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展览·景育民推荐|"异质·构造"青年艺术家联展

2018年06月22日 16:19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著名雕塑家:景育民著名雕塑家:景育民

前言

人类文化的发展就是新生力量的不断更迭。中国雕塑青年一代的发展水平和学术状态正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艺术家的信息意识与独立判断相互交织,也是信息化使艺术展览和交流方式重新整合的良好契机和时代诉求。

代表新生力量的青年雕塑家,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思想能量,更为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历史注入了新的生命动力。

此次线上展览,有别于传统的展览方式(往往是当天开幕,转天就门可罗雀),展览形式本身就已经具有当代性的鲜明特征。也是在信息时代通过传播平台扩大交流的信息度、广泛性以及文献价值,最大限度的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交流、学习、记录的机遇。

本次展览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从不同的方位、价值观、所表现的姿态与方法论研究。以多样、独特的个人角度来表达他们对人、社会、艺术之间前所未有的认知、解读与判断,努力将思想成果转型为具有独立精神的物化外延。

我推荐的部分青年参展作者都和我的教学经历有一定因缘,有的已经崭露头角,有的还在艰难探索,本身就是中国当代雕塑新生代的真实状态。此次线上展览无疑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平有益的平台,以削弱部分青年艺术家的心理障碍,同时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与文化自信。旨在推进中国当代雕塑青年群体实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景育民于天津美术学院2018年5月24日

新浪雕塑主编:李杨雷新浪雕塑主编:李杨雷

《异质·构造》

纵观目前国内各式各样的雕塑、公共艺术展览,经常出现的大多还是那些“老面孔”,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困扰,对于新锐青年雕塑家的展示和发展的机会少之又少,其实所谓的中国雕塑圈还是有别于当代艺术圈的,在此不多以赘述……。由于雕塑的特殊媒介及属性,在国内一、二级艺术市场还处于收藏较弱的一环,所以对于大多数雕塑系毕业生来说,“毕业”即“失业”,毕业展也许是他们“最容易”、“最无效”的最后一次展现自己的舞台。

即使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雕塑奖项活动众多,但是其中的可持续性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至于青年雕塑家参与城市雕塑项目更是“难于上青天”!试问:有多少人在不计其数的展览投稿、项目投标中没有入选而“失落扎心”?!——所以属于青年雕塑家的“寒冬”,似乎并不只是冬天才有。

本次景育民先生推荐的青年雕塑家创作风格迥异,既有研究传统雕塑语言及形态结构的,又有在“物性、场地、剧场”等新概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但他们都是基于雕塑本质而展开创作实践,呈现出了在艺术本体的延展和新观念的变革中相互碰撞与审视,最终赋予艺术创更多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媒体平台,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来策划一些专题活动来激发和推动中国雕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为更多优秀的潜力青年雕塑家提供展示机会。为此,“新浪雕塑”与“雕塑产业联盟”、“雕塑数据库”联手推出线上“云展览”,将来也会积极推动与多方合作促成展览的落地,希望能够为中国雕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起到积极的影响。

李杨雷于北京草场地2018年5月24日

 
艺术家-陈玉坤

创作自述

对我而言,艺术创作是我对生活体验的反观、映射。而作品经常是我与自己对话和思考之后顺带出来的“收获”。我的这些作品以石雕呈现出来,而石雕的语言不是墨守陈规,应该是创新,开放多元的!这样,石雕创作的探索才能更轻松、更有趣、更有魅力!

作品
《秘密》材质: 汉白玉 创作时间: 2016年《秘密》材质: 汉白玉 创作时间: 2016年

作品以眼、嘴、耳三官秘藏隐于长方体、球体和三角形体中,层层剥开,好似内里有一生命体在向外窥视、或聆听四周、或如有所语,又似我们心中隐藏的秘密——欲言又止。

《浮云》规格:58cm*35cm*20cm材质: 白沙米黄创作时间: 2016年3月《浮云》规格:58cm*35cm*20cm材质: 白沙米黄创作时间: 2016年3月

随意而行,乐享生活之趣,率意而为,畅达胸怀之情。

《夜渡》规格:102*20*9 材质:广西青 创作时间:2016年《夜渡》规格:102*20*9 材质:广西青 创作时间:2016年

在生命的长河里,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旅者,我们相互扶持,也相互追赶,在每一个波澜不惊的夜空里......悄悄渡过。

