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四十年 学术研讨会——苏磊

2018年01月16日 16:4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苏磊 批评家、北京大学研究员苏磊 批评家、北京大学研究员

  在田老师的早期作品中,以他的代表作《谭嗣同像》为例,他没有通过五官,人物表面的头发等等细节世俗地向大众展现谭嗣同的外貌。 相反,他压平了人物的五官的高度,但是没有压平整体人物头像的空间。 这样一来,雕塑表面的起伏被弱化了,而头像雕塑的整体性得到了强化,这就让雕塑整体的内在结构开始显现出来,也就自然让雕塑内在的生命力变得更加突出,这也许是很多雕塑家会在田世信老师的作品中提到内在动力的原因。再到后来,田老师近期开始专注于对于大漆等材料方面的研究。从我的视角而来看,田老师在早期的雕塑中,希望通过造型手段发现本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在近期,希望通过材料方面的研究突出本土文化特质,他对于本土性的探索是他创作的一贯线索。

  那么今天,在第四层的群展也聚集了一批年轻艺术家,他们生活在今天的城市中,他们今天面临的本土问题,而不再是传统或者历史的本土性问题。他们面临的本土的问题,就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在工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中,城市生活本身的社会问题和个人体验。他们所讨论的本土性的问题更是面向于今天的这个时代的特质,以及他们自身经历所反映的当下本土文化的特色。

  从宏观角度来说,上一代全球化浪潮伴随着单一化和同质化的特性,而即将到来的新一浪全球化将是突出多元,差异和本地化特质。 今天, 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举办了以“雕塑四十年”为题的展览, 将田老师个人创作的脉络和当下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作相互对比,以雕塑家的变化为线索应合了这个变化的潮流。 田世信老师的作品作为最早开始探讨本土性问题的开始,到今天年轻一代艺术家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他们对于当下本土性的思考,这种对比性的展览,不仅见证了本土性问题随着时代发展的演变,也为即将进入新一代全球化浪潮的年轻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反思历史的机会。

  田老师的作品成为中国雕塑家中最早探讨本土性的开始。我就说这些,谢谢。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雕塑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