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最常见的城市标志性雕塑 你真的熟悉吗?

2017年07月24日 11:1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7月15日,长沙橘子洲景区重新开园,在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广场,众多游客拿出相机拍照留念7月15日,长沙橘子洲景区重新开园,在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广场,众多游客拿出相机拍照留念

那些我们最常见的城市雕塑,你真的熟悉吗?

有人说,记住一座城市,往往是从城市雕塑开始。如果问起某个城市的标志性雕塑,相信很多网友能说出一大串,包括青岛五月的风、广州五羊像等等。若真要问起来这些雕塑的来历、创作者,估计能说出来的人就不多了吧。眼下正值暑假出游高峰,小编搜罗了一些热门旅游城市的雕塑,希望能给到眼下顶着大暑天旅游的人们一些帮助。在合影留念时,能对这些雕塑多一份了解,让出游更丰富。

广州《五羊石像》:领头公羊是政治产物

设计者: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

五羊石像五羊石像

矗立于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石像是广州城市形象的代表。整个石像连基座高11米,居首公羊的雄姿勃发,口含饱满稻穗,喻示羊城人们丰衣足食。其余四羊环绕于主羊周围,或戏耍,或吃草。五羊大小不一,姿态各异,造型优美,已经成为广州城市的标志。

五羊石像与一个传说有关。传说在二千多年前,广州海天茫茫、遍地荒芜,人们辛劳终日难得温饱。一天,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口含六束谷穗的五只羊飞临广州。他们把谷穗留给广州人,并祝愿这里年年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然后驾云腾空而去,羊化为石。从此,广州成了富绕的地方。

根据这个传说,五羊石像由岭南著名雕塑艺术家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创作。为了创作出更接近生活的逼真的羊的形象,孔繁伟和陈本宗还特意跑到华南农业大学的农场体验生活—看真实的羊。主创尹积昌先生更是亲自在雕塑院养了几头山羊,日夜观察山羊们的饮食起居表现。

陈本宗回忆当年创作,坦诚地说,五只羊的领头公羊是政治产物。1956年,广州人民美术社(现广州雕塑院的前身)接到指示,要创作一个能代表广州市形象的标志性雕塑。其时正值大跃进,所有的作品都必须有领头的,而五只羊的领头者就是高高在上、嘴叼稻穗的领头羊。设计方案最终出炉后,孔繁伟一个人前往北京请打石队,这支来自北京雕塑工厂的工人曾经雕过“人民英雄纪念碑”。

深圳《开荒牛》:建一个假的牛比真的牛还要贵

设计者:潘鹤

一头充满力量的黄牛四蹄抓地,头向前伸并弯向地下做巨力拉牵状,象征着开拓者们摧枯拉朽的英雄气概一头充满力量的黄牛四蹄抓地,头向前伸并弯向地下做巨力拉牵状,象征着开拓者们摧枯拉朽的英雄气概

坐落在深圳市政府广场门前的大型铜雕“开荒牛”,于1984年7月27日正式落成,是深圳精神乃至改革开放精神的“世纪象征”。铜雕的作者为著名雕塑家潘鹤,它的诞生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早在1980年,刚刚诞生的特区想立一座能够反映城市精神的雕塑,放在市政府的院子里,成为政府官员的警策。最初的设想是“大鹏鸟”,寓意大鹏展翅之鹏城。潘鹤教授选择的是牛。牛是中国农民的宝贝,憨厚勤劳、不图回报。潘鹤教授认为,深圳的建设者也象牛一样,他们任劳任怨,不图回报,为了挖掉穷根辛勤地开垦。他提出开荒牛的构思,取埋头苦干、勇于开拓之意。

潘鹤教授的美意并不为所有的人理解,他们并不反对立意,而是对雕塑这种方式感到陌生和不理解。当时一位负责审批政府财政支出的官员反对建设这件雕塑,建一个假的牛比买一头真的牛还要贵,他认为这是浪费。多番努力后,他仍然坚持不同意拨出这笔经费,直到愤怒的市长将他调离,牛的费用才得以落实。

牛的故事到这里并没有完。塑像建成后,不仅获得了全国美展的金奖,还受到了深圳乃至全国的欢迎。但是,因为政府大院的警卫制度,普通市民不能随意地进入院内拍照,绝大多数的市民只是在电视或者图片上看到它。1999年,深圳市委常委会通过决定,将铜雕整体迁到了外大门口的花坛上。同时,办公大院围墙后退10米,为深圳老百姓再献出一块绿地。

