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央美公共艺术研究生毕业展: 高雅桉《礼物》

2017年05月25日 11:5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来临了,各式各样有关毕业季的媒体资讯也是铺天盖地,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的将是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硕士研究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哦。

 

2017央美公共艺术毕研究生业展

 高雅桉:《礼物》公共艺术计划——说出你的故事,交换最好的礼物

 

作者介绍

高雅桉

高雅桉高雅桉

1993年 出生于湖南

2010-2014年 中央美术学院空间设计专业

2015-2016年 鹿特丹达库宁美术学院交换学习

2014-2017年 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

2017年 被芝加哥艺术大学录取

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作品介绍

《礼物》《礼物》

 作品名称:《礼物》

作品尺寸:360cm x 360cm  x 300cm

作品材质:不锈钢 调光膜 亚克力 美术纸

作者姓名:高雅桉

指导老师:王    中

 

 

作品简介

我自2015年开始一项公共艺术计划,通过面对面交流,我用自己的故事交换世界各地人的故事。目前我已经收集了52个人的故事,叙事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拥有不同身份、性格和经历。每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我铭记一生。交换的过程满足了人的情感需求,并将爱、信任和分享的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调光膜的变化传达了我与叙事者飘忽不定的关系,并在图片背后设计不同的故事线将我收集的故事记录下来。没有相同的故事线,正如每一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的。 

 

作品背景

叙事公共艺术计划:起源

2015年,我在荷兰鹿特丹达库宁艺术学院做交换生的时候开始这项公共艺术计划。在鹿特丹,一河隔开南北两岸,南部被认为是贫困区、危险区、低教育低收入区,有45%的非西欧移民,16-55岁的人有46%感到孤独,超过55岁的人则有52%感到孤独,远高于鹿特丹平均孤单值(41%)。我想我作为一个外来者,如何从中立的角度去介入这个社区,挖掘他们内心的故事呢?当他们被一个陌生人问到要一个礼物,这个礼物是一个故事时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当他们愿意给我讲述故事的时候,会勾起他们怎样的回忆?他们会用什么方式讲述故事?

鹿特丹地图 图片源自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2013-Rotterdam.jpg鹿特丹地图 图片源自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2013-Rotterdam.jpg

法国社会学家MassMarcel认为礼物互换需要经历三个步骤:给予、接受、交换。我决定用我自己的故事搭建交流平台,给予陌生人一个倾听并讲述故事的机会。我通过这种方法在各个社会阶层建立起链接,用沟通让情感流动起来。随着时间的累积,我会收集更多不可预知的故事,这个交换和共享的行为将持续影响更多的人。

目前,我在7个国家收集了52个人的故事,他们来自20多个国家。各式各样的故事代表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经历。我不限定他们必须告诉我哪一类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源于他们的第一反应,有些故事基于我给予他们故事的情绪反射,有些故事是他们美好的记忆,有些故事愤怒,有些故事悲伤……

我拍摄下我和叙事者交换故事时手碰触的瞬间,记录下那一份彼此的信任。有的人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讲述故事,他们就用小礼物代替他们的故事,如一张照片,一个开酒瓶的工具,一个化妆包,一枚硬币。有些人的故事就一句话:“我喜欢空中翻腾。”说完,还在草地上给我表演一番。有些人给我讲述的故事只有几句话,有些人的故事长达7分多钟。在后期,我意识到录下他们的声音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讲述自己故事时的情感更能体现他们的性格特征。每当我听到他们的声音,我就会想起和他们在一起分享的珍贵时刻,无法忘记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故事。

印度谚语(IndianProverb)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一个事实我会学习,告诉我一个真相我会接受,告诉我一个故事我会用心铭记一生。故事对人影响深远。

 

叙事公共艺术计划:意图

我们常说:你想要得到什么,就要先给予什么。当人们在送出礼物的时候,会在潜意识中期望收到回馈。在斯堪的纳维亚和一些高度民主化的国家,价值交换通常以礼物的形式实现。给予礼物看似是自愿的,事实上也是约定俗成的。比如在法国,人们会在派对、婚礼、邀请宴等正式场合赠送礼物,并觉得是有义务的,被德国人所形容为:Revanchierenthemselves.(回报自己的行为)

遇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并通过故事把我自己和他们连结起来,不论他们的国籍、性别、身份、财富、样貌,我们在平等和开放的平台上真正敞开自己,进行个人故事交换。有些人为了给我更好的礼物,经过几天精心准备后才把故事告诉我,能让他们如此用心对待,是我当初开始这项计划时没有想到的。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离开社交网络上的虚拟交流,以这种面对面地沟通方式,敞开自己,与人建立更深的连结。

部分叙事者肖像部分叙事者肖像
 

叙事公共艺术计划:设计过程

在设计之初,我问过自己很多问题,如:故事必须用书的形式呈现吗?10年之后看书的人多吗?100年后我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述和阅读故事呢?什么样的材料可以作为故事的载体呢?如果把交换故事这个行为转换成公共艺术作品,是否能让更多人看到并理解交换的价值和意义呢?我是否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愿意诉说他们的故事,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呢?

