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厄舍尔》到《负形》:秦天的雕塑空间情境

2018年11月01日 22:1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秦天,2014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 2013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交换生就读法国南特国立美术学院,现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

  从《厄舍尔》到《负形》

  ——秦天的雕塑空间情境

  戴丹(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

  古希腊雕塑创造了西方雕塑的第一座高峰,树立了古典雕塑的典范。西方雕塑的第二座高峰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建立的。古典雕塑遵循了西方艺术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即由柏拉图提出的“模仿论”,关注对人体的再现。达芬奇认为,雕塑通常考虑两个视点,即正面和背面,两者合起来便是圆雕。从某种程度而言,古典雕塑尤其强调正面视点,雕塑家以此视点出发以期让观者得到一个整体印象。较典型的作品如古希腊时期米隆的《掷铁饼者》,阿格桑达的《拉奥孔群像》,文艺复兴时期多纳泰罗的《大卫》以及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都是为了从正面视点观看而构思创作的。发展到巴洛克和洛可可的雕塑,在雕塑的空间上依旧没有摆脱正面和背面两个视点的套路。

  现代雕塑和古典雕塑的分水岭是19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他对雕塑的空间存在方式和观看方式做了革命性的推进。他通过对动态人体模特写生,通过改变人体的姿势,加入复杂多变的肌肉运动和皮肤细节,运用光影效果,将人体变成了会呼吸的“活的雕塑”,从而打破古典雕塑两个基本面(视点)的空间存在(观看)方式,使得观者从任何一个视点作为观看起点均能获得一个整体印象。现代雕塑不再局限于再现人体本身,向着“组构”(constructed sculpture)和“现成物”(found objects)两个维度发展,通过寻求新的雕塑语言来探索雕塑的本质。

  青年雕塑家秦天的学艺之路与上述的西方雕塑发展模式存在某种契合。秦天本科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雕塑系,接受了五年系统的学院式训练。硕士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3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交换生赴法国南特国立美术学院深造。秦天的南艺学习阶段主要是对古典雕塑的研习,央美学习阶段开始拓宽,进入到对现代雕塑的探索。秦天的雕塑作品从风格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2013年完成的《厄舍尔》系列为代表;第二部分以2016年完成的实验作品《负形》系列为代表。

  《厄舍尔》系列雕塑作品所展示的是一批省略了头部的人体及局部再现,秦天在创作过程中尝试运用了树脂、铁、铅板、木和石膏等多种媒材,其创作思想则沿习了罗丹提出的“泥土触感”(handling of clay),以及在1890年代提出的“碎片化”(fragmentation)思想,即截取不同层面或者已完成的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重组形成一件新的作品。《厄舍尔》系列作品背后隐藏着秦天对雕塑的空间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尤以《厄舍尔之十》、《厄舍尔-拉奥孔》两件作品将此问题推向了极致,摆脱人体再现,探索存粹的空间问题。

  由于同一物体被置于不同的环境或者从不同的视点观看,观者便可获得对这一物体不同的视觉形象,于是给雕塑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所有这些视点都具有相同的价值吗?如果不是,那么将如何衡量它们不同的价值呢?观者与视觉世界的关系主要在于对其空间特性的感知。如果观者能够把物体和从它那里获得的不同视觉形象区别开来,那么某一个视点优于其他视点的价值将取决于,它使观者对事物的这些空间观念产生深刻视觉形象的力量。观者可能获得的视觉形象只不过是整体的一个方面,一个从不同视知觉比较中概括出来的方面,一个由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分离造成的方面。因此雕塑家必须要清楚物体实际显示的形象以及在观者中产生的视觉形象是怎样的,雕塑家必须要在作品中明确显示所有那些观者感知物体空间特性所依赖的要素。

  秦天对于雕塑纯粹的空间问题的解决在其2016年的《负形》系列作品中进行了实验。在他看来,雕塑的制作总是在三维空间内向外不断扩张,而秦天在这组作品中更关心雕塑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本身是看不见也摸不着,就好比一个房间的室内,因为“空”,它才能容纳很多东西。内部空间本身是虚物,通过翻制,在其空的部分灌注材料,虚物转化为实体,这个实体便是内部空间的负形。“负形”是秦天制作的内部空间,通过翻制最终得到的实体雕塑,在视觉上《负形》与以往三维的雕塑并无别样,但经过了空间上的转化,最终的实体变得愈发异象。

  与《厄舍尔》系列最大的区别在于,《负形》系列摆脱了对具体形象的再现,将观者真正带入到某种空间情境中,根据“无形”的实际形式来建构各自的视觉形式。形式是观者依赖物体进行感知而得,它是通过移动观看直接获得的,或从外观那里推测所得,这种形式可以称之为实际形式。观者由物体的实际形式(视觉外观)唤起的形式,而且在不同光照、环境和视点下产生的形式,便是视觉形式。整个实际形式分解成了各种视觉的关系和视觉的价值,而对物体的观念被转变成了视觉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只有在特定的总体印象中并通过这种印象才有其意义。视觉形式比实际形式更为丰富,因为前者牵涉到观者的主观性及视觉经验。观者如果能以一个新生儿的非经验性的方式去观看世界的话,即以某种“纯真之眼”观看,可能会实现最彻底的实证主义,但是观者的主观性和视觉经验是无法被剥夺的,观者正是凭借这两点来观看世界。《负形》系列作品为观者的观看及视觉形式的形成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观者在观看过程中,由每一件《负形》形成的视觉形式和空间情境组合起来又将重构为一个新的整体性的视觉形式和空间情境。

  从《厄舍尔》到《负形》,秦天在不断实验,建构着属于他自己风格的雕塑的视觉形式和空间情境。

  《厄舍尔之十二》

  25x7x8cm 2016年

  《厄舍尔之四》

  38x23x38cm 2013年 

  《厄舍尔之十一》

  30x10x9cm 2016年 

  《厄舍尔之三》

  26x27x106cm  2013年

  《房间》

  260x220x320cm 

  《负形 No.6》

  50x50x60cm 

  《负形 No.4》

  30x40x60cm 

  《负形No.12》

  高280cm 

  主办方:江苏依索帕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方:盈艺术空间

  策展人:阮小懿

  参展艺术家:秦天、何金安、路路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6日下午15点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97号

  (来源: Espoir画廊)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