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奥地利艺术大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中国观众的印象大约都停留在其经典代表作《吻》和2006年被拍出1.35亿美元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像一号》。而最近其另外两件代表作《阿黛尔2号》和《花草农园》,一件以1.5亿美元被神秘中国买家买下;另一件以4797万英镑成交,在这一季的拍卖市场上,克里姆特的画作以强烈的存在感刷爆艺术圈与拍卖市场。
在近几年来中国买家越来越多地收藏西方艺术大师作品的背景下,克里姆特的画作被中国神秘买家购得,更引发深思。克里姆特的作品为何屡屡创下拍卖佳绩以及他的作品为何深受中国乃至亚洲藏家的喜爱,记者针对这几个问题采访业内人士,给出独家解读。
克里姆特作品在拍卖市场屡创佳绩
近日,一位神秘中国买家以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亿元)的天价买下克里姆特的《阿黛尔2号》,卖家是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温芙瑞,其早在2006年11月以8790万美元的价格从纽约佳士得拍下该作品。时至今日,这件作品的价值上升约71%。而本次交易价格也是克里姆特作品在艺术市场出现以来的第二高纪录。
克里姆特作品交易的最高纪录是在2015年,由俄罗斯千万富翁 Rybolovlev以1.7亿美元私人售出的《水蛇II》。同样也被一位亚洲来的买家收藏。
本月初,伦敦苏富比(微博)拍卖行今季拍卖的令人瞩目的克里姆特巨作《花草农园》以4797万英镑成交,折合人民币约4.057亿元。这幅奥地利象征主义最贵的风景作品,也成就欧洲拍卖第三贵作品。
《花草农园》来自克里姆特的创作巅峰“金色时期”,与知名的《阿黛勒-布洛赫·鲍尔一号》金色肖像出自同年。1908年于维也纳“Kunstschau”艺术展中首度亮相就引发轰动,并奠定了克里姆特的现代艺术家的地位。
尽管艺术市场中不少门类都有所紧缩,但克里姆特的价值不断攀上高峰。2006年,他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像一号》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成为当年交易市场上最贵的艺术品,也创下当时单幅人物肖像油画最高拍卖价纪录,同时也成为世界拍卖最贵的十幅画之一。
深圳大学美术系主任陈向兵认为,克里姆特的作品价高而火是有道理的。他不仅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成为维也纳文化圈代表人物。他的画作本身也是制作精良,不但画功扎实,用材也十分考究。他告诉记者,克里姆特的画作在上世纪末的欧洲拍卖市场就已经表现亮眼。各大美术馆与博物馆都以拥有克里姆特的画作为荣。“克里姆特也是当今最受追捧的艺术家之一,其风格独特、家喻户晓,笔下之代表作让全世界为之倾倒。”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藏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克里姆特在全球范围内声名显赫。譬如,在中国,《吻》这幅画家喻户晓。2015年,通过海伦·米伦主演的《金衣女人》这部电影,让更多人了解《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像一号》。他的画作的辨识度特别高。”
与东方审美意趣相应和
克里姆特油画作品大多藏于世界知名博物馆,近十年来出现在拍卖场上虽然并不多,但一旦有他的画作出现,都会迅速成为独一无二的“主角”。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买家对克里姆特的画作尤为钟情。分析这一情况时,画家陈俊宇认为,这是源自克里姆特的风格具有全球效应。在他看来,一来克里姆特的画具有装饰性的元素,不仅主题是以爱与生活、女人为主,而且大量运用镶嵌工艺,从未过时;另一方面,克里姆特深受日本艺术的影响,他笔下的画既有淡淡的忧伤,又充满一种华丽的神秘感,有东方审美的意趣,因此深受亚洲收藏家的喜爱。
从这位卓尔不群的艺术家的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克里姆特最辉煌的时期是他30-40岁的这一阶段,后来被认为是克里姆特创作的“金色时期”。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杰出作品大部分均在这一时期完成,也因为这些作品里铺天盖地的“土豪金”。出身于工匠世家的他运用他儿时所接触到,却并未引入主流绘画的各种元素——金饰、镶嵌、螺钿……加之大量填充的螺旋和几何图形,把画面堆砌得如尽带黄金甲一般,令人目眩神迷。而金色恰恰也是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特别喜爱的颜色之一。
事实上,中国买家“旋风”已引起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广泛瞩目。新贵收藏家的迅速崛起,国内艺术品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其收藏或投资需求,越来越多的买家开始关注海外市场。最近几年,中国买家拍得毕加索、莫奈、莫迪里阿尼、梵高等艺术大师的作品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连《每日邮报》也撰文指出,新兴的中国富豪和精英开始对欧洲艺术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落实在拍卖行动中。
谈及中国买家收藏克里姆特的画作,陈向兵认为,现在包括克里姆特在内的不少艺术大师的画作被中国买家收藏, 是因为他们在意识上认识到这些画作的艺术价值,这背后也折射出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恰逢日本经济腾飞,诸如莫奈、毕加索等很多艺术大师的画作也都被日本人买走了。现在这股热潮到了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藏家渴望将西方大师的经典作品收入囊中。这也是好事。”
艺术品市场专业人士表示,现当代名家的艺术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基本可以确定,而且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即使不具备丰富的美学和艺术知识,也能判断出它们的价值,因此受到中国收藏家乃至全球藏家的追捧,成交价一再攀新高。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作者:尹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