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群个展开幕:与谁同行,行将何处?

2018年09月22日 19:3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李象群个展开幕:在时代的旋流中,与谁同行,行将何处?!

  “在人生与社会的汪洋里

  在驶向彼岸之舟上

  我将与谁同行”

  ——这是李象群先生的新作“同行”抛给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

  2018年9月22日,“同行——李象群艺术展”于北京798艺术区ZERO零艺术中心开幕,由中国著名美术史家,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先生担任学术主持。这是继2012年中国美术馆《行人》、2016年故宫博物院《城·象》之后李象群的第三次全新个展。展览将持续至12月22日。

开幕式嘉宾合影开幕式嘉宾合影
艺术家李象群艺术家李象群

  本次展览是李象群担当鲁迅美术学院的院长之后,又一次在北京用当代艺术的现场重新展示他的航程。作为院长,此时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人”(李象群在中国美术馆第一次个展标题),而是艺术家在此刻,用雕塑与新媒体的结合,带领一次同行,是一个象征,也成为一次航行的试验性的选择。

ZERO零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红梅ZERO零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红梅

  本次展览通过新媒体“幻景”与雕塑作品相融合的形式展出了“彼岸”系列的三件全新作品:《圣·彼岸》、《贤·彼岸》、《仁·彼岸》,这三件单体雕塑分别呈现了智者的三种态,是李象群对当今社会各种人生状态的艺术性沉思和表达。艺术家从古今中外的经典手势中浓缩而来的三种手势形态,更使这一系列作品具有强烈的宗教感、礼仪性、仪式化的精神性力量。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圣·彼岸》呈现出一种高度的自信、坦然和平衡。平伸的双臂,舒展的双手,一只手心向上,一只手心略微向下,犹如圣者坦荡行于天地间。

《圣·彼岸》《圣·彼岸》

  《贤·彼岸》通过谦逊地收回双臂,微微前倾的温和姿态,构成了一种随时准备倾听的含蓄而温婉的身体语言,这是一种与世界的和解,更可以看作是一种尊重的力量。

《贤·彼岸》《贤·彼岸》

  《仁·彼岸》的左臂上举于胸,掌心外张,结施无畏印;右臂下垂于腹,结与愿印。二手印相合具有慈悲之意,表示佛能使众生如愿所求。李象群反向而用这两个经典的佛手印,似在隐喻此非西方净土,乃是现实世界;此非彼岸,乃为此生,需砥砺前行,不可懈怠,方达彼岸。而且,艺术家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整个展场幻化成了一片“汪洋大海”,一叶小舟飘摇于惊涛骇浪之中,宏大与渺小共存,惊险与自信同在,更为彰显了“同行”之意。

《仁·彼岸》《仁·彼岸》

  此处的《同行》,寓意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同行,与自我同行,更与大众追求美好生活品质的方向同行。不止如此,《同行》更是与信仰同行。就像 “我是谁?我从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人类对于自我的认知、原本和归属的探索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也可以说“留下”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无论是古埃及对于肉身的保存,还是将思想和精神留存后世。李象群的《同行》即可以看作是一种“留下”,将大爱塑于作品之中,实现了大我,便实现了永恒。

李象群在现场接受新浪雕塑记者采访李象群在现场接受新浪雕塑记者采访
出席嘉宾接受新浪雕塑记者采访出席嘉宾接受新浪雕塑记者采访

  作为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的朱青生谈到,李象群的艺术创作继续沿着已经行进的道路向新的方向在前进。本次新作“同行”,由三件彼此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单体雕塑组合而成,三件单体雕塑的核心元素主要由两个语言体系组成:一处似船非船,似扁舟非扁舟,似树叶非树叶,似航母非航母的不规则抽象物,作为一个载体而非一个实体,承载着一种愿望,这是人类希冀驶向人生彼岸的愿望。对彼岸的向往是人类追求永恒的决心,追求永恒是人类对于自身有限性的超越的渴望。站立在这一愿望之上的,是一位高度抽象化的古装人物形象,李象群先生将其称为智者(仁者、贤者、圣者)。智者既是超越于现在的我而存在的仁者、贤者、圣者,指引我们的前行之路;又是一种信仰、信念,一种相信的力量。若人人都与此同行,在追寻与通往彼岸的路上,“相信的力量”使我们与智者同行,克服险阻,百折不挠,终能抵达。智者还是我们自己,是你,是我,是他/她,(通称我),我与脚下的愿望同行,我的愿望承载着我,愿望指引我前行,使我思路明晰,行动明确,充满智慧,在驶向彼岸的漫漫长路上,我自身成为了智者。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作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李象群将学院派的方法转化为当代艺术的一种探索,从艺术的传统技术自身积累的文化特性切入,使之成为了一种当代艺术的激活机制。他在创作上遵循一种比照法则,把艺术作品作为一种人为的现象因素,这种因素超越了对事实和内容所表达的意义。也就是说在表面的题材和标题之外,获得了另一个横切面向的情绪和心理感受。在“彼岸”系列中,李象群意欲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怀,在官方体制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共同语境之下,探索出更加独特的雕塑之精神。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正如朱青生先生所说:“艺术是一种对于问题的揭示,体现于作品就变成了某种社会和时代的警示和批判。李象群在此时,似乎变成了新媒体与学院雕塑之间的一种对立的承担者和运转之人,整个作品就形成了奇特的张力,在稳定中间造成了一种倾覆在即的飘摇。正应合今天时代的飞速发展,且愈加汹涌。开拓的航道和并身处风口浪尖上最敏感的人,就是艺术家;而在社会中最为敏锐的风口恰在艺术学院。与谁同行,行将何处?”

  展览现场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