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画里 与花儿来一场春的约会

2017年03月08日 10:3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三月来临,万物开始苏醒,百花也感受到春的气息,端庄秀丽的迎春花、妖娆艳丽的桃花、如雪纯净的杏花、婀娜多姿的玉兰。。。。。争奇斗艳!或孤芳自赏或百花齐放,呈现了多彩绚烂的“花花世界”。面对“花”的世界,画家们也抵挡不住诱惑,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些美丽的光景留在了画布里。

  迎春花——冲破寒冷 迎接希望

迎春花迎春花

  宋人韩琦的那首:“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描绘了寒冬正悄然退去、迎春花的绽放给大地带来了春的问候。古人曰:“黄花翠蔓无人愿, 浪得迎春世上名。”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而且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提起迎春花,很多人脑海都会浮现出那一抹惊世骇俗的春色—《山花烂漫》。黝黑的山崖间 ,一丛丛金黄色的迎春花在阳光下绽放,枝蔓招展间,生机盎然,光彩夺目。

霍春阳与孙其峰合作作品《山花烂漫》霍春阳与孙其峰合作作品《山花烂漫》

  1976年,霍春阳和老师孙其峰去泰山写生,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中,一个峰回路转,“偶遇”了一片灿烂的迎春花,这片动人春色让他沉醉,也占据他的脑海。同年10月,神州“春雷”炸响,“四人帮”倒台,回到天津的霍春阳眼前总是涌现出泰山的那片动人春色,他渴望着把它描绘出来,一个画家的创作激情就此爆发。究竟画了多少张“迎春”,霍春阳早已记不清了。他只记得,一开始画出来,自己看着不顺眼,就接着再画,慢慢地有了点儿味道。 终于有一天,霍春阳感觉用藤黄画迎春花不明显,决定改用水粉。他试着在宣纸背后衬上一层黄色,正面再用墨笔勾,双勾太死板,改用松勾。一下子,写意的效果顿现,迎春花跃然纸上。面对明丽的迎春,孙其峰沉思片刻,抓起大笔,蘸好墨汁,用没骨法挥洒起来。巨石沉沉,一浓一淡,映衬花后,浑然天成。

  《山花烂漫》的创作借鉴了山水画的大气,将山水与花卉融合在一起;在用色上,不完全用国画颜料,还采用了西画颜料,像柠檬黄,让春意浓得化不开;在技法上,突破双勾填色的手法,直接用水粉的颜料来点,表现花的密集、气氛也更加恰当、充分。黄花与黑石的对比,在视觉效果上非常鲜明,艺术感染力也直抵人心。不仅如此,《山花烂漫》花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寓意,盛开的迎春花也应和着时代的心声:粉碎“四人帮”后,被压抑许久的集体审美情愫也激情迸发。

  桃花—— 天真烂漫 灼灼芬华

桃花桃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一到,桃花嫣然地探出头来,羞赧地传报这个佳音。一朵朵的桃花们,有的仍紧裹着粉红的苞蕾沉睡;有的才刚醒来;有的则已露齿展颜、婆娑盛开了,一片片红里有白,白中透红的花瓣,伴着殷红的花蕊,总美得令人痴迷。桃花的题材广泛存在于中国古典诗词文学中,但是画家们因顾忌桃花的情色象征意义,较少有书画的创作。印象最为深刻的还属齐白石老先生的《桃花图》。

齐白石 《桃花图》(局部)齐白石 《桃花图》(局部)

  此幅《桃花图》,花浓淡相宜,花叶相衬成趣,构图清逸有致,是齐老为数不多的桃花题材画作之一。在齐白石的诸多作品里,以繁富取胜的似不多见,此幅的变化错落有致,或疏或密,或稠或稀,或瓣或蕊,或向或背,或大朵,或小颗,极尽变化,别具风采。设色明快清丽,错综淡赭、洋红、花青等颜色,或浓或淡,点染成趣,又和谐生动。此外,颇见匠心的是,齐老故意以桃花缤纷累积变化而使之产生动势的梗塞和迂堵,又四两拨千斤般地以流畅的题款在效果上疏瀹了这种梗塞和迂钝,而使之豁然畅通,势行无碍。

