地方是个画廊,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些文字。至于出发点,其实有 点小广告的意思,

  另一个展览方式是制作夹在身上的徽章,上面的图案就是写着“xx女”,放在一个画展的开幕式上,这些徽章很快就被抢光了。女性观众在寻找贴切自己的 徽章时,整个心理状态都很轻松愉快,这应该也符合了“我是xx女”的心理状态。而此次展览,观众更多是用玩的心态——“穿越”地毯。男权也好,女性自我边 缘化也罢,如今,女性参与社会的姿态也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不像几十年前,女性的存在只是一种相对狭窄的生活方式。

《凸起的纹样》在“语言亭”展览中。《凸起的纹样》在“语言亭”展览中。

  记者:现在的艺术环境是否尊重女性艺术家?有没有感觉到,女性艺术家在某些方面受到不一样的待遇?

  林天苗:女性艺术家在一起展览会是个被边缘化的展览。“她们”本身是被边缘化的称呼,我对此有异议,在这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探讨。并不是说要刻意回避妻子、母亲等女性身份,艺术更不能被单纯地划分成男性和女性,不然,就是有种性别歧视意味在其中。

  我所有的作品中,从来没有回避女性的特质,关键在于态度。过多在乎这事情,反而变得更无地自容和狭隘。

  记者:您是一个女权主义艺术家吗?怎么看待女权主义?

  林天苗:“女权主义”是在西方国家产生的哲学思想,是社会文明必然产物,也是女性自觉性提高的产物。不仅仅是从文艺圈中产生,还涉及法律界等领域,非要下定义,其实很困难。

  我们常说的平等对待,事实上是需要技巧和智慧的。如果女性特别强调平等,反而会把自己边缘化。目前,性别歧视仍旧存在,无论中国、美国。我们需要做 的是不忽视,并且直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去面对性别歧视。在工作范围中,最大程度放大自己作为女性的空间和权力。当然,这个态度也要随机应变,不应该 刻板地划线。

  我个人从来没有回避性别特征,也不希望被分在“中国女性艺术家”这样狭隘的范畴中。这会局限我的思维,阻碍我与男性艺术家共同探讨当下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的权力。

来源:解放日报·上海观察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女性林天苗标签女性艺术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