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个展 “生·物·学”

2018年02月09日 23:4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展览信息

  生·物·学

  艺术家:陈静

  展览总监:王諝

  策展人:刘丽娟

  执行策展人:茱莉娅•戈蕾什

  展览时间:2018年1月20日 - 2月14日

  地点:諝空間,江西南昌高新大道1807号

  前言

  陈静 和 “生·物·学”

  一个人

  一个词

  一个展览

  及

  三个意义

  是一些被称作艺术的作品

  是一些颜色和形状的组合

  是一堆材料和肌理的堆砌

  是艺术家思想脉络的体现

  是情感与触觉的起起伏伏

  是一个偶然

  我们无法融入又不能撤离

  生

  一个状态

  变幻的

  僵持的

  走神的

  敏感的

  一碰即碎

  物

  坚硬或柔软

  块状、颗粒、粉末

  不言语

  无声息

  自生自灭

  学

  一个名词

  还是一个动词

  说明什么?

  指代什么?

  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目的

  是一个开始还是一个结局

  岩彩是她眷恋的故人

  是坚实的存在者

  是凝固的生命体

  只表现、只展现、不言语

  形态是它的语言

  并

  以“她”的方式呈现

  听

  言语是身体内部迸发的声响

  犹如植物生长的声音

  是否仍然需要徘徊

  去试探能否深入她的内部

  去试图看得清晰

  闻得透彻

  听得明白

  呼吸只是呼吸者的必需品

  呼吸是不会呼吸者的奢侈

  但艺术即是必须也是奢侈

  冬季的一天

  从结束到开始

  并凌驾

  结束与开始

  文: 刘丽娟

  关于《生·物·学》

  艺术家陈静

  自述

  生物学,英文Biology,查阅百度百科,大致解释为这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源自博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各个层次的生命现象,包含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起源、进化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关系等的科学。在这里,我把她拆解为:生,物,学;分别代表,生命、物质、学术。对应我的艺术创作起源,我选择的创作媒材,以及我运用的研究方法。借用“生物学”的概念,有重叠的大众既定概念的部分,也有扩大了原有定义的属于我个人的小小的“心机”。初看这个名字,会有约定熟成的想当然,之后,会带来与众不同的惊喜与吊诡。

  “生”即是我的世间万物,原先是自己孕育的生命,逐渐扩展至人类、植物、矿物等所有能够触动我之生命体,从古至今,穿越时间、空间的局限与桎梏。“物”即是陪伴我多年的岩彩,她是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物质之一,仅凭生命力的长度这一点就足够吸引,用她创作作品,仿佛在与亿万年前的生命体对话,其中滋味实在很难用文字表达得到位,大概视觉形式是最适合她的呈象吧。“学”代表我的创作理念虽源自直觉、灵感,但作品呈现的过程则是通过严谨的逻辑思考、理性分析,这无疑是学术的方法。当然,要谨记的一点是:“用感性去贯穿理性。”

  我在展出作品阐释中,这样写到:“我是从一个圆点开始,世间万物莫不都是从一个圆点开始。“圆点”即“原点”。是朴素、简洁却恒久、稳定的力量。以“原点”为系列作品的出发点,既是画面的造形母体(圆点),也是作品内涵的核心所在(生命的原点、岩彩的原点),更是岩彩这种材质的最本质特性(无论是颗粒,还是微粉,放大来看,都是一个圆点)。圆点是生命,是物质,是我,是你。”岩彩作为我的法门,在用力捣鼓她的同时,在用力表现世间万物的同时,也在用力折腾我的灵与肉

  关于艺术家

  陈静

  陈静以岩彩为媒材,着力研究于在当下艺术环境中以女性视角,关注女性创作方式中的女性意识,关注文化现状的演变,研究如何以岩彩来发展延续艺术创作的当代性,研究岩彩素材历史涵盖的文学内涵,曾出版《生·物·学》、《你那穿大衣我这下大雨:两岸女性岩彩胶彩创作对话》、《生生之仁——陈静艺术创作集》、《东方岩彩创作工坊——陈静》等专著。

  1982   出生于江西南昌

  2004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7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岩彩与综合材料方向),获硕士学位

  2016   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岩彩画创作高级研修班

  2007年7月起 任教于南昌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个展

  2013   “生生之仁——陈静艺术创作展” ,南昌大学美术馆

  2009   “在路上”,泰德画廊

  2007   “在路上”个展 ,厦门大学“欧洲艺术中心”

  2006   “在路上”个人岩彩画展 ,台湾东海B1艺术空间

  联展:

  2017    “独树一帜——中国现代岩彩绘画邀请展” ,上海现代艺术基地

  2017    “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中国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宁波美术馆