  玉兰花—— 雅洁端庄 玉树临风

玉兰花玉兰花

  玉兰花的花型和叶型都很美,同时又具有高洁的品质,历来为文人所钟爱。“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文人眼中的玉兰花是如此俏丽,不知画家眼中的玉兰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于非闇和他所绘的《玉兰黄鹂图》。

于非闇的《玉兰黄鹂图》于非闇的《玉兰黄鹂图》

  于非闇(1887~1959年),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原籍山东蓬莱,出生于北京,近现代著名画家,擅写意花鸟和山水,中年后趋向工笔花鸟,笔法精致,用色富丽,自成一家。

  《玉兰黄鹂图》是于非闇的一幅著名工笔花鸟画作。只见画中一枝玉兰花枝从右上向左下横斜而生,其上开满洁白的玉兰花朵,高雅娇嫩,幽香阵阵似正随风而来。两只黄鹂正游戏于玉兰花间,一只盘旋飞于空中,一只栖于枝上向空中的伴侣啼叫,羽毛鲜艳,动态活泼。画家以宁静的蓝色作地,如沉睡的大海般深沉,其上的玉兰花雅洁端庄,冷暖相衬间更显其纯净典丽。画家以工笔入画,画面充满浓厚的装饰意味。此作品被认为是画家工笔花鸟画中的经典之作。画家笔法不拘泥于摹似的真实、更强调艺术家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此幅画作中可见一斑。

  玉兰在北方绽放在早春时节,有玉树临风之姿。仓庚即黄鹂,《诗经》里有句曰:“仓庚于飞,熠耀其羽。”就是这种感受的诗意概括,不仅以生动严谨的形象传达出春义正浓的信息,而且创造了一种具有典雅华贵美感的装饰性表现形式。画家便以此为艺术形象并用石青为底色来烘托玉兰和黄鹂。这鲜明清丽的色彩,恰是蓝天映照下一派晴空万里、鸟语花香的大好春光。画家对明媚的春光有独特的敏锐感受“仓庚耀羽,玉树临风”就是这种感受的诗意概括。

  杏花——新生命的开始

杏花杏花

  每到春回大地之时,蓝色的天空和湿润的花瓣总会让人不经意间想起梵高的《盛开的杏花》。杏花怒放,如白色的灯盏,每一片花瓣都是一丝灯光,映照蓝天。如凝神静听,甚至能听见阳光的影子和花朵亲吻的轻微响声,那里有春天的小型合唱。它们带来春天不同寻常的爱和纯洁的芬芳,带来生命新的祈祷。在生活的破碎之处,杏花盛开唤醒梵高对自然神性的情感,他在画作里倾注了希望,就像他递给春天开满花束的枝条。

梵高《盛开的杏花》梵高《盛开的杏花》

  《盛开的杏花》是梵高给侄子文森特·威勒姆的礼物。1809年小文森特出生了,梵高创作此画庆祝生命的降临,那是在2月。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到:“我马上动手替你画一幅挂在你的卧室的画,一些杏树的大树枝,背景衬着蓝天。”梵高选择杏花,是因为它是每年2月最早盛开在法南的植物,对于梵高来说,那是整个春天,整个生命力的开启。而他没什么钱,侄子出生的贺礼,只能是叔叔提笔作画。但也正因如此,这件金钱买不到礼物,才必须也的确具有了真正的价值。

  梵高说:“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斗。”他画杏花,那里既有白色的明净,也有孩子般纯真的烂漫。蓝天之下的杏花是画家的自然之爱,也是蓝色的眷恋,同时隐藏着摆脱忧郁命运的无限诉求。在梵高生平所有画作中,《怒放的杏花》独具一格,流露出宁静之美,寓意新生命和新开始。

  来源:张雄艺术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