《鱼乐》规格:可变 材质: 花岗岩 时间: 2017年9月《鱼乐》规格:可变 材质: 花岗岩 时间: 2017年9月

一群鱼儿自由的穿行于方体间,激起的水花是它们欢乐的笑语。作品通过意象的表达手法,传达对大自然里美丽小生灵的喜爱和自由的向往。

 
艺术家-靳博石

创作自述

具象雕塑技术与造型能力很重要,技术自带思想和观念,只是需要无我的化解为天性使然,高超的技术升华为解放思想的手段才是自由!我觉得艺术的成长要自然而然,创造力不是你有多“聪明”而是你有什么“思想”!思想指导的更是行为和技术的体现。

作品
《信念》规格:1.8米*2.4米*2.2米 材质:树脂 创作时间:2017年《信念》规格:1.8米*2.4米*2.2米 材质:树脂 创作时间:2017年

作品以铜墙铁壁为初衷,利剑为延伸,创造出一种形式感。抗美援朝这个主题雕塑领域作品比较少,服饰和装备也比较特殊,有助于呈现视觉的新鲜感和表现性。

《彝海结盟》规格:1.5米*1.65米*1.70米 材质:石膏 创作时间:2016年《彝海结盟》规格:1.5米*1.65米*1.70米 材质:石膏 创作时间:2016年

作品基本以金字塔构图为构造,表现崇高与无尽的精神,以信念和情感为主线,用美酒和生活化的情感交流行为为纽带表现革命感情和利于义及对生活信仰之间融合,以点带面。

《意韵牡丹亭》规格:60cm*40cm* 20cm 材质:玻璃钢 创作时间:2017年6月《意韵牡丹亭》规格:60cm*40cm* 20cm 材质:玻璃钢 创作时间:2017年6月

牡丹亭的故事尽人皆知,艺术各种形式表现玲琅满目,用雕塑表现此主题也颇有新意,艺术不是复制是表现是用另一个视角诠释,我想把它做成黑白灰效果,没有加工,没有艳媚,一个降低欲求的动作与形式的粉饰,它还是它,回到人行为的美。

《溶与生》规格:高170cm 材质:不锈钢铸造 创作时间:2016年12月《溶与生》规格:高170cm 材质:不锈钢铸造 创作时间:2016年12月

此作品用超现实主义荒诞与杂糅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古今丝路的时空转换进而引发对未来新的丝路,新的生产方式与人文情怀的思考! 尼采曾说“人类的历史是踏着尸骨前行的”此作品从这一观点切入。用沙漠中腐化了的骆驼尸骨为形象主体,骆驼在丝路上消融,这一曾是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与商贸流通的载体,在历史长河中是古丝路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时至今日在现代文明与科技的冲击与更迭下,其实用意义已转化为丝路文明中的最典型的历史符号!

 
艺术家-刘伟谦

创作自述

在我的身体里一直住着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更是我,一个囿于生活的琐碎,一个肆无忌惮的畅游奇思怪想里。我害怕当那些形态各异的怪兽褪去,真实的我便会消逝,如果可以选择我更愿意存活在某种想象,那是我身上的疤痕生长出的新芽,从这个角度讲,更多的时候我不得不控制作品数量,毕竟治愈和生长都需要时间。 

作品

《是世界遗忘了她们,还是你们遗忘了世界》规格:尺寸可变 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时间:2013年《是世界遗忘了她们,还是你们遗忘了世界》规格:尺寸可变 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时间:2013年
《孤独患者》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15年《孤独患者》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15年
 
艺术家-刘宇航

创作自述

来到广西便开始不自觉地了解起这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来,这些年只身走遍广西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村落,以不同的视角关注与思考,并以此为创作题材。坚持着自己的创作路线,用雕塑的方式记载着逐渐被城市文明吞噬的少数民族文化。

作品

《黑衣壮的女人》规格:120cm*110cm*70cm 材质:树脂 创作时间:2012年 中国雕塑博物馆收藏《黑衣壮的女人》规格:120cm*110cm*70cm 材质:树脂 创作时间:2012年 中国雕塑博物馆收藏

揭示不同年龄、不同人生历程的壮族妇女的岁月痕迹及身心状态,表现了日益成熟的精神世界对远离城市文化的边远少数民族族人的生活、命运与前途的人文关怀!