设计过程一:

我尝试过很多材料,最初从各种试验中选择了蓝晒法印制图片,我非常着迷这种技法,因为印出来的图片会根据黑白灰出现抽象的表现效果,蓝色象征着平静和忧伤,它安静地承载丰富多样的叙事图片,并蕴含着我可能再也见不到这些叙事者的悲伤。之后我用丝网印刷将叙事文字印在图片背面,文字的排版顺着图中手的触碰方式交织在一起。这样观众既可以看到图片,也可以阅读背后的故事。当作品在鹿特丹南部最古老的故事房子Verhalenhuis展出时,有一位老者给我的建议是:作品很漂亮,寓意很深,但是可读性不强,一方面文字太小,另一方面顺着手势的字的排列虽有美感但是给读者的阅读增加了困难。

初步成果 作品尺寸150cm x150cm  x 300cm初步成果 作品尺寸150cm x150cm x 300cm
初步成果 作品尺寸150cm x150cm x 300cm初步成果 作品尺寸150cm x150cm x 300cm

 

设计过程二:

我最终选择的材料是透光膜,这种材料普遍应用于办公室或洗手间,通过透明和不透明间的变幻用来保护隐私,透光膜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是不透明的,当接入电源后会变成全透明。圣何塞机场永久公共艺术作品ecloud就是用上千片透光膜组成,悬挂在天花板上。在作品旁边有一块电子屏,显示各个城市的天气状况,悬挂的透光膜通过变幻晶体的透明度对应显示世界各个城市的天气状况,晶体在阳光下的变化非常夺目,具有很强的在地性,体现了机场艺术结合科技的主题。

交换的过程满足了人渴望被看见的基本情感需求,愿爱、信任和分享的价值通过这一行为传递给更多的人。故事具有私密性,我并不打算将故事一览无余呈现在观众面前,而用这种保护隐私的材料——调光膜传达故事的敏感和不确定性。当人进入环形展览空间,调光膜缓缓地在透明和不透明间变化,时而让人们看到图片,时而让图片消失在视线里,传递出我与故事讲述者飘忽不定的关系。我在图片背后设计不同的故事线,将收集的故事记录下来。人们可以在这里驻足阅读,并听到部分讲述者讲述故事的声音。没有相同的故事线,正如每一个故事都不可替代;没有相同的声音,正如每一种声音都独一无二。

正面图片与反面故事线示意正面图片与反面故事线示意
正面图片与反面故事线示意正面图片与反面故事线示意
展览现场 作品尺寸360cm x 360cm  x 300cm展览现场 作品尺寸360cm x 360cm x 300cm
展览现场 作品尺寸360cm x 360cm  x 300cm展览现场 作品尺寸360cm x 360cm x 300cm
展览现场 作品尺寸360cm x 360cm  x 300cm展览现场 作品尺寸360cm x 360cm x 300cm

叙事公共艺术计划:意义

以叙事为主线的公共艺术(如《纽约故事》)以网络宣传作为表现途径,也有以搭建构筑物叙事为主的装置艺术作品(如费城拉丁社区公共艺术作品《I have a story to tell you》)值得借鉴。我相信,我收集10个故事,50个故事,100个故事,1000个故事的时候,我的表现方式会不断改善,因为在不同时期我对这件作品的感悟和理解会有所不同。

有一点是非常确定的,这个公共艺术计划不会就此结束。我选择的叙事者是我渴望了解的陌生人,而接受我邀约并给我讲述故事的是同样尊重和信任我的人。这个计划的目的在于建立信任和分享,并使之得以延续。

哈佛曾花75年时间追踪波士顿724名男性,最终得出与人群联结更紧密的人更幸福。我希望在继续这项公共艺术计划的过程中可以构建健康和快乐的社会连结,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幸福和分享的乐趣。

非常感谢王中导师对我此次毕业创作的悉心辅导,感谢武定宇老师、李震老师、熊时涛老师的帮助,感谢家人和朋友们的鼓励及大力支持,感谢所有信任我并与我分享故事的朋友及陌生人,祝福你们!

 

 责任编辑:一颗豆子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