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央美公共艺术研究生毕业展:袁金鼎

2017年06月06日 14:4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来临了,各式各样有关毕业季的媒体资讯也是铺天盖地,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的将是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硕士研究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哦。

 

2017央美公共艺术毕研究生业展

袁金鼎:《城市DNA·北京》——一块砖、一面墙、一条街巷、一座城

 

作者介绍

袁金鼎

袁金鼎袁金鼎

1988年 籍贯辽宁
2008-2012年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设计专业
2014-2017年 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
北京央美城市公共艺术院主创设计师
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作品介绍

 

作品名称:城市DNA·北京

作品尺寸:420cm x 240cm x 350cm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

作者姓名:袁金鼎

指导老师:王    中

 

《城市DNA·北京》: 通过采集城市不同区域的砖瓦材料结合城市肌理以共同组建一个多样的城市DNA库。街区形态的框架为虚,砖瓦承载的文化记忆为实,在与作品接触的过程中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基因的价值。

 

作品背景
 

 

城市DNA公共艺术计划:作品概述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城市的各个角落也有自己的专属基因。而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面貌趋同,原有形态被掩盖,但是城市的许多文化属性在角落里依然存在。为改善城市化出现的诸多弊端,就需要找寻或追回属于自己的城市DNA。放眼北京的建设非常美丽,但是我认为 最重要的不是你看到的北京,而是成就北京的 许许多多细微的地方。是那些带有时间痕迹的砖瓦使得北京这么美丽。当人们悠闲的享受时间时,他们感受到这些细微处的美丽。因此大不一定就是好,小东西也可以很伟大。对于北京人文是非常重要的。作品通过采集城市不同区域的砖瓦材料结合城市肌理以共同组建一个多样的城市DNA库。街区形态的框架为虚,砖瓦承载的文化记忆为实,在接触作品中的这种空心与实体相碰撞的状态时,使观者重新审视城市基因在表里之间的意义。  

 

城市DNA公共艺术计划:创作初心

在没有来到北京前印象里的北京是青砖四合院红墙紫禁城,街巷人情世故,小孩吃着糖葫芦。可是当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盒子式的建筑,心中只有一声叹息。传说北京的青砖能通过电能记录影像,并一度传的神之又神,虽然不知其真假,但我相信这些砖能承载的记忆会更多。新时代植入式的建设已经很难看到老北京的影子,但当我拿到第一块北京老砖时,其沉重令我感动和震撼。我似乎看到了那些砖所经历过的风霜人群街巷。不论是完整的还是残缺的,在我眼里他就是昔日的北京。为了找寻“真北京”我结合了这些老砖瓦创作了 《城市DNA·北京》 。

 

城市DNA公共艺术计划:材料收集

 城市发展建设中代谢下来的废弃材料是相当巨大的,其中年代最久的要数老北京四合院修缮改建时遗弃的那些残砖碎瓦,经过调研发现,每年的春季是城市改建的高峰时段,这也正是最适合我的材料采集时间。收集过程采用网格式走访采集,虽然老北京被破坏殆尽,但是老北京的城市格局还在,这种网格式街区极大的方便了我的走访。整个走访采集遍布城南城北城东城西,骑行北京近200公里,收集到明代城墙砖到民用“刮瓢砖”再到各式瓦片共计156块,材料年代可以考证最久的有538年,采集音频10余段,图片数百张。在材料收集中期时还将所收集的材料在民众的社区进行展示交流。

由一块砖有人告诉了我一面墙

随之又讲述了一条街巷

最后在我脑海里描绘出了一座城 

第一块城砖的发现第一块城砖的发现
与收藏爱好者的交流与收藏爱好者的交流
与收藏爱好者的交流与收藏爱好者的交流
老人为我说明城墙的砌法和为什么能爬老人为我说明城墙的砌法和为什么能爬
老人为我说明城墙的砌法和为什么能爬老人为我说明城墙的砌法和为什么能爬
社区交流社区交流

城市DNA公共艺术计划:设计过程

在设计这个作品时我希望他是一件能承载文化,能交流文化,能介入空间的这么一件公共艺术装置,而不是单纯的展示。我用北京地图和天坛的剪影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类似门一样的穿过空间,地图中的街区从实心式转换成空心框架,再将收集到的砖瓦悬固在象征街区的框架中。“空心化的街区”用“情感与文化的载体砖瓦”填充,在碰撞中给观者的感悟空间正是我想要的。

设计生成1设计生成1
设计生成2设计生成2
渲染效果渲染效果
 

城市DNA公共艺术计划:作品展示

城市DNA公共艺术计划:意义结语

我认为北京的美丽是许许多多细微的地方,当人们悠闲的享受时间之时,他们会看到这些细微处的美丽,对于北京 人文是最重要的。希望我的作品能让大家感受到细微处的人文风景,并感受北京文化。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恩师王中先生对于我的言传身教。感谢三年来一起学习的同窗好友以及我的师哥师姐们。感谢在实践的路上为创作《城市DNA·北京》时与我一起流过汗水的伙伴们。感谢那些接受我的采访为我讲述北京故事的人们,还要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亲人和朋友们。谢谢你们! 

 

 

 责任编辑:一颗豆子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