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之道》国际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

2016年12月11日00:40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2016年12月9日,威廉·塔克《雕塑的语言》和罗莎琳·克劳斯《现代雕塑的变迁》正式出版,并于10日进行现场签售。配合这两本新书发布而召开的《雕塑之道》国际研讨会也于12月9日和1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

  研讨会现场由主办方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首先致辞,他提出此次研讨会是一次聚焦在关于世界范围内的现代雕塑的一个具体的项目研究,不论是教育还是艺术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对前几天的雕塑讲座进行简单总结,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背景意义,并邀请本次研讨会的主办人之一隋建国发言。

  隋建国说:“我跟吕品昌主任商量地特别明确,就是要通过这两本书的出版,特别是两本书出版发行的同时进行一个研讨会,然后把这个书的概念,包括我们中国雕塑在这么长历史时间里积累的所有问题进行清理。开研讨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这些东西向更广泛的层面上来传播”。

  研讨会共分为三个场次,依次是:重识罗丹雕塑的双重本质雕塑本质的回归与扩散,并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性的研讨会,以下是演讲嘉宾摘要:

  《雕塑之道》研讨会之重识罗丹(依照演讲顺序)

孙振华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深圳雕塑院院长

  孙振华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深圳雕塑院院长、“重识罗丹”主题主持人 :题目是《装置与时间》。他指出装置艺术在时间上不具有总体性和统一性,而是呈现出零散的特征,所以选择从时间上来分析。

张末 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研究员、博士、青年学者

  张未 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研究员、博士、青年学者:题目是《雕与塑—一种始源性的哲学》。他独到地从哲学的角度还原雕塑,用哲学的语言分析了威廉·塔克的《雕塑的语言》。

隋建国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隋建国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题目是《时间与雕塑》。主要阐述了“时间与整个存在的关系;时间与艺术的关系和时间与创作的关系”,并指出,艺术家作品的生命跟时间的关系,导致了艺术家的作品跟时间发生的关系。

张一 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研究生

  张一 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研究生:题目是《客体/物体》。伦敦大学在读的她用中英文剖析了“物体”“Object”指出客体是虚的,物体是真实存在的,分别从材料、诗歌、绘画中对比物质的存在性。

尚晓峰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尚晓峰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题目是《触觉》。分别以罗丹、塞尚、马蒂斯、贾克梅蒂为例区分“触觉”和“抓握感”不同。

威廉•塔克 著名雕塑家、雕塑的语言著作者,纽约绘画雕塑学院资深教授

  威廉·塔克 著名雕塑家、《雕塑的语言》著作者、纽约绘画雕塑学院资深教授:《雕塑的语言》的作者,他以人像为切入点,强调一个重点是:“雕塑的表现形式不一定是完全写实的”。

苏磊 北京大学地理空间学院教师、博士

  苏磊 北京大学地理空间学院教师、博士:题目是《罗丹和他的时代》。他在演讲中分析了通过罗丹的现象是如何形成当时的艺术分化以及当时的艺术环境。

周博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博士

  周博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博士:他的演讲主要以纳吉为主线,结合《雕塑的语言》和《现代雕塑的变迁》这两本书阐述景观空间和建筑空间与雕塑的关系。

查理德•迪肯 著名雕塑家,原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和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院名誉教授

  理查德·迪肯 著名雕塑家、原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和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院名誉教授:演讲的主要内容围绕空间的话题展开,并且多次提及贾克梅蒂和贾德的雕塑作品表示对空间感的认同。

  《雕塑之道》研讨会之雕塑的双重本质(依照演讲顺序)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杂志主编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杂志主编、“塑造的双重本质”的主持人:题目是《瞬间与永恒—论罗丹雕塑中的现代性》。肯定了罗丹在西方近代雕塑和现代雕塑的桥梁作用,是对古典雕塑永恒性的继承,强调了罗丹的作品不仅是写实主义的标本,而且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

王志亮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博士

  王志亮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博士:题目是《向内回归与向外敞开的雕塑—从克劳斯雕塑理论的双重叙事展开》。根据现象学指出现代雕塑发展的总体趋向是向自身回归,以叙事回到材料、空间和体量本身,并提出克劳斯在雕塑中还原了现象学的悬置。

朱橙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教师、博士

  朱橙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教师、博士:题目是《在场”的逻辑:极少主义雕塑的意义建构与转向》。他讨论极少主义的意义来源和意义转向,就是将雕塑的意义从雕塑家自身的内心,转向交代给观众,所以说他对于观众的期待和在场,观众身体体验具有决定性的。

唐尧 《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

  唐尧 《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题目是《结构变迁与精神历史—《现代雕塑的变迁》与《形而上下》的比较阅读》。通过自己作品的对照,指出这两本书的区别在于对现代主义雕塑切入视角不同,克劳斯是结构主义,《形而上下》则是东方哲学具有叙事性、整体性和历史性。

韩小囡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韩小囡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题目是《“材料自觉”—雕塑的本质回归》。以材料为主题,是回归到材料本身的探讨,并且提到这两本书的发行,她和她的学生是直接受益者,所以她非常感谢这次研讨会和两本著作的学习,填补了她在专业知识上的空白。

吴彦 多伦多大学美术馆驻留策展人

  吴彦 多伦多大学美术馆驻留策展人:主要谈了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瓶颈和困难,并秉承了对原著的尊重和对雕塑界的责任去完成翻译工作。

