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喝腊八粥 然后呢?

2017年01月05日12:00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编者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除了喝腊八粥,腊八节还有哪些习俗?小编通过搜集、整理了以下的关于腊八节的艺术作品,希望让大家可以了解到一个更加丰富的腊八节。

  [先秦:腊日用以祭祀]

  “腊者,猎也。”在我国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称为“腊祭”。这时农作物已经储藏起来,处于农闲,人们在野外猎取禽兽,用以祭礼,祈愿来年五谷丰登。因此,人们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天称为“腊日”。

《村童腊鼓图》《村童腊鼓图》

  古谚云:“腊鼓鸣,春草生。”中国民间自古以来便有打腊鼓的习俗。通常是在腊日,或腊日前一天,村民集会,击鼓驱疫。届时,人们戴上假面具,扮作金刚力士,敲击细腰鼓,歌舞喧天,以示赶走邪魔,迎接新春的祈望。谚语道:“腊鼓动,农人奋。”腊日一过,农民便忙于运肥上田,为新春的耕作开始着手进行准备。《村童腊鼓图》正是描述此景。该画题诗曰:“村童送腊乐丰亨,不知不识赤子情。岂为催化频击鼓,团銮尽是太平声。”

薛国故城北门外的一处东汉时代石棺墓葬内发现薛国故城北门外的一处东汉时代石棺墓葬内发现

  历来的祭神、祈福和“傩仪”、“逐疫”都是联在一起的。腊月“逐疫”是古人医病疗疾的方法之一,古人举行“大傩仪”要跳傩舞,于是“傩仪逐疫”成为蜡祭的一部分。《吕氏春秋·季冬》记云:“命有司大傩。”并有注曰:“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宋朝:出现最早的“腊八粥”一词记载]

  每逢腊八节,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最早的“腊八粥”一词源于宋朝的腊八节。《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条记载:腊八这天,“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据说在腊八节煮粥、喝粥与释迦牟尼成道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相传,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苦行修炼时一度饿昏倒地,有一位好心的牧女把她所带的杂粮加上采摘的野果煮成稀粥,喂他喝下。释迦牟尼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静坐悟道,在十二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释迦牟尼成道日被定为佛教重要的“浴佛节”。于是,每到这天,僧人便要诵经祭佛,并仿效牧女的做法,以米、豆加果实煮粥,敬献佛祖。

四川彭州汉代画像石中的庖厨图,右边一人正在煮汤粥四川彭州汉代画像石中的庖厨图,右边一人正在煮汤粥

  不过,对于从中国各地的节日传说来看,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喝粥源于佛教仅是一家之言,至今民间都有不同的看法。如“煮粥祭祀神农说”、“祭祀八蜡神说”、“纪念岳飞说”、“朱元璋忆苦说”、“懒夫妻坐吃山空说”,这些腊八节形成的说法都与佛教没有多大关系。在发现的魏晋墓砖和汉代画像石中都有体现。

  [明清:施舍济贫成为主题]

  明清以后,腊八节已被古人赋予了更高层次的含义,济贫、施舍成了主题。因此,腊八节也被视为古代的“慈善日”。寺院僧尼所煮的腊八粥也称“佛粥”,佛粥一送施主,二济穷人。施主在接到佛粥后,一般还会回赠一些灯油钱或布施其他财物。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民众们认为,喝了能得到佛祖的保佑、增福添寿,因而腊八粥也叫做“福寿粥”和“佛粥”。至今我国许多寺庙仍然在腊八节施粥,杭州灵隐寺最为有名。

  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盛行。雍正三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据记载,清代雍和宫的腊八盛典极为隆重。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为2米,深1.5米的古铜大锅,重约4吨,专用熬腊八粥。每一锅粥用小米12石,杂粮、干果各50公斤,干柴5000公斤,共熬6锅。第一锅供佛,第二锅献给皇帝及宫内,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官员和封在各省的大官吏,第五锅分给雍和宫的众喇嘛,第六锅作为施舍。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陕西有“腊八面”,潼关一带喝“腊八汤面”,北京一带则将腊八粥冻好后逐日取食,东北哈尔滨吃“腊八蒜”。福州传统腊八粥有个有趣的做法,在粥面上放个由果子做成的小狮子,取避邪之意。老福州人会将果子雕刻成各种形状装饰粥面,最有趣的是“果狮”。在大寺院里,还可以见到用枣泥、豆沙、山楂等带颜色的食品捏成的八仙、罗汉、寿星公等小造型,非常有特色。

  [不变的主题:聚会与创作]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

  在腊八这天,古人会举行许多活动,如狩猎、游园等。武则天便曾在腊日这天游览上苑,写下著名的《腊日宣诏幸上苑》诗:“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中,画中人们有的闲立,有的取暖,儿童们有的滑冰,有的堆雪狮,有的放炮竹,玩得兴高采烈,一年的结束,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据称,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在腊八节会指挥仆人们熬腊八粥。他对于厨艺知之甚少,自己连饭也不会做,却热衷指挥。火大了、小了,全凭苏轼一人之言;什么食材、该下多少,也是苏轼说了算。一整天下来,仆人们累得满头大汗,苏轼也是口干舌燥。这样的通力合作下,效果并不乐观。煮出来的一大锅粥,除了苏轼没人愿意吃,这已然说明了一切。但苏轼对此倒是不以为意。每年,喝着自己“指挥”出来的腊八粥,苏轼仍乐在其中。年年瞎指挥,年年煮出味道欠佳的腊八粥,但他依旧年年如此。

《嵩阳汉柏图》孟冬的“保利本”《嵩阳汉柏图》孟冬的“保利本”

  乾隆曾在腊日绘制《嵩阳汉柏图》。据《石渠宝笈》著录和实物考据,乾隆共有四幅《嵩阳汉柏图》。除《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的《汉柏图卷》已佚之外,其馀三件均作於1750年冬。其创作时间依次为:作於孟冬的“保利本”、作於仲冬,著录於《石渠宝笈》续编“慎修思永”的同名“巨轴本”、作於腊日且本幅有大臣嵇璜、梁诗正、汪由敦书题恭和御制诗的同名“横轴本”。“横轴本”曰:“今秋巡豫过嵩阳书院,见汉柏二株,其大者尤奇伟盘郁,爰题是篇且图之以归,冬夜乘兴复成此图,追溯前游,亟更弦朔再书原作,并志岁月云。庚午腊日御笔”。

黄宾虹《烟岚清旷图》黄宾虹《烟岚清旷图》

  黄宾虹的《烟岚清旷图》落款为甲子腊日,应是作于1925年1月2日。1924-1925年间,因生活上的人祸与天灾,黄宾虹作品一度呈现出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并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烟岚清旷图》正是这个时期所作,介乎于疏淡清逸与黑密厚重之间的风格。上款人湖涵先生即南浔首富刘镛的四公子刘安溥,其雅好书画,尤其喜欢巨幅作品,藏品多四尺及六尺大中堂。

  [结语]如果说元旦是公历新年的开启,那么腊八节就是中国人辞旧岁过新年的开启。关于腊八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作品,书画作品方面表现却不多。小编经过搜集整理发现,不管是汉画像石还是民俗画,这类作品的创作者都无从可考。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艺术家和作品,给我们还原了腊八节从祭祀到济贫、再到今日五花八门腊八粥的演化过程。希望通过这些艺术作品,能陪伴大家过一个不单单只有腊八粥的、更加丰富的腊八节。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腊八节黄宾虹腊八粥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