重庆《春夏秋冬》:给裸体雕塑披上一层薄纱

设计者:叶毓山

重庆长江大桥横跨长江风姿雄伟,桥头有叶剑英的题词,而两岸的桥头堡雕塑----《春夏秋冬》,就是重庆桥与雕塑艺术完美结合的代表。这组雕塑用铝合金铸造,每座雕像高八米。这样巨大的雕塑工程在当时属于国内大型雕塑整体一次浇注成型的首创。

《春夏秋冬》四个雕塑上均披着一层薄纱《春夏秋冬》四个雕塑上均披着一层薄纱

1978年,时任重庆市长的于汉卿到欧洲考察时看到了法国卢浮宫的雕塑,便萌生了在重庆长江大桥桥头竖立雕塑的念头。上世纪70年代末,重庆市政府对外发布消息:要在新建的重庆长江大桥南北两端各铸一组雕塑。听闻这个消息,四川美术学院的雕塑家们一口气带来了近百套设计作品。时任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教授的作品打破常规,用人体语言来展现春、夏、秋、冬,并且把这组作品都设计成了裸体:“春”是一个拿花少女,象征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夏”是一个水中搏击的青年,象征着朝气蓬勃、勇搏激流。“秋”是一个扛着麦穗的妇女,象征着勤奋劳作、喜获丰收。“冬”是一个健壮的中年男子,象征着志在千里、永不停息。

最初设计的小样出来时,大家没什么争议,放大后遭遇争议不断。市民投诉,桥头放四个光身子的雕塑“有伤风化”,有领导指示“裸体不妥”。最终事情交给了时任四川省委书记作裁定。他看了小样后说:“二十年以后就不会有问题。”最后,双方妥协,给裸体雕塑披上一层薄纱,遮住敏感部位,作品才得以通过。

1984年9月,这组大型雕塑在石板坡长江大桥桥头正式落成。如今,这四个人物雕塑已成为重庆的标志,为大桥起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三十多年来,这些雕塑“目睹”了重庆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凝视着人们观念的日新月异。

三亚《鹿回头》:将美丽传说变成生动雕塑

设计者:林毓豪

鹿回头雕塑鹿回头雕塑

三亚有不少的城市雕塑更为这座旅游城市增添了不同的韵味,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鹿回头山上的《鹿回头》雕塑,其代表的黎族美好传说,成为三亚鹿城之名的由来。从1987年建成至今,这座大型的花岗岩石雕已屹立在山头间走过了30年的风雨岁月。

鹿回头雕塑与海南黎族美丽的爱情传说有关。很久以前,有一个残暴的峒主想取一副名贵的鹿茸,强迫黎族青年阿黑上山打鹿。阿黑打猎时看见一只花鹿,他射死正在追鹿的花豹后,对其穷追不舍,一直到三亚湾南边的珊瑚崖上。花鹿前无去路,回头变成一位美丽少女。于是,青年与他结为夫妻。鹿姑娘请来鹿兄弟打败了峒主,他们便在石崖上定居,子孙繁衍,便把这座珊瑚崖建成了美丽的庄园。

鹿回头雕塑中,仙女与猎手分置在鹿的两侧鹿回头雕塑中,仙女与猎手分置在鹿的两侧

1983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提出要将传说变成生动雕塑,设计者是雕塑家林毓豪先生。原先雕塑拟建高40米、宽35米、厚20米,相当于12层高楼,经考察后,改为高15米、长10米、宽5米的花岗岩实体雕塑建造方案。设计之初,雕塑仅仅由神女和鹿组成。经反复修改,才加上了俊美的黎族青年,并将仙女与猎手分别放置在鹿的两侧,雕塑的下方还建有6个小蘑菇亭。林毓豪曾跟人交流初衷:一是黎族青年男女多在雨伞下谈情说爱,所以蘑菇亭也是蘑菇伞的象征。二来,蘑菇亭下都建有十分牢固密集的钢筋地基,对于主雕像来说也起着一种稳固的作用。

“我本来就是雕塑家,又是三亚人,如果做的不好也影响自己的名声,所以一定会全心全力去修好的!”雕像于1985年动工,两年后终于竣工建成。林毓豪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鹿回头》大型花岗岩石雕经历了7年的创作与施工,终于耸立在生我养我故乡海南岛三亚市的鹿回头山顶上。”

