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明 地铁十年(一) ——因奥运与地铁结缘

2017年03月04日 16:1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地铁十年(一)

  ——因奥运与地铁结缘

  郭立明 (1980—)GUO Liming。男,年龄36 高级室内设计师、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会员。

  2002-2007 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建筑院 本科

  2010-2013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院专业硕士(MFA)

  2005    中荷文化交流年展二等奖 赴荷兰交流

  2009    全国美展第十一界设计金奖(集体)

  2010    北京轨道交通大兴线设计优秀奖

  2010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 铜奖

  2015    第五届中国环境艺术奖 金奖

  参与项目

  北京市轨道交通地铁奥运支线设计项目

  北京市轨道交通快轨机场线设计项目

  北京市轨道交通地铁大兴线设计项目

  北京市轨道交通地铁6号线、7号线、14号线重点站设计

  北京市轨道交通地铁14号线艺术品设计

  北京市轨道交通快轨15号线装修设计项目及艺术品设计项目

  北京市轨道交通文化总网设计

  郑州市轨道交通文化总网设计

  青岛地铁文化总网设计

  长春市轨道交通文化总网设计

  东莞市轨道交通R1线设计项目

  南京市轨道交通10号线设计项目

  西安市轨道交通3号线设计项目

  在建项目

  北京市轨道交通6号线西延艺术品设计项目

  青岛市地铁M2号线一体化设计项目

  青岛市地铁R3号线设计项目

  济南市轨道交通R3设计项目

  长春市轨道交通1号线设计项目

  长白山旅游轻轨线

  北京市轨道交通快轨16号线装修设计项目

  十年弹指一汇间,十年却又路漫漫其修远。本人自07年开始接触到地铁项目,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从设计最开始的天马行空到小心翼翼又到之后的探索创新,这十年的认知,十年的磨练,我已然成长为一个专业的地铁设计师。而现在再回望过去,感慨万千。现如今轨道交通作为一种便捷、快速、大众化的交通模式发展的日益迅速,而伴随着地铁成长的我在感受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对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给自己结缘地铁设计的这十年历程做下一点记录。

  1.奥运契机——空间艺术的大胆创作

  2007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应邀与十几家设计单位竞标,经过5轮的筛选和评议,最终市政府将奥运支线站点的设计任务全部委托给中央美术学院。

  学院立刻集结了大批在各个领域的人才,立刻开展了综合性研究,作为美院教师的我也理所当然的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地铁设计的项目中。

  经大家的综合讨论,学院提出以“空间艺术化,艺术空间化”为主题,采用完全艺术化的手法去塑造整个空间,这种在装饰手法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去完成一次整体空间艺术雕塑无疑是在装修领域上的一次重大挑战。

  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师生设计团队只能通过夜以继日的工作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了与奥林匹克中心区周边的场馆、景观和环境相协调,我们努力将每座车站的装修与周边环境相结合,把内部的装饰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艺术品去考虑,在统一的细节下,做到“一站一景”、“站站迥异”去体现每个车站的独特个性,赋予其地标特征,利用尽可能严谨、完整的平面元素与空间材料的表达力,使观者深切感受到北京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北京奥运的人文特色。

  有志竟成,最终我们所交出的设计作品终于获得了业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从北土城路站的“青花瓷”到森林公园站的“树林”到三元桥站的“飞鸟”,诸多源自传统、引领时尚、艺术与技术融合的设计不仅赢得了北京市政府、市规划委员会和交通委员会的肯定,更获得了中外媒体和广大社会公众的美誉,并对北京的首都形象产生长久的影响。

  [奥运支线]

  北土城站

  北土城站地处北京元代城墙遗址附近,选用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设计方式。

  我们选取了青花瓷和城墙砖这两大传统元素。将青花瓷的花纹图案提炼简化,将不同的默数复制在了搪瓷钢板柱子上,让青花瓷的传统符号与现代材料产生一种对话。

  另外,我们用仿古砖建立了一面40米长的艺术墙,城墙砖的倾斜角度与切面的分割方式用了现代的工艺手段,并在艺术墙部分位置搭配了大面积的液晶屏幕,让土砖这一传统材质与金属产生了一次对话。

  奥体中心站

  奥体中心站是奥运核心区站,因紧靠鸟巢、水立方等重要体育设施,为了起到衬托核心区的作用,整个奥运中心站内设计采用的消退的设计理念。

  色调以灰色调为主,突出了导视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

  主要的设计亮点是站内的柱体上,以运动特色为主,均有代表奥运体育运动符号的标示组成的图案,就是将运动的感觉从地上带到地下,从奥体中心带到地铁中来。在蓝灰调的底色下,即起到了装饰作用,又不会过分抢眼。

  柱子的形状配合吊顶造型微向内侧倾斜,使吊顶与柱子完美结合。柱子上利用微孔板孔洞的大小,呈现出一幅幅由奥运单项标识构成的图画,让在站台等候的人仿佛置身于奥运赛场之上。

