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物语】赵覃雕塑作品

2019年01月05日 00:0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荷6》铸铜、石材  80×35×35cm 2017《荷6》铸铜、石材  80×35×35cm 2017

  通往幽玄之境

  文/赵覃

  “和合”,即仁和为人、契合做事,和自然、合艺术。——许正龙。

  和自然,取自然意象。王夫之认为:要服从主体情意抒发的需要,才能使意象自然生动。因此“取景”实为“取象”,既要“击目经心”于精微之处,又要通过不欺之言来表现蕴含之情,使“意中存象”而“象中有意”。

  藉由自然之物,追寻深奥优雅的幽玄之境,幽玄是追求自然、对人为刻意行为的鄙夷的美学思想,追求“境生象外”和“神似”,带有一种微微的朦胧感。

《荷2》树脂 75x55x61cm 2010《荷2》树脂 75x55x61cm 2010

  十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前往沙河高教园附近的一个同学家做客,彼时高教园尚处在开发阶段,一片荒芜,居民不多。拐过路庄桥,路南有一片荷塘,此时已完全没有了婀娜之姿,杂乱无章地倒在水中。“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荷——听雨》石膏、铅丝 45×25×20cm 2016《荷——听雨》石膏、铅丝 45×25×20cm 2016

  《荷》系列作品起初着眼点都集中在造型方面,通过文人与叶子的结合影射当下娱乐至上、斯文扫地的悲哀现状,形体的处理在保留荷叶的物理特征的基础上还借鉴了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中提出的瘦漏皱透的品石标准。瘦,在审美上给人以骨力之美,透和漏在形式上比较接近,表现为孔窍通达、玲珑剔透之美。皱指表面上的凹凸和纹理,能破囫囵之体,去平面之态,使立面层棱起伏,纹理多变化。

《荷系列4》石膏 100×45×30cm 2015《荷系列4》石膏 100×45×30cm 2015

  创作在进入第五年时产生了新的变化,更多的从材料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走出了纯粹造型感的追求,用形体与材料制造一种不可言说、飘忽不定的美感,感觉“石膏+纱布”的组合能够更直观的表达我的观念,通过形体的通透以及材料的通透,把目光和思绪引入象外的幽玄之境。

《荷9——醉卧》石膏、纱布、铅丝 40×20×110cm 2018《荷9——醉卧》石膏、纱布、铅丝 40×20×110cm 2018

  道教思想逐渐演变成为玄学思潮,魏晋玄学作为道家思想的发展传到日本。道教中的神仙境界与美妙幻想增加了作品的浪漫色彩与超脱尘世的情趣,迎合了名士们追求精神和心灵安宁的愿望,更对“幽玄”理念产生影响。幽玄所体现的审美趣味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道家思想与情趣的一种体现。老庄讲究“超然物外,不为利禄所动”,讲究天然朴素之美(儒道佛思想对日本“幽玄”范畴形成之影响——周建萍)。 

《荷8——望月》石膏、纱布、木 123×20×20cm 2018《荷8——望月》石膏、纱布、木 123×20×20cm 2018

  “留白”最初起源于书法绘画中,指的是在画面中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江水只有寥寥数笔,大片的空白,但这空白又绝非无物,而是充满了让人品读的情绪。幽玄在具有内在充实性的同时也强调“留白”,而枯荷不完整的外形及其上的孔洞恰好成为这种美学思想最恰当的载体。这些孔洞不仅唤醒了诗意的想象力,更指引出了一个超越了话语的更自由的心理空间,东方的神秘主义仿佛也隐藏其中。

《荷10》树脂着色 40×20×45cm 2018《荷10》树脂着色 40×20×45cm 2018

  敏锐的观察世界,利用想象力去展现独特的思考,与自然同在,沿着和合之道去探寻那空灵深远的幽玄之境。

《荷5》石膏、木 100×45×30cm 2016《荷5》石膏、木 100×45×30cm 2016
《荷4》石膏、木 50×102×37cm 2017《荷4》石膏、木 50×102×37cm 2017
《荷—悠》玻璃钢 110×25×25cm 2013《荷—悠》玻璃钢 110×25×25cm 2013
《荷11》树脂着色 50x25x40cm 2018《荷11》树脂着色 50x25x40cm 2018

  艺术家

赵覃赵覃

  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曾任职于北京天图集团

  现为职业雕塑家

  (来源: 中式物语)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赵覃雕塑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