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后的回归 陈文令携最全个展重回厦门

2018年10月08日 15:39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厦门是生于福建安溪的著名当代艺术家陈文令的第二故乡,他在厦门求学、成长,完成自身世界观、价值观的初步塑造。17年前,陈文令在厦门岛海边制造的“红色风暴”尚有余温。如今,他又带着数百件艺术品回到厦门。

展览海报展览海报

  2018年10月4日,由范迪安、徐里为学术主持,顾振清为策展人,苏阳为展览总监,苏遥为总协调的“有限与无限:陈文令当代艺术展”暨“面朝大海·超旷”澳头文化艺术季于厦门翔安新店镇澳头渔港特色小镇超旷美术馆和科考码头揭幕。

  有限与无限:陈文令创作的两重性格

  本次展览以“有限与无限”为主题,在策展人顾振清看来:“对陈文令而言,当代艺术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文学科、人文领域,拥有着独立的价值体系。正是这种当代艺术的独立的价值体系,让陈文令体会到了一种自由的有限和艺术宇宙的无限。由此,他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种不断自我蜕变的人生境界和不断自我刷新的原乡精神”。

  有限与无限,入世与出世,远行与回归……都是艺术家陈文令的两重性格的体现,也十分契合福建人的精神,既对大一统的文化系统有所归一,也顽固的追随自己的营养和传统。在这个展览中,既有陈文令尊重自己雕塑创作的才情,也有他在当代语境中,把自己解放出来。

在展览开幕现场,万人塑龟展示行动在展览开幕现场,万人塑龟展示行动

  今天是“人人都是艺术家,处处都是美术馆”的时代。早时厦门的澳头叫“鳌头”,亦有独占鳌头之意,鳌即龟。澳头,面朝大海·身临超旷,艺术气息浓厚。在陈文令大型个展“有限与无限”期间,陈文令特地策划一场“万人塑龟展示行动”。令大众都有机会参加一次与艺术家“一起创作一起展示”的机会,在“有限”龟的题材中创作出“无限”的可能…… 

  陈文令 2018.9

艺术家陈文令发言艺术家陈文令发言

  艺术家陈文令表示:“此次这个展览是我目前最综合性的一个个展,展出了大尺幅的水墨作品,以及摄影、手稿作品。此外,也是在公共空间启动了最多的大型雕塑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处于冷淡时期,政府的支持、民间资本的支持,个人作品储备促成了一个让我可以‘回家’的契机。”

陈文令 《港湾》205x215x660cm  铜、烤漆 2011年陈文令 《港湾》205x215x660cm  铜、烤漆 2011年

  此次展览分别在科考码头与超旷美术馆展出。陈文令在科考码头海边展出高9米、长18米的纪念碑式的巨型雕塑《共同体》等作品,以彰显、活化厦门澳头渔港同为海上丝绸之路、南洋开发之路的始发地之一的开放型的地理文脉、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在澳头户外空间与超旷美术馆,陈文令还呈现50余件雕塑和装置,200余件纸上手稿、摄影、油画等作品,以及30多件重要的文献资料。

陈文令《共同体》 1800x1000x500cm 不锈钢 2014-2018年陈文令《共同体》 1800x1000x500cm 不锈钢 2014-2018年

  “共同体”这一雕塑系列作品的形式架构得益于“赵州桥”的启示。陈文令试图找到转换“赵州桥”的形式架构,并成为一种新雕塑语言的艺术路径。陈文令表示:“我曾在北京找过很多希望可以展出《共同体》这件作品的场地,但是都不太合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关于神道的展览,而艺术在我看来也是非常神圣的,《共同体》作为‘世界凯旋门’,沿‘神道’长堤至尽头形成独立空间,与科考码头的自然风光相应和。”

陈文令 《抱鲨鱼的小孩》 380x180x165cm 铜烤漆 2018年陈文令 《抱鲨鱼的小孩》 380x180x165cm 铜烤漆 2018年

  批评家解读陈文令式个案

  在展览当天的开幕仪式前,还举办了“面朝大海·澳头文化艺术季”暨陈文令当代艺术展研讨会,研讨会由策展人顾振清和批评家贾方舟担任主持。

陈文令当代艺术展研讨会第一场现场陈文令当代艺术展研讨会第一场现场

  第一场研讨会中,除了探讨陈文令的创作过程,还结合厦门作为陈文令的第二故乡这一文化语境,对澳头特色小镇的发展提出建议。

  批评家皮道坚表示:“之前,我对陈文令的‘小红人’作品印象深刻,看了这次展览,我觉得他的创作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我前不久参观过一个展览,里面就有陈文令的‘共同体’系列的作品,联系到这个展览,我觉得他的创作有了很大的转变,他的创作是由可视性向可叙述性转变,或者说是由视觉向认知机制的转变,即是从‘共同体’创作开始的。转变过程中,也越来越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陈文令《城市公牛》陈文令《城市公牛》