  2016    “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中国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炎黄艺术馆

  2016    “朝气·梦想·未来——首届江西省青年美术家优秀作品展”,江西省美术馆  

  2011   岩彩《瞬系列全图》 “人文江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浙江美术馆

  2009   岩彩《品系列之一-之四》、《瞬系列全图》 “海峡两岸岩彩、胶彩绘画巡回展” , 厦门美术馆

  2008   岩彩《夕阳下之一》、《夕阳下之二》 “中华世纪坛岩彩邀请展”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2007   岩彩《霓虹城市系列之律》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岩彩艺术研究中心首届岩彩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收藏)。

  关于创作自述

《刺》11之1,35x35cm 岩彩布面 2015年《刺》11之1,35x35cm 岩彩布面 2015年

  自古赋予女性的一个动作——“刺”,这是通过不断地用点来塑造针眼的痕迹与真实的针脚虚实混杂,记录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记录生命是如何度过的一种方式。

《熵》11之1,35cm(直径)岩彩布面 2016年《熵》11之1,35cm(直径)岩彩布面 2016年

  熵,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科学技术上用来描述、表征系统不确定程度的函数。借喻表示一种情境的不确定性和无组织性。通过混合,所有颜色最终都将成为灰色。熵的最后终点就是一个充满巨大能量的混沌世界。

  在这里,我用来表明生命的一种滥觞状态——“混沌”,一切皆有可能。

《万物》3之1,60x60cm岩彩布面 2015年《万物》3之1,60x60cm岩彩布面 2015年

  延续一直以来对生命的探讨,从对人的生命体认,扩大到对世间万物的生命体认。工作室门前的植物,石榴、梅花、向日葵、银杏、蔷薇。一年四季,生生不息。始于圆点,回归原点。

《四君子》4之1,30x60cm 岩彩布面 2015年《四君子》4之1,30x60cm 岩彩布面 2015年

  展览现场

  SNARTE SPACE 諝空間

  从陈静的作品与文字中可以看出她对岩彩绘画研究的热情和沉浸。岩彩一词已涵盖了许许多多的魅力。单就材料本身足以让人有无穷的尝试可能,其变化之丰富加之很强的覆盖力可以让人屡试不爽,直至着迷。正如对各种门类的学习一样,对材料与技法的超越,对于形式取舍的出入自由更取决于对艺术本质的思辨和对模式的突破。陈静的“生物学”从一个有趣的角度美妙地表现了她对生命体感性穿越理性的认识。这其中不仅有充满了惊喜的能量,更带出一个逐渐成熟的艺术家成长过程。恬静与苦涩并存,亦巧亦拙,既松弛又秩序。作品“熵”“万物”“刺”中都含有一种萌生与焦虑的寻找平衡的情绪。在她的实验过程中看到她在逐渐浓缩元素。明确语言,寻求单纯。每一阶段的作品记录了她潜在的对生命的认识。作为一个母亲与艺术家角色所关注的主题很自然地体现在她的作品之中。可以看出她的作品与心理交互影响。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联系。这与她日记中所记录的感受非常一致。

  -- 张爽

  开幕现场

  摄影: 陈静

  摄影:芙蓉

  陈静《生·物·学》系列作品,材质的美感、形式的设计意味和色彩的精心调制,包括装饰语境的现代感,无一不是有性別倾向的,当然,相对那些女性文娱来说,《生·物·学》要中性的多。站在艺术的发端和人类对艺术人文本质的要求来看,性别无疑是多余的符号。可见,陈静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其创作的动机和上述的面貌,在其从艺笔谈的字里行间里,都可以一览无遗的读出她女性支配的天性存在。那难道,深邃的精神思考就与女性无缘吗?肯定不是,翻开世界艺术史,你会看到大有人在,五大洲各国都有。这些女性艺术家的作品置于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场,你从画面的气息和张力的震撼程度,根本无法注意这里有“男女之别”

  -- 严智龙

  分享会现场

  諝空 Snarte Cafe

  摄影: 王苑

  青年艺术家都很注重艺术理论学习,很追求艺术形式突破,也很迷恋绘画技巧。这些都可以正面理解。但是我认为,从概念到概念的外部周旋,为了突破而故意强行的突破,急于达到技术层面的完善……。 都不如先回到原点:生命的原点,自然的原点,艺术的原点,形式的原点,材质的原点,重新的思考。陈静的作品《生。物。学》就是这种重新思考的呈现——对于全人类都存在的内心追问,陈静运用大自然的赐予的“岩彩”象征性的表达了个人的理解,手法明确,质朴,新颖,能够给予观赏者心灵触动,也势在必然。

  -- 胡明哲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