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里 法国艺术家为何养了168只斑胸草雀

2017年09月04日 16:33 新浪上海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展览9月2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亮相,这也是法国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大型个展。最让人惊讶的是,他竟然把168只斑胸草雀“养”在了美术馆里。

此地入耳此地入耳

  中国策展人住在法国艺术家家里

  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1961年生于尼斯,早年受教于法国尼斯国立音乐学院。从1994年起,他尝试声音装置的创作,2015年代表法国参加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塞莱斯特2015年的展览“汛潮”(Acquaalta)将巴黎东京宫改造成为湖泊,邀请观众感受一切来源于此的视触听觉经验的变化,该展览为其赢得国际赞誉。

趋势趋势

  要请到这样的“大咖”来上海做个展并不容易。策展人孙啟栋坦言,竞争对手不只有西方明星级的当代美术馆,更有俄罗斯、土耳其这样的与中国一样掀起美术馆建设浪潮的新兴力量。“很高兴,我们抢到一个杆位。”

  2015年,孙啟栋在巴黎东京宫看了“汛潮”,那天恰好是展览的最后一天,队伍排到了一公里以外,入馆后,等待上船又排了一小时。那时,他就开始思忖与塞莱斯特合作的可能性。“我在给塞莱斯特的邮件中阐述了我对他作品的理解,以及简单介绍了我们美术馆。他很快回复表示愿意来上海实地考察。”

雾

  此前,塞莱斯特没有来过中国,在上海的四天给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也让他决定把中国的首次个展放在这里。不过,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特殊空间结构是他此前没有碰到过的,对于双方来说都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细化展览方案,孙啟栋利用假期飞往塞莱斯特的家乡,住在他的家里。“为了让我住进来,他很大方地让他大女儿去朋友家住,把房间腾给我。白天我们一天聊方案,中午一起去吃生蚝,下午又接着聊展览方案,还陪他去接孩子放学。他说从来没请过一个策展人尤其是中国人去自己家,我是第一个。”两个人性格相似,沟通顺畅,在一周的密切交流中基本确定了展览方案,他们共同构思了一个集合想象和沉思的项目。

  在紧张的布展时间里,艺术家和策展人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打造成一个巨大而完整的生态系统:鹅卵石、雾、黄沙、野草、水流、飞翔的鸟儿……而电吉他、电贝司、扩音器、气球、瓷器,这些见证人类曾经存在于地球的痕迹物品则散落其间,以“未来化石”的面貌出现在这个“人类纪”之后的生态系统之中。

  168只斑胸草雀组成“活”的作品

  展览依据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特有的螺旋式空间结构,融合艺术家的“编舞”、“雾”、“趋势”、“此地入耳”、“示踪器”、“丛”6件大型作品,通过运用声音、雕塑、影像、装置等多样的艺术形式,进一步讨论“人类如何与人工的自然共存”与“构建一个生态,想象人类之后的世界”两个议题,包含了对人和自然的控制系统、对共生的反思。

编舞编舞

  展览的起点处位于美术馆室外的扶梯之上,这也是作品“编舞”首次在室外展出。数百枚鹅卵石被看似随机的摆放在狭长的电梯之上,仿佛干涸的古老河床。沿着河床徐徐缓行,直达被雾气充满的美术馆四楼展厅。作品“雾”中的参观者被时隐时现的嗡嗡声所引导前行,与图像流片段一般的影像不断相遇,仿佛身处梦境之中。在接下来的“示踪器”作品中,填充氦气并捆绑着无线麦克风和针孔摄像机的气象气球借由地面电扇的风力,在纯白空间内漂浮游移,麦克风所记录的环境声音由现场的音箱实时播放。

  打开锁链的门帘,168只斑胸草雀为主角的“此地入耳”映入眼前。植物、沙、鸟让美术馆展厅变得如同一个自然的生态空间,鸟儿会随机落在电吉他上,引发乐器的发声,这些在声音和空间之间不经意的精妙配合,为观众绘制了一个超然于世的梦境,同时也冷酷地提醒着每一位参观者艺术家是如何想象人类之后的世界。策展人介绍,这些鸟是从上海的花鸟市场买来,品种是艺术家特别要求的,在过去的作品中,他一直使用这种鸟类。“好在上海可以买得到,中国的斑胸草雀比法国的个头小,但更加聪明。”塞莱斯特对它们非常严谨负责,喂的鸟食必须是纯小米,不能掺杂蛋黄,以免鸟儿进行不必要的繁殖,发生状况。“他会认真问我们每天如何喂鸟、打扫,展览结束后如何让它们有妥善的去处,因为一旦鸟出了问题,国外的动物保护组织将会提出质疑,他就不能再以此做作品。”据悉,展览结束后,这些鸟将由观众自愿领养。

  离开鸟儿的领地,影像作品“丛”中的白色瓷碗以一种更加抽象的姿态缓慢的移动。在核心筒空间呈现的是艺术家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度身定制的新版作品“趋势”,大小不一的210只白色瓷碗漂浮在蔚蓝色的水池当中,发出“风铃乐曲”。

  对道的理解来自于《水浒传》

示踪器示踪器

  用6件作品撑满一整个美术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以往的展览里,即便放置几十件作品也会让人觉得空,但塞莱斯特却用光线、雾气、岩石、黄沙、流水、飞鸟把美术馆填的满当当,也让观众沉浸其中流连往返,这其实有些中国道家的思辨色彩。

  “趋势”的创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的“曲水流觞”,不过,塞莱斯特的实际灵感来自于蓝色游泳池。“为了让碗碰撞发出声音,需要有驱动力,法国人有在别墅的室外游泳池洗澡的习惯,这让他有了想法。”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自然之声,包括“此地入耳”中,鸟儿停留在吉他上所发出的乐曲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庄子所说的“天籁”。这也许都是一种“不谋而合”。

  塞莱斯特虽未到过中国,却对中国的道家思想很感兴趣,不过他并没有读过老子和庄子的书。孙啟栋透露,他对“道”的理解来自于《水浒传》。“他很喜欢道,他认为中国人还活在道的语境下。他从小就读《水浒传》,对里面的人物很感兴趣。比如他觉得李逵,为了自己的快乐,动不动就要杀人,这很’道家’。”

  作为国际知名艺术家,塞莱斯特擅长使用易于操作的可控物去创作出一种刻意安排的随机性,并通过挖掘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点、场景或物体的音乐潜力,来实现“活”的声音形式。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和策展人结合美术馆的建筑和环境特点精心编排,以多种方式呈现了声音的活力。“这是一个音乐家在做艺术作品。”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这样评价。

  题图来源: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提供  作者:钟菡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