  批评家陈孝信从陈文令的素描艺术和素描草图发现了其中的骨髓,他表示:“陈文令大量的作品都与他的线描艺术有关,这些线描作品有四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释放心理能量;第二个功能是自省的工具;第三个功能是为他的雕塑装置作品提供了素材;最后一个,我认为他的精彩线描作品打破了人物画的线描作品,为中国画的现代进程提供了一个范例。”

  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李公明看来,“陈文令的‘小红人’和不锈钢系列作品让我想到裂变,他原来这一套的图式语言在我看来有多种的来源,是不断的裂变生产出来的。”

陈文令《流动的风景》 500X500X600cm  综合材料  2018年陈文令《流动的风景》 500X500X600cm  综合材料  2018年
陈文令 《红色记忆-羞童》 230x75x93cm 铜、汽车漆 2002年陈文令 《红色记忆-羞童》 230x75x93cm 铜、汽车漆 2002年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表示:“从福建的位置来看,一面是面海,内陆是山区,陈文令出生在安溪,是一个农耕文明的代表,他后来在厦门生活了18年,又受到海洋文明的影响,陈文令身上具有福建人典型的文化特质的两面性,既有守城又有开放拼搏的精神在里面。陈文令后来在北京生活,保持着一种非常清醒的意识,是由福建而中国,由中国而世界的感觉。”

  批评家殷双喜用“世态炎凉,海阔天空”评价了陈文令的创作,他表示:“陈文令从‘小红人’起家,小红人非常柔弱,浑身散发着红颜色,追求生命的价值和理想,这与陈文令的生活轨迹非常相似。作为一个艺术边缘人,他在世态炎凉的冷热之间保持了一颗质朴纯真、原生态的心态。泉州作为海上丝路的起点,是世界文化和宗教文化交流汇聚的中心,所以福建面向大海,背靠穷山的开拓精神是非常强的。”

陈文令《中国风景 3号》陈文令《中国风景 3号》

  批评家俞可从观者的角度给与了评价:“陈文令用传统的媒介去跨越传统自身媒介给自己的设限,放在一个流动空间里寻找这种可能性的时候,无疑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个案,尽管是传统的,但是仍然可以引起我们进入或者引起我们参与的一种空间认识。”

  作为陈文令的好友,批评家童炎透露,“在近30年的交往中,我用他在去北京之前的三个故事来说明,三个故事跟他的三个意识有关系,首先是生命意识,有很强烈的不屈服的感觉;其次是艺术创新意识;第三就是文化意识。他可以走到今天,这种思想意识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批评家张海涛表示:“我认为一个人的执着和真诚度也是艺术价值判断的一部分,陈文令的成就除了他的执着以外,也与当福建和厦门大的艺术环境和脉络有很大的逻辑关系。”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表示:“我想从陈文令作品中的一个核心词语,即东方式的整体观来谈,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自然与动物,自然与人物,现实与梦境,有机与无机,凝固与流动,此岸和彼岸,现实和未来的世界,他进行了无缝衔接,这正好与当下重新回到追寻古老智慧的潮流相契合。”

科考码头展览现场展出作品科考码头展览现场展出作品

  第二场研讨会,由批评家贾方舟主持,陈文令从中国当代艺术三年展展出“小红人”开始出发,“他就像一个生猛海鲜闯到了北京,让人牢牢记住这样一个从福建来的艺术家”。

陈文令当代艺术展研讨会第二场现场陈文令当代艺术展研讨会第二场现场

  批评家王林表示:“对中国人来说、对中国社会来说,这种物欲追求的紧张窒息感,这种心理反应的复杂多样性其实象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的现实。而陈文令驾驭多种多样多形态的雕塑语言和综合集成的能力可以说堪称雕塑界幻想现实主义的天才。”

  陈文令这件充满“在地性”的创作,源于朱熹对海滨古城泉州的评价:“此处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作为一位艺术家,这件作品是他对古代文明和宗教文明做出的当代阐释。