青岛《五月的风》:海边吹来小旋风

设计者:黄震

自1997年坐落在青岛五四广场以来,五月的风就成为了岛城一景。这座旋转腾升的红色“风”,高30米、直径27米、重500多吨,是中国最大的钢制城市雕塑。

“五月的风”设计者黄震是安徽人。1997年,青岛在做东海路美化绿化,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五四广场雕塑设计稿,最终收集到了数百份设计作品。黄震当时正在济南帮朋友做设计,得到五四广场雕塑广征创意的消息后,特别赶到青岛找灵感。他站在五四广场上,一阵海风吹来,黄震迅速拿定了主意,就以“小旋风”为主题来设计。他在从青岛回安徽过年的火车上完成了“五月的风”的初稿。经数万名岛城市民们讨论后,“五月的风”最后入选,当时选票就达到一万多。

雕塑的起源是为了纪念青岛作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这一主题。简洁的线条、强劲有力的弧度,螺旋上升的风的形状,让这座红色的雕塑不但给人“劲风”腾空的蓬勃之势,火红色的颜色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也是红色革命的象征。

夜景也很美丽夜景也很美丽

雕塑完成后,五月的风迅速成为青岛本地人推荐给外地游客的必游景点之一,在“五月的风”之前合影,也成为很多游客的“规定动作”。周边还有很多小纪念品,很多人会选择带雕塑的小吊饰回家。拍照后,可以一直往海边走,一直走到奥帆中心,沿途的风光非常美。

上海《东方之光》:晷针指向正北

设计者:夏邦杰、陈逸飞、仲宋

大型城市景观雕塑《东方之光》挺立在上海浦东世纪广场上,它是上海雕塑20景之一,是上海浦东著名标志性建筑之一。晷盘直径达24米,晷针指向正北,雕塑垂直高度达20米,投资600万元,共耗用50吨、长6公里的不锈钢管和5吨多辅助钢材。

东方之光是2000年建,由法国设计师夏邦杰和著名画家陈逸飞创意,由北京雕塑家仲松设计。创意取材于古代计时器日晷,“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字面意思为“太阳的影子”。上小下大、椭圆的晷盘象征地球,晷针穿过的中点代表中国,同时整件雕塑的造型像是某种高科技卫星天线。不锈钢构成的网架结构,使这座金属雕塑既雄伟大气又通透灵秀,而且不妨障行人和车辆的视线。

值得一提的是,雕塑在设计、建造期间得到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专家杨玉德、赵刚等在测定方位、角度等天文学方面的大力支持。它的晷针已由天文专家测定出指向正北的方位,具有计时功能。东方之光被誉为雕塑艺术语言与当今高科技建筑语言的完美结合体,是浦东高速发展的象征。

橘子洲毛泽东青年雕像:一个励志的青年

设计者:黎明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

位于橘子洲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2009年建成,是我国最大的毛泽东雕塑:总高度为32米、长83米、宽41米、基座3500平方米,由8000多块“永定红”巨石拼接而成,总重量约2000吨。与国内众多毛泽东雕像不同,该雕像并没有描绘毛泽东去韶山、去北戴河以及开国大典的形象,而选择了以1925年青年时期毛泽东形象为艺术原型。

这座雕像的设计出自一个长沙人之手---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黎明。“我选择1925年这个节点,就是要塑造青年毛泽东对中国命运思考的独特形象。”黎明说,矗立在橘子洲的这座雕像,是留给时代和后人看的,一代一代的人,将从这里读懂,毛泽东当年是这样一位有志青年。他要设计出的,就是一个励志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正在建设中的毛泽东青年雕塑正在建设中的毛泽东青年雕塑

在黎明的设计中,青年毛泽东有一头飘逸的长发,俗称“大背头”,下巴上那颗痣非常抢眼。按理说,1925年的青年毛泽东,下巴上是没有痣的。这个提议来自于毛泽东儿媳邵华将军。黎明当初为要不要痣犹豫再三,直到2007年,邵华将军提出,说在老百姓心目中,毛主席是有痣的,建议做雕像时还是加上去。最终黎明在雕像下巴上加了一颗痣。

鉴于橘子洲经常遭遇洪水,雕像建成后,有人担忧,倘若遇上1998年那样的特大洪水,雕塑能否可保无虞?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处在海拔36.5米以上的橘子洲头,湘江汛期不会对它构成任何威胁。此次的经历证实了这一点。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