《日出》创作时间:2014年 材料:树脂 尺寸:140cm*70cm*30cm 广西美协收藏 广西艺术学院收藏《日出》创作时间:2014年 材料:树脂 尺寸:140cm*70cm*30cm 广西美协收藏 广西艺术学院收藏

塑造了三位苗族姐妹站在山坡上唱着思念阿哥的苗山调子等待阿哥归来的真实场面。作品运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巧妙的把腿脚与山坡空间压缩,放弃使用传统的底座展示。人物表现概括性的抛弃了部分细节,使雕塑的三个人物融为一体,疏密有致,传达出三姐妹默契和声的同时心中却揣着对阿哥各自不一样的思念,仿佛期待光明等待日出。《日出》看似描写少数民族妇女关于爱情的命题,实则是在乡村劳动力向城市输出的社会背景下对留守妇女的关注。

《远山的风》规格210cm*200cm*100cm 材质:树脂 创作时间:2013年《远山的风》规格210cm*200cm*100cm 材质:树脂 创作时间:2013年

悲情式地塑造了几位老人与狗的孤独状态,从表面看似是对留守老人的关注与同情,深沉思考之后不难发现作品是对即将被城市文化吞噬的少数民族文化命运与前途的人文关怀。

《苗山之后》规格:120cm*110cm*80cm材质:木创作时间:2016年《苗山之后》规格:120cm*110cm*80cm材质:木创作时间:2016年

雕刻了一位少数民族王后骑马的形象,运用原始的榫卯处理把作品各个部分榫接起来,吸收汉代木雕的以形写意的思想雕刻人物与马的形象。

《壮山烟云》规格:180cm*100cm*60cm材质:铸铜 创作时间:2017年 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创作资助项目 广西艺术学院收藏《壮山烟云》规格:180cm*100cm*60cm材质:铸铜 创作时间:2017年 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创作资助项目 广西艺术学院收藏

将中国传统雕塑与西方写实雕塑的美学风格相结合,展现出既传统又不失现代的艺术语境,既写实又写意的艺术手法,既西方又本土化的艺术面貌。通过对壮乡壮族的多元化、民俗化、生活化、朴实化等民族历史文脉的提炼,以人物内心精神面貌的传达作为作品的支撑点,刻画出具有浓郁、独特的地域特征的主题雕塑作品。

《踏青》规格:130cm*70cm*28cm 材质:木 创作时间:2016年《踏青》规格:130cm*70cm*28cm 材质:木 创作时间:2016年

运用浮雕与圆雕相结合的手法追求作品形式上和谐统一,采用传统木质隼铆的方式来表现质朴的少数民族妇女在清明时节踏青祭祖的场景……

 
艺术家-王贝

创作自述

对于我,或许是天生的敏感赐予的生命底色,我会不自觉跳脱出日常的平淡尝试用另一种视角来体会表层之下的不安分。我爱关注日常生活中无意的边角,一位老邻居,一个大多数人眼中的“好人”、“坏人”,一颗小孩儿成长的心,也试图体验那些毫不质疑的实践者所呈现出的生活假象。当以辩证的角度观看,有时甚至感知荒诞的存在。在作品中我抓住那些与无形力量的对抗,看似理清秩序又蓄意制造混乱,我削弱形体的塑造,在物与物的重构组合之中转换观看渠道,直面矛盾的荒谬,确认自我的存在。

作品

《光与影的相对论》《光与影的相对论》
 
艺术家-王立伟

创作自述

“人,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人类永恒关注的话题,也是很难很难说清楚的。从菲迪亚斯到米开朗基罗,从罗丹到贾科梅蒂,雕塑家都在尝试着描绘身体中的灵魂,或者说是被赋予灵魂的肉体。从某种角度来讲,他们都以身体作为精神的容器来塑造,而将身体最外层的物质呈现载体,皮这一材料运用在作品之中是我的表达方式。皮下为肉,肉中为骨,直至细胞、原子、夸克,现代科技还在继续穷尽追索,而我的想法则是试图利用另一种方式:通过描绘 、塑造灵魂容器即人的肉身来触动人心、诉说生命、记录温度。