  奥林匹克公园站

  奥林匹克公园站因为建设在水立方之下,考虑到对奥运场馆的引导性,整体设计风格采用水的元素,特此站以“水与生命”作为主题。

  空间顶部以水泡作为创意原点,灯具与顶棚均为这一原点为基础。色调也以蓝色与白色为主,突出生命与水元素的主题。

  站台层的吊顶采用水泡元素的形状进行变形设计,以蓝色的铝板和阻燃PVC灯罩相结合的造型,其中白色的阻燃PVC灯罩起到主要的照明作用。地面采用瓷砖切割的方式进行图案艺术化处理拼接,拼接后的地面活跃了空间布局,更具一定的方向感。

  站台屏蔽门玻璃部分统一印刷了与海洋相关的图案,与整站的主题相得益彰,更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导视系统元素符号导视系统元素符号

  森林公园站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站是奥运支线一期的终点站,地理位置是奥运核心区以北的森林公园,这一站的设计是相对比较放松状态下设计出来的。概念原点为白色森林。让乘坐者有置身童话世界之感。

  站台中以柱子为单元进行包装设计,使其在形态上更加似“树”,“树枝”向上延伸并相互连接,使所有的“树”连接在一起,形成如森林中绿荫遮天的效果。地面的36片拉丝金属枫树叶和柱体树形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轻、透的空间之感。

导视系统元素符号导视系统元素符号
森林图形设计森林图形设计

  森林公园站方案以“穿越森林”为设计主旨。树蔓交织、水泡密布,虽然身处地下,却可以直接感受到地面建筑的神奇美妙。

  2、机场快线——空间雕塑的再次呈现

  机场快线(T2站,三元桥站,东直门站),同样是奥运前轨道交通的重点项目之一。起点东直门,经过三元桥站,最终到达第二航站楼。通行之后,以东直门站即可办理登记业务,16分钟左右即可到达机场航站楼,被称为“国门第一线”。

  东直门站

  内古典外现代的设计使此站“中国味”十足。在这里能看到老北京纸燕风筝图案印在大红色的方柱上,屋顶的曲线红色加灰色长条纹延续了机场T3航站楼的风格,首层集散大厅入口同样是“中国红”的方门,首层夹层和首层外装修是石材,之上则是现代感十足的玻璃幕墙……

  站厅内照明通过天花上简单洗练的数条光带实现,大空间中的透视感使得光带产生速度感,犹如一条条并行的线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知不觉中将乘客引导至室内深处。站台层面积相对较小,站厅层的数条光带延续至此聚为一体。

  以风筝为主题思路的设计概念,强调出机场线终点站的特色与人文趣味。

  三元桥站

  三元桥站的车站设计以飞鸟为主题,空间形态突出飞行的流线型造型,以蓝色为主调。吊顶表现飞翔的翅膀,采取曲面形式,拼合出飞鸟飞行时的流畅曲线,强调出空间的流动引导性。

  入口大厅照明以线性排布,两条光带的引导性也极强。进到站台,灯光配合柱间造型界定出一个个候车空间。

飞鸟图形设计飞鸟图形设计

  T2站

  该站位于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前,是中外乘客乘坐轨道交通进入北京的第一站。在这里,天空的随想与飞行史成为设计主题,故以灰白色为主色调,形态上以裂开的天空和起伏的吊顶强调出空间的整体艺术化氛围,特殊处理的墙面上带有飞行史的内容展示,烘托出空间的艺术与展示效果。

图片26
图片27
图片28

  站内照明与室内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裂开的天空,漫天的星斗,每一处光线仿佛都是为了室内才会出现。不过灯具的选择和安装方式没有根据天花特点进行必要的防眩光处理,使得天花斜面的眩光比较严重。

  形态上的变化搭配灯光效果,讲究空间的立体感和抽象化,注重整个空间现代化而不失北京的特质。

  车站出入口的艺术墙以展示人类的飞行史为主题,同时加入了传统纹样和北京传统元素。站台层一号通道墙面艺术品背板以天空图片为背景基础,用直径20毫米的塑料吸管为元素,贴合在墙面上,形成立体而有层次的立体雕塑作品。

  一个地铁站的设计,固然要看设计团队的努力,但确也离不开历史的行程。

  是奥运让我与地铁结缘,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地铁项目。作为项目的参与者,我切身感受到了奥运背景的压力下,不惜代价的去追求一种完全的艺术手法的时代要求。奥运支线虽以极富特色和前瞻性的空间艺术一体化设计,打破了轨道交通空间设计的常规模式,拓展了空间设计的新思路,为公共艺术在大型公共空间中的新的存在形式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由于整体的艺术表现,人资物耗损巨大,经济能度要求高的弊病也暴露无遗。可以说,如果没有奥运的开展为整体艺术展现提供资金支持,奥支线的建设绝不会呈现现今的模样。同样,其后期的修理维护也变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宏旭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