  在研讨会进行中,我们还对隋建国、吕品昌、唐尧和理查德·迪肯进行了专访。

171985662728496355

  隋建国:“举办这次研讨会以及新书发布的初衷,始于在纽约与国外艺术家的交流,谈到世界以及中国的雕塑现状。使我萌发了把西方的现代雕塑理论译成我们中文版的想法。因为我们现当代雕塑界以及我们国内艺术理论与批评界一直有一个长期的说法—即是雕塑无历史。这种局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国内的雕塑专业著作非常稀缺,使得关于我们雕塑界的理论与批评一直没有足够的词汇和话语理论积累,也形不成一个完整的批评坐标体系。所以我邀请了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和中央美院雕塑系,决心出版“现代雕塑理论译丛”。我认为这是一个雕塑艺术家和一个教育者应该有的社会责任,所以要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881526506763403850

  吕品昌:“这是雕塑界一个里程碑的事件。作为这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我也没想到活动举办的如此成功。在这里我要感谢隋建国先生对这次研讨会的辛苦付出及雕塑界同仁的热情参与,能邀请到作者、国内外理论与批评界的专家学者和雕塑家共同见证,就相关雕塑理论与批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是雕塑界的一件盛事。”

753225222742039626

  唐尧:“威廉·塔克《雕塑的语言》和罗莎琳·克劳斯《现代雕塑的变迁》这两本书的问世直接填补了国内雕塑译著严重缺失这块的空白。所以,这是我们中国雕塑界的一件大事”。

342961469611127695

  理查德·迪肯:“现在的中国在国际声誉、文化传承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艺术已成为一个国际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及教学,我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清楚自己的创作,更要让学生有自行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不能脱离外界信息而存在。所以我希望能多多举办像这样的国际交流活动,要在中国、欧洲以及世界广泛的对话,这也是我的期望”。

  《雕塑之道》研讨会之“雕塑本质的回归与扩散”(依照演讲顺序)

  盛葳 著名策展人、批评家,“雕塑本质的回归与扩散”主题主持人。

柯乔 著名雕塑家,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终身教授

  柯乔 著名雕塑家、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终身教授:题目是《中国当代雕塑》。对中国八九十年代的雕塑艺术作品以及表现形式的思考,归纳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方向—即为学院派教学路线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

邵亦杨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邵亦杨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题目是《穿越时空的身体》。身体是雕塑语言中最重要的元素,从希腊神话中解读人的痛苦、挣扎、死亡。到罗丹开始表达自己的主体,到杜尚对神话和宗教的嘲笑。一直以来促进和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一直是性、暴力、权利和死亡。

苏伟 独立批评家、策展人

  苏伟 独立批评家、策展人:题目是《没有空间的主体,没有主体的空间》。从“城雕”引出空间及公共空间,讨论两者的关系和意义。

顾丞峰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百家湖美术馆馆长

  顾丞峰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百家湖美术馆馆长:题目是《泛雕塑的当代性》。雕塑的当代性和后现代的文化属性上有所重合。而泛雕塑将打破雕塑和装置的分隔。

付晓东 策展人、空间站创始人

  付晓东 策展人、空间站创始人:题目是《公共领域的策展实践》。总结一系列当代艺术家的公共空间展示和自己的策展经验,阐述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美的表现。

王春辰 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策展人、批评家

  王春辰 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策展人、批评家:题目是《关于当代雕塑的回归与扩散》,现代主义的雕塑构成了现代主义艺术的主体,我们要把这种艺术思想、理念引入教学中,同时我们也要多与西方艺术接轨,希望我们这些老师、艺术家为之努力。

段君 中国批评家年会副秘书长、批评家、策展人

  段君 中国批评家年会副秘书长、批评家、策展人:题目是《超现实剧场—偶发与85美术新潮》。他介绍了85新潮时期具有雕塑形态的作品以及当代行为、戏剧、美术馆与日常场景转换的偶发艺术。

研讨会现场研讨会现场

  隋建国总结发言:《雕塑的语言》和《现代雕塑的变迁》这两本书的出版让未来的年轻人有了解现代主义雕塑的机会和渠道,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要怀揣家国情怀、社会情怀。从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能表现出他的精神和境界。所以我们艺术家要有责任,责任就是参与社会、改造社会,关心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为社会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在研讨会结束之余,《雕塑的语言》的作者威廉·塔克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他谈论了对此次发布会的预想以及对此次研讨会的感受。

威廉·塔克

  威廉·塔克:“这本书在45年前就开始出版,而且一直没有停,但是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希望能对中国的学生在雕塑领域的研究能有一定的帮助。此次来华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也去了故宫,了解了一些中国本土的东西,这次经历也会让我重新思考很多。”

新书签售会现场新书签售会现场
新书签售会现场新书签售会现场
新书签售会现场新书签售会现场

  研讨会于12月10日下午正式闭幕,会后美院雕塑专业师生与参会嘉宾进行了讨论、交流。随后的新书现场签售会上,在场师生抢购热情高涨,先期发行新书被抢购一空,还有不少学生为没买到新书而感到遗憾。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将有售,如有需求者可以联系问询。

  编辑:杨虹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雕塑研讨会雕塑之道中央美术学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