作品
《吾有身》33x45x118cm 牛皮·综合材料 2018《吾有身》33x45x118cm 牛皮·综合材料 2018
《蓝色骨头》136x120x60cm 牛皮·综合材料 2016《蓝色骨头》136x120x60cm 牛皮·综合材料 2016
《无题》2018年 60x30x40 牛皮、综合材质《无题》2018年 60x30x40 牛皮、综合材质
《空相》60x45x40cm 牛皮·综合材料 2018《空相》60x45x40cm 牛皮·综合材料 2018
《揭谛!揭谛!》2014 不锈钢 115x50x102cm《揭谛!揭谛!》2014 不锈钢 115x50x102cm
《或说无我或说空》之二 2012年.牛皮综合材料《或说无我或说空》之二 2012年.牛皮综合材料
 
艺术家-于洋

创作自述

近几年我一直在用木头和铁这两种材料去创造物体,因为我觉得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雕塑,是人们在创造物体的过程中形成了雕塑这门艺术类型,我始终想让它回到未定义但又有别于普通物体时的本来面貌上去。

于是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在我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空间,材料,和形状;当然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元素出现,包括,我与材料之间的感情,材料本身带有的属性和 意义等等,但是那些都是它们的附加值。它们只是通过我制作出来的有别于生活物品的个性物体,倾注了我的思维和劳动感受。对于大众没有意义,只针对我有再现的价值。

作品

《天堂》画箱、木板 50×32×9cm 2017《天堂》画箱、木板 50×32×9cm 2017
《和黄色搭配的木头》木,钢筋130×130×18cm 2017《和黄色搭配的木头》木,钢筋130×130×18cm 2017
《骨像1号》 榉木、银杏木等180×91×11cm 2017《骨像1号》 榉木、银杏木等180×91×11cm 2017
《像流星的石头和一张很丑的桌子 》石头、铁板、木头 256×160cm 2018《像流星的石头和一张很丑的桌子 》石头、铁板、木头 256×160cm 2018
《蓝色的人民广场》现成木箱、白木75×50×16cm 2018《蓝色的人民广场》现成木箱、白木75×50×16cm 2018
《来广营的三棵树》木、石 215×110×30cm 2018《来广营的三棵树》木、石 215×110×30cm 2018
《空间和黑色》木头、油漆、钢筋 200×200×150cm 2018《空间和黑色》木头、油漆、钢筋 200×200×150cm 2018

 

艺术家-郭圣能

创作自述

雕塑的本体语言一直是我研究和创作的主线,雕塑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题材与观念的表白,更重要的是雕塑自身的艺术魅力,它具备一种看似传统但却又极具平静的力量,这种力量可让我在愉悦感官的同时平衡内心。

作品

《昆韵——桃花扇》尺寸:100×45×80CM  材质:泥稿  创作时间:2017年《昆韵——桃花扇》尺寸:100×45×80CM 材质:泥稿 创作时间:2017年

作品取材于中国重要传统戏剧昆曲中经典剧目——《桃花扇》中一桥段,作品整体构图由人物与扇子组成,扇子是铺垫,人物伫立于扇子前,交代和再现了“桃花扇”这一经典剧目的场景。细节上,为了呼应主题,运用了桃花和扇子等元素,桃花这一元素将通过镂空的桃花和枝干来体现,在人物方面,表现的是一女主人公说唱表演的瞬间,人物左手执扇靠背,右手张扬,披风猎猎,自然呈现出剧中所传达出的悲凉的国破家亡的悲凉氛围。

《尘嚣之外》尺寸: 198×105×196CM 材质: 香樟木 创作时间:2014年《尘嚣之外》尺寸: 198×105×196CM 材质: 香樟木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来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我们生活在喧嚣和嘈杂之中,微信、微博、手机、社交......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漫无目的的应付着这些东西,它们恍如沙粒,使原本清澈的内心变得浑浊不已。作品《尘嚣之外》,以一裸露上身的少女静静地矗立于树叉与木板相榫接的平台上,正在闭目沉思,整个构图形成一种恬静的氛围,与作品的主题相互契合。

《我》系列《我》系列
《我》系列 局部 尺寸: 尺寸可变 材料: 综合材料 创作时间:  2013《我》系列 局部 尺寸: 尺寸可变 材料: 综合材料 创作时间: 2013

作品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社会角色,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开始对自身价值、角色、“我是谁”提出深深的质疑。作品取名《我》,这个《我》可以有各种解读,我可以是城管,可以是富翁、也可以是……在现实与想象之间通过角色的转换获得心灵的慰籍。

