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被称为“国内首度中、意跨世界文化合作,完整呈现米开朗基罗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米开朗基罗大展”在位于浦东滨江区域的上海艺仓美术馆开幕。然而,现场看,“完整呈现”这几个字似乎名不符实。除了意大利画家的临摹作品,现场展出了一些米开朗基罗的素描以及当时的多张手写文稿,其中包括一张菜单,不过展览说明上却写着:古纸复制。这样的复制品和再现工作室里的各种崭新的工具家具,一直占领着大部分的展览空间。
这些年,时常听闻西方艺术大师的展览在上海举办,不过,除了有限的如毕加索、莫奈等大展外,大多都被吐嘈不少——如所谓的“梵高展”居然没有一幅真迹,在号称有“30件德加代表性原作”的展览上,更没有一幅德加的油画,这一“米开朗基罗大展”呢?
展览是与意大利米开朗基罗故居博物馆合作,据策展人安东尼奥·德维托介绍,重点展品包括故居博物馆馆藏的艺术家的17幅素描手稿,原模以原作1比1复制的《大卫像》——原作藏于佛罗伦萨艺术学院内、石膏复制的《罗马圣殇》,以及石膏复制的《隆达尼尼圣殇》等等,《隆达尼尼圣殇》是米开朗基罗生前最后一件雕塑作品,原作藏于米兰Sforzesco城堡。
据介绍,策展人安东尼奥·德维托也是意大利的湿壁画画家,他将在展览现场创作湿壁画。湿壁画又叫“鲜画”,是一种刷底壁画。它是趁泥灰土潮湿时用颜色进行描绘,泥灰土干透后壁画经久不坏。湿壁画为文艺复兴以前画家们常用的画种之一,后来被油画所逐渐取替。展览现场还复制还原了米开朗基罗的工作室以及湿壁画的创作室。
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绘制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最为宏大、壮观,艺仓美术馆展出的是策展人德维托临摹的《创造亚当》、《利比亚女先知》、《安吉里亚之役》、《卡西纳之役》的局部。看过原作的人会清晰地记得,米开朗基罗为照顾到人们受可视距离限制的生理条件,让立于18米之下的人们更清晰“天庭”的运动,减少了画面中人物的数量和故事的细节,突出了主体的形象并且强调了活动的节奏。
《创造亚当》中,体魄丰满、背景简约的形式处理,静动相对、神人相顾的两组造型,一与多、灵与肉的视觉照应,创世的记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上帝一把将昏沉的亚当唤醒,理性就成了人类意识不停运转的“机器”。也许因为观看米开朗基罗的原作必须距离18米远,而德维托的临摹之作让观者可以近距离地观看,所以人物肌肉线条之间的起承转合显然粗糙必现。
展览还展出了许多米开朗基罗的素描以及当时的多张手写文稿,其中包括一张菜单,展览说明上写着:古纸复制。这样的复制品和再现工作室里的各种崭新的工具家具,一直占领着大部分的展览空间,直到“故居博物馆手稿真迹”部分出现。17件手稿,有寥寥几笔勾勒出的一条人体小腿的线条,有不知所云涂了几个方块的“建筑设计”,幸好墙上的说明有言在先:米开朗基罗在死前将自己的大部分手稿草图和设计图烧毁,对他而言这些图纸都是“不完美”的习作。
坐落在黄浦江边的艺仓美术馆由旧煤仓改建而成,内部空间大小不一,曲径通幽,展览分为两层,楼上的大型空间专门展示雕塑作品,但是若没有专门人员指导,再加上指示牌的出现,观众很可能找不到另一个展出的楼层在哪里。楼上展出的《大卫像》也许是很多人心目中代表着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但是现场细瞧,雕塑大腿部一条条被砂皮打磨过的痕迹都历历在目——这该不是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原作上照样复制过来的吧?
这一展览并非免费,100元一张的票价,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太过计较直接可以看到印刷品颗粒的话,顶着寒冷的江风去瞧瞧“米开朗基罗”倒也无妨。
来源:艺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