  批评家杨卫表示:“此次展览的主题已经显示了陈文令所要的东西,就是有限和无限。我想说两点,一个是陈文令身上的特点,他非常的个人化,有自己一套的程序;第二点,是陈文令与厦门的关系,一个现代化城市,如果没有当代艺术填补和作为标杆的话,这个城市在我们心目当中好像不复存在。这个展览充分证明陈文令会把他的作品、把他的很多感受、把他很多未来的可能性带到厦门,从这意义上来说,陈文令和厦门是融为一体的。”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表示:“陈文令也在中央美院学习过,实际上,陈文令的雕塑语言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变革是紧密相关的。中国当代的艺术家还是要从中国现场发现中国的问题,把中国给人带来的挑战的压力释放出来。所以陈文令就是一个好的案例。”

陈文令《超常规》720x250x180cm 铜着色 2018年陈文令《超常规》720x250x180cm 铜着色 2018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王端廷表示:“陈文令可能是中国当代雕塑家中做个展最多的艺术家之一。陈文令的观念艺术不再是传统单纯的批判了,他的观念艺术是叙事的观念主义和表现的观念主义。从价值观上看,陈文令的艺术是一种游牧主义。”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表示:“陈文令是一个双面人,有表象,有内核;第二,他是一个披着世俗外衣的精英主义者;第三,他是混迹于市井江湖的文人知识分子。”

陈文令 《行走的人》 390x150x260cm 综合材质  2017年陈文令 《行走的人》 390x150x260cm 综合材质  2017年
陈文令 《长天秋月》(局部) 260x170x80cm 综合材质 2017(右)陈文令 《长天秋月》(局部) 260x170x80cm 综合材质 2017(右)

  批评家、云南大学教授管郁达表示:“中国当代艺术的今天,我们积累了长期的学习和模仿、拷贝,到现在该结束了,而陈文令是结束这个拷贝进程,涌现出的一个非常棒的个案,我觉得他身上代表的力量,这种有闽南地方性、知识文化传统,又结合现代主义的质朴的力量,完全能够为当代艺术提供非常鲜活的样本。”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高岭表示:“陈文令的作品更多是来自于大海,最初小红人也是放在海边上,这个展览的主题有限和无限,大海是无限的,陈文令很多作品都是他自海底的发现,我们在陆地上看到的各种原本有各自文化语境,各自历史语境和空间语境的形象,这些物品和这些故事,这些传说在大海里全部翻腾一遍,按照自己的逻辑和意志把他们重新的组合。”

陈文令《在远方》 420X225X300cm 铜着色 2017-2018年陈文令《在远方》 420X225X300cm 铜着色 2017-2018年

  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檬檬表示:“在共同情境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以真实的经验获得表达与交流,以互动的方式促进自我知识边界的拓展和延伸。我想这对于陈文令的作品来讲,他的作品无时无刻不在回馈这个问题。”

陈文令 《同船艰行》局部陈文令 《同船艰行》局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夏可君表示:“陈文令创作的根源来自于海洋,具有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并打破边界,不断蔓延的能力。不断转移变形的想象力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超现实主义,他把超现实主义变成中国物化东方式的想象。第二是来自于福建民间的特有的仙道和佛道的想象,这个想象是陈文令东方式的根源。这种想象还有第三个环节就是自然的历史性,无论是人和事的融合,都是对自然本身相似性魔幻变形的想象,是回到自然本身的想象性,这三个想象力的根源是陈文令在重写现代性的贡献。”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翔安澳头变身高颜值小镇

  10月4日下午,由厦门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指导,厦门市翔安区宣传部、翔安区新店镇人民政府主办,澳头渔港特色小镇、厦门澳头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厦门超旷美术馆承办的面朝大海·超旷澳头文化艺术季正式开幕,小镇再次向世界打开展示自己的又一扇窗。

陈文令工作室揭牌仪式陈文令工作室揭牌仪式

  本次艺术季迎来了国内两名艺术大咖的加入,此前,陈春勇率先启幕其“丹青缘·海峡情”两岸名家作品展,其所在的容美术馆也在早前已经揭牌开馆。10月4日,在众人的见证下,以澳头当地名人苏廷玉“超旷”石刻命名的超旷美术馆以及馆内的陈文令工作室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澳头渔港特色小镇再次锁定了世人的目光。

现场合影现场合影

  据悉,此次“有限与无限:陈文令当代艺术展”将持续至2019年1月3日。如艺术家陈文令所说,这次展览是他的一次艺术远行后的回归。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来源:《绝对艺术》Fiona)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