《破茧》系列 尺寸: 235×45×46CM 材质:枣木 创作时间:2011年《破茧》系列 尺寸: 235×45×46CM 材质:枣木 创作时间:2011年

作品以枯叶为题材,以写实手法将生活中渺小的东西放大,力求一种独特的感官视觉。绳子、纽扣,象征着束缚,如豆子、核桃般的种子寓意着希望和生命,它们宛如虫子在蜕变成蝴蝶前,在层层束缚里,扭动着身躯,挣扎着突破的过程。这也是我在本科毕业前的状态写照。

《荷塘印象》材质:柳木 尺寸:35×33×120CM 创作时间:2009.5《荷塘印象》材质:柳木 尺寸:35×33×120CM 创作时间:2009.5

作品根植于国画卷轴这种形式,以雕塑立体空间的方式,将平面的中国水墨转换到多维度的空间当中,在观念上对于传统国画画进行全新的视觉体验。

 

艺术家-景晓雷

创作自述

这个时代赋予我们太多,而我们留住的太少……

身处充满诱惑、使人迷惘的现实中如何获取启迪内心的方式,是我长久以来的思考。当生存在喧嚣的城市中亲身体验着现代文明的造化之功时,我对人类智慧有了两面性的认识。人类文明的进化已经使之成为凌驾于其他生命的存在,对于自然的不断征服无休止的满足着人类的野心也激发着新的欲望;然而面对今天在自然法则下因人为而衍生的一系列危机,人们也开始反思物质的有限性,以及物质社会所引发的精神贫瘠。物质不能拯救心灵,因而就有了信仰。

信仰,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是一个并不陌生但却有些遥远的问题。在今天这个充斥物欲、娱乐至死的时代,对我们而言信仰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是的。我们希望有一些纯粹的东西来启迪精神、荡涤心灵,我们需要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去赞颂、膜拜。今天的信仰其实无关宗教,而是一种真挚理想的向往。我追求精神的崇高性,这在今天人性本位的物质社会尤为稀缺。我所渴望赞美崇高并非是背离人的虚无神性而是人性的光明,是生命的尊重,是人文的闪光。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由原始时期对自然的敬畏到对自我的认知与唤起,进而形成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轨迹。然而,最使我感动的就是最初的对待万物的朴素态度与真挚情感,一种东方式的谦卑而强大的人性之光。这种信仰之于我,便是人性指引、精神动力,当“绚烂过后、归于沉寂”时能够慰藉心灵的精神归依。

景晓雷2014.05

作品

《预言》不锈钢1120x160x150 2013-2016年《预言》不锈钢1120x160x150 2013-2016年
《预言》不锈钢1120x160x150 2013-2016年《预言》不锈钢1120x160x150 2013-2016年
《0度空间系列 》2013年《0度空间系列 》2013年
《芒NO.1》100x100x50 2013年《芒NO.1》100x100x50 2013年
《芒NO.2》110x80x70不锈钢铸造、铝材CNC、2016年《芒NO.2》110x80x70不锈钢铸造、铝材CNC、2016年
 
艺术家-刘一侨

创作自述

这并非是一个单纯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时间中遇到的人,发生的事又再次使我重新审视这个系列创作的初衷。那就是窥探人自身的存在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是种微妙的,细腻的,不经意的感受。折射着人生与生命,如繁花般绽放与凋零。这是一个荒诞的叙事,无厘头的,滑稽的,但同时又隐藏着极大的悲剧性。它是象征主义符号,是对浮生一梦的叹息,是源自灵魂深处的感伤,是对你我心性的关照。但它也许什么都不是。也许它仅仅是我内心感受的一种存在,一种表现形式。我也从未停下脚步,去追寻迷雾深处的真实自我。

作品

《幻境》系列,尺寸及数量可变《幻境》系列,尺寸及数量可变
《时尚先生》年度盛典艺术项目《幻影成真》《时尚先生》年度盛典艺术项目《幻影成真》
《桃林》 尺寸可变  不锈钢铸造《桃林》 尺寸可变 不锈钢铸造
《桃园》2017-01号作品.(尺寸:300x50x150cm ).不锈钢铸造《桃园》2017-01号作品.(尺寸:300x50x150cm ).不锈钢铸造
《魇问》作品系列《魇问》作品系列
《夜镜》-01.尺寸可变.不锈钢铸造《夜镜》-01.尺寸可变.不锈钢铸造

 

