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将至,高三学生都在紧张地备战。做题、模拟考试,是他们的生活日常。紧张学习是必要的,而适当放松也是需要的。近日在宛发现的一张1959年的南阳一中借书证,可让我们从中一窥58年前高三学生有张有弛的学习生活状态。
有张有弛,高三了仍存文学梦
这张1959年的南阳一中借书证,是南阳皇粮国税博物馆近日从民间征集而来的。
借书证是卡片式双面印刷四面结构,借书人张亮,所在班级“三己”,编号19。其借阅时间自1959年秋期至1960年春期整整一学年。最后一次借书时间是1960年的6月27日,也就是当时的高考前十天左右。
在整个秋期,张亮同学共借阅三次图书,分别是学期初借阅的《高中数学复习资料》,10月8日借阅的《稳衡电流》,12月7日借阅的《高中物理复习资料》。从张亮的借阅情况来看,高三上学期他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不但借阅书籍次数少,而且借阅的都是学习资料,说明当年的高三毕业班学生学业也不轻松,基本没时间去阅读其他课外书籍。
而到了下学期,张亮同学借书的频次明显增多。其春期第一次借书时间是4月19日,借阅图书是《与习作者谈写作》;第二次借书时间是4月23日,借阅图书是《散文小品选》;第三次借书时间是5月13日,借阅图书是《谁是最可爱的人》;第四次借书时间是5月31日,借阅图书是《青年文学创作选集》;第五次借书时间是6月23日,借阅图书是《人民文学(1960年第五期)》;最后一次借书时间是6月27日,借阅的图书是《文学青年》。
张亮下学期借阅的书籍,多和文学有关,没有任何数理化复习资料,而且借书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0天,高考前还在阅读大量的课外书来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和文学修养,这不但说明张亮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也看出他并没有把高考当作多么不得了的事儿。在今天看来,这除了有张亮的一种心态和气度在里面,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和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氛围。
一中书法,“南阳魏”至今传扬
这张借书证,加盖有南阳一中图书馆公章,图书管理员“王学睿”、学习股负责人“杨天德”私人印章。
其中,图书管理员王学睿是一位有故事的人。
南阳一中校风朴实,学规严明,当年不少老师系教育界名宿,以教学成绩优异著称。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所名校在书法领域也一度创造了炫目的辉煌。王学睿,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王学睿,南阳人,他开创了在点画面貌和艺术风格方面既不同于传统的魏碑,又区别于近似美术字的“新魏碑”,即被称之为“南阳魏”的新体书法。他不只专擅魏碑,隶书、行书、草书俱佳,在当年声名和社会影响已经很大。卧龙岗烈士陵园的碑文及市内多个重要建筑的招牌出自他手。
除了王学睿,张超群老师、张焕然老师,校医李光然,书法造诣在当年都是名噪一时。
一位当年的一中学生这么回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阳一中书法是南阳的一张文化名片,是南阳文化建设一个标志性符号。一批受一中书法文化熏陶的师生,现今仍活跃在南阳书坛;至于一中书法在社会上产生的积极作用,更是无法估量,许多虽然没有进入一中工作和学习过的各界人士,受一中书法文化影响,也都纷纷拿起毛笔练习书法。⑦3
来源:南阳晚报 王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