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上设计底纹的目的是什么

2017年03月30日 10:1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当下,钱币收藏愈来愈火热,大众对于其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纸币除票面上的主要图案和文字外,都有衬托主图和面值和隐暗花纹或文字,其设计较隐蔽、巧妙,且美观富有艺术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底纹。那么,人民币上的这些底纹有什么用呢?

  底纹有多种形式,有动物、植物、几何图形、规则或不规则线纹,但最多的是采用汉字或字母形式。中国革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人民政权和解放区的纸币也多采用文字形式作底纹,如东北银行、长城银行、内蒙古人民银行的纸币,文字底纹设计非常精细,富有极佳的防伪效果和艺术欣赏价值。

  纸币上设计底纹有两个主要作用:

  起突出纸币上主图和面额的作用。如同绿叶陪衬红花一样,没有绿叶就不能突出红花的鲜艳和美丽。因为任何纸币上的主图和面额都是其重要的核心内容,是人们识别、判断和熟悉纸币面额和版别的主要标志。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纸币时,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把纸币上的主图和面额设计得清晰、醒目,富有艺术性和直观性,而巧妙、新颖的底纹就能起到衬托、突出主图的面额的作用。

  防伪作用。底纹是早期的、原始的重要防伪手段之一。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进步和诸多先进的防伪措施的发明和普遍采用,底纹主要起美化、衬托主图和面额的作用,其防伪作用只是辅助性的。因此,现代纸币的底纹一般趋于简单化、单一化,更多的以线纹为主。

  人民币底纹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发行的五套人民币纸币都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底纹,但每一套又各具特点。第一套人民币因诞生于全国解放前夕,印制条件和纸张都较差,防伪手段落后,因此,主要以底纹和暗记等形式防伪,这样,在设计底纹时就格外精细。

  我们根据收藏人民币实物逐一研究发现,第一套人民币60个票券中有41票券采用汉字行名、面值或阿拉伯数字面值作底纹,其余大部分票券采用花纹、网纹、曲纹或横纹,极个别票券无底纹,以浅淡颜色代之。但第一套人民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这就是所有票券的底纹,均在边框或花框内,框外为白边无底纹。

  自第二套人民币开始至第三套人民币,因为水印等各种防伪措施的采用,底纹防伪功能淡化,艺术功能上升,因此,在底纹设计上均采用花纹、网纹等形式,但在艺术效果和颜色搭配上更加灵活、协调和美观,形式也千变万化,陪衬效果更加突出,而且不分边框内外,整个票券满版均有底纹。

  但从第四套人民币开始,底纹又有一些变化:

  一是底纹花样变化多端,几乎每一种票券的底纹都不一样,除边缘采用各种多色曲纹或网纹外,票券陪衬主图和面额的底纹均采用各种民族纹饰或富有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的吉祥花鸟,如“凤凰牡丹”、“仙鹤松树”、“绶鸟翠竹”、“燕子桃花”等。

  二是底纹分布亦有变化,除50元和100元券正背面均为满版底纹外,其他1角至10元券正面为满版底纹,而背面边框或花框外为白边,无底纹,第四套人民币底纹的调整和变化,更增强了整体票券的防伪性和艺术效果。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除采用丰富多彩的艺术花纹作底纹外,还巧妙地以“RMB100”、“人民币”第缩微文字组成局部底纹,防伪和艺术效果更加突出。

  随着人民币印制技术和防伪水平的提高,底纹必将更加丰富多彩,构成整体票券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 金投收藏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纸币底纹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