艺术家-万勇

创作自述

在雕塑创作中,始终以东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在当下语境中寻找适合作品自身的语言形式,来诠释作品这一媒介带给我与观者之间心灵沟通的可能。剖析形体的本质与内核,注重研究内在联系,单纯而质朴。对形体的多维度观察与思考,在简洁的形体中注入丰富的内涵,张力与内敛并存。消解具象作品的叙事性和象征性,回归本我内心的自省,治愈灵魂在尘世中的不安。

作品

《1.2吨的执念》《1.2吨的执念》

作品主体是一个坠落的男人体浮雕,浮雕置于包装箱之内使包装箱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人物的塑造语言诠释着我对传统雕塑的敬意,同时作品的展览方式又传达着我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这种展览方式与我对具象雕塑的研究讲述的就是传统与当代的关系。作品是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作品诠释我对传统艺术的执着,是我灵魂深处的执念,支撑着我的生活影响着我的艺术创作。

《醺NO.1》 材料:青铜 尺寸:76cm×80cm×32cm  2015年《醺NO.1》 材料:青铜 尺寸:76cm×80cm×32cm 2015年
《醺NO.2》材料:青铜着色 尺寸:76×80×31cm 2018年《醺NO.2》材料:青铜着色 尺寸:76×80×31cm 2018年

作品主要是依附中国传统雕塑的基础元素之上,通过雕塑的形体语言和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据,对本土文化在当下艺术潮流中存在形式的一种思考。我与作品和观者之间有着必然与偶然的联系,是这系列作品的核心问题。作品的形体与技法不仅仅是观者经历的一场视觉体验,更多的是我内心世界在世俗环境中的自省与外化。通过雕塑作品这一媒介达成我与观者之间心灵深处的共鸣。

 

艺术家-张有魁

作品

《宠物店》材质:建筑琉璃  规格:可变 创作时间:2017《宠物店》材质:建筑琉璃 规格:可变 创作时间:2017

从视觉呈现上是将具有代表性的,并且与我有眼缘的神兽,关在了有形却又无形之间的笼子中,制造一种具有“宠物店”概念的场域。这种神性与人性的共存,会给观者带来怎样的情感输出,我想一定是多元的。

《少年闰土》规格:125x63x60cm创作时间:2015《少年闰土》规格:125x63x60cm创作时间:2015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是我们小学课堂上耳熟能详的一篇课文,课文出自鲁迅先生小说作品。“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小说里的人物,通过我对闰土的理解,结合当下生活中,恰好与这个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情感相近的个体人物,具象化的放在了小学的课桌上。亦是小说中的闰土,更是我心中的闰土。

《收藏》系列规格:50x35x32cm 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时间:2016《收藏》系列规格:50x35x32cm 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时间:2016

由“一盒海”、“一盒云”、“一盒夜”、“一盒秋”等组成。通过截取与挪用,并置与重构,实现了精神收藏的诉求。构成了具有浪漫情怀的视觉指向;将通常不能“收藏”的事与物,以及古人造型手段的智慧,整合并达成意象收纳。

《洗衣店》规格:可变 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时间:2016《洗衣店》规格:可变 材质:综合材料 创作时间:2016

衣冠都出自山西晋城玉皇庙中著名的彩塑作品,“二十八宿”中各星宿身着的衣袍,我将其“脱下”,放置衣箱;或洗涤状,甚至在熨衣台上,等等洗衣过程的各种状态。似乎存在距离感的神与我们近了,洗涤是否能拉近我们的距离以及明朗内心失缺的信仰。通过多次与“他们”的近距离接触,神性,型体以及色彩等诸多因素拿捏一起,追忆与再梳理成为作品形态凝固的当下存在。脱下信仰的外衣,来洗涤谁的心灵。?

