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

2017年02月14日 10:29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写意人物画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造型,为解决这个问题,从古至今,多少大家殚精竭虑,创造了不同的语言体系。对于水墨人物画来说,造型的难处在于,既不能像古典油画那样高度写实,也不能完全抛弃基本的造型,成了抽象的东西。似与不似之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何况,好的写意人物画离不开“有意味”的形式(造型)。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的人物画为什么好?有大唐气象,华丽、雍容、大度,气韵飘举。陈洪绶、吴昌硕的人物画为什么好?古拙、雄奇、清雅,返璞归真。若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定的造型功底和深厚的艺术学养,恐怕是很难的。

  我最早接触工笔人物画是在大学时期的临摹课上,临摹的第一幅画是李公麟的《维摩诘图》,这件临摹品画在毛边纸上,用的是衣纹笔,线条勾得一丝不苟,造型上很接近原作,但用笔和气韵上却差了很多。大学直到研究生时期我一直画油画人物,注重的是准确的塑造和光影的效果,而对线的技巧则不屑一顾。2005年,我重新开始画水墨人物,逐渐品味到线无可比拟的妙处。更让我体会深刻的是书法课,书法用笔对于写意人物画来说,几乎是无法回避的课题,没有理解好运用好书法用笔,那么,人物的造型再准确,效果也只能事半功倍。书法用笔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它也是寻求“有意味”形式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书写性用笔,难以突破写实造型的桎梏,找到自己个性的人物形式,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完全不尊重现实的胡写乱画,则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个性”确实有了,但人物画的基本要素被吞没了。

  写意人物画的色彩,其实是被很多人忽视的。特别是在写意人物创作中,很多画家只是简单抹上一两笔赭石就草草了事。实际上,在优秀的写意人物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始终是微妙而丰富的,但这也是最难的一点。我在画罗汉人物时,也曾习惯于将色彩的处理简单化,人物不外乎赭石、朱砂、大红,松石、远山不外乎石绿,石青、赭石,且变化很少。但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我意识到这个弊端。所谓“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有时候就变成“色是色,墨是墨”,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关系。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因此,在最近的人物画创作中,我力求色彩与墨的浓淡变化形成互动关系,从而给予色彩更多的表现性。跟笔墨一样,色彩的运用也需在一个“度”的把握之下,过浓则抢了墨的风头,过淡又会被墨掩盖了。所以在写意人物画中,“中庸”之道始终是不可逾越的原则。

  风格是自然形成的,忽视笔墨语言和造型规律,大谈风格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很多人以为怪、奇就是风格,殊不知古人的“怪”和“奇”是建立在特有的语言技巧、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之上的,今人不能东施效颦。确实,想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非常难,不仅难在笔墨语言这一关,还难在写实造型的束缚上。我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上走的是简约一路,追求明快爽利、清新淡雅的风格。我以为,好的写意人物画应该这样:人物造型上既有古风,也不要脱离开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在笔墨上不能失去传统所固有的规范,又不要受其桎梏,失去个人情感的抒发。

  来源: 美术文化周刊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