 

艺术家-赵生帆

创作自述

我试图用动态艺术形式通过交互的方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语境,人与作品发生关系之后作品的魅力与价值得到呈现,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从而完成互动性作品的景观效果,将静态观赏的作品拓展到可参与的、互动的动态雕塑作品。

作品

《海风之舞》《海风之舞》
《净》《净》
《染》《染》
《共享单车》材质:不锈钢 尺寸:1.5米*1.6米*4.36米 重量:350KG《共享单车》材质:不锈钢 尺寸:1.5米*1.6米*4.36米 重量:350KG

作品以骑行者为主题,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后部分分别为两名骑行运动员,中间空余部分则留给参与者。当每个参与者骑上雕塑自行车时,经过蹬踏动作通过动联动装置带动前后(男女)两个运动员一起运动。此作品既有科技含量,又具有参与性,还体现了现代艺术的全新的表达方式。通过参与者的互动不仅产生了极高人气,也让人们在自身奋斗、运动、产生动力获得快感的同时,引发对健康生活、绿色出行的深刻思考。

《拙翼》《拙翼》
 
艺术家-甄亚雷

创作自述

恍恍惚惚接触雕塑已近十几年,从无知到了解也是磕磕绊绊,如今也已是从事雕塑教学工作者,虽然自己作品稍显稚嫩有待推敲,但还是庆幸继续能从事这个行业,曾有人问“你做的什么,要说明什么?”开始我还津津有味,一本正经的解说一二,后来发现其实是自己在辩解自己的作品。其实做什么不重要,关键是你怎么做,亦或怎么做不重要就看你呈现什么!……时至今日想要梳理一下自己的作品,才发现自己所做不成系统,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少作品的深度与作品间的延续性和广度!也许这也是今后创作的方向和思考的问题!

作品

《依然向往 》材质:陶 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6年《依然向往 》材质:陶 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6年

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理想生活,在追求的过程中不免一些坎坷、心酸、喜悦……这正如那些朝拜的藏民,他们有自己的执着,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还有自己不可预知的未来。这些已知的、不知的、不尽知的,有所期待的,有所失望的也正是让我们迷恋和向往依然的地方!

《万物生》材质:木 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7年《万物生》材质:木 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7年

世间万物都有根部生长,但树根何时出过地面,何时欣赏蝴蝶翩翩起舞,何时体会过和风细雨,得到人们的称赞?可是它为了养育出优质的木材,长出片片树荫,供人休息、乘凉,也能供人观赏。而它并没有顾虑个人的感受。作品以树根为元素反其道而行,利用树根自身的枝节稍作加工,把多个不同形状的树根组合成发散式的物体,造就一种万物生长的景象,发挥材料自身的态度和特性!

《浮生》材质:陶 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5年《浮生》材质:陶 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5年

心有旁骛,朝令夕改,自己的心性都无法安定,又如何承受得了外界的震荡?冲动行事,铸成大错,自然在所难免。真正的淡定,不是面无表情,看似平静,而是心中总有那么一个坚定的念想。

《边缘》材质:木 尺寸:130*30*60cm 创作时间:2012年《边缘》材质:木 尺寸:130*30*60cm 创作时间:2012年

任何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无比奇妙的!它不以人的意志有所改变,而现实中的人或多或少都想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和强大的外界因素来控制这个奇妙的过程!而恰恰过度要求会适得其反,反而会把自己的灵魂丢失掉以至于走向心灵的边缘!

《向往》材质:陶 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5年《向往》材质:陶 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5年

藏民朝圣这种场景相信会给每个亲眼目睹的人心灵上以巨大震撼,他们的意识就是单一甚至是几近愚昧的虔诚和朝拜,他们心灵宁静,不敢有半点奢求……因为他们信来世,今生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来世而修,这是他们的一种追求与诉求。这让我们联想到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理想生活,在追求的过程中不免一些坎坷、心酸、喜悦……这些已知的、不知的、不尽知的,有所期待的,有所失望的也正是让我们迷恋和向往的地方!

《终将逝去阅读的权利》材质:木 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4年《终将逝去阅读的权利》材质:木 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4年

做这件作品的初衷,我是出于对书本消失的担心。想借用废旧腐朽的木质材料置换损坏的书籍,利用这一媒介表达这种阅读与审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件作品意指随着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逐渐转变,未来人们对书本的阅读兴趣可能会慢慢消逝,假如真的再过几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现在的书籍真的会只停留在我们记忆的一角,或是成为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或许这些感受或多或少会触动我们的心灵! 在不远的将来,作为文字的载体—书本形式可能要随着人们的需求变化而变化,但是书的内容,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需求,却是永远不变的。希望能以一些腐烂的木头作雕琢做成“书本”的造型,让木头多年的损坏痕迹遗留于“书本”上,把材料本身的魅力和文本的力量融合在一起,只有对社会、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对当代社会具有使命感、紧迫感……由此唤起大众对书本怀念之情与共鸣!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