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作品展

2018年12月20日 20:1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展览名称:国家艺术基金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作品展

  时间:2018年12月22日-2019年1月10日

  开幕式:2018年12月22日9:00

  地点: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

  开幕当天下午将会进行新时代全国高校数字雕塑探索与创新研讨会。

  时间:2018年12月22日14:00

  地点: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红厅”美术馆

  指导单位: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

  承办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科研产业处、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

  策划:刘兆武

  统筹:吴丹

  学术主持:韩文华

  研讨会学术主持:唐尧

  展览策划:王麒钧(项目负责人)

  学术支持: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术系

  深圳技术大学(筹)创意设计学院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

  西南交大建筑与设计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学院雕塑系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吉林建筑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吉林动画学院影视动画系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 公共艺术中心

  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

  前言:

  艺术与科技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得以不断进步的核心动力,科技推动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又为人类的蒙昧提供了无限的遐想。这些遐想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依据,科技则将由遐想所置换出来的幻象变为现实。人类的创造力是艺术与科学发展的主要前提,二者之间的最终目的是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中探寻真理的存在。艺术与科技组成的对话伴随着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时至当下这场对话依旧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繁杂的讨论空间以便寻找更加契合的语言体系。

  科技是艺术发展的物质前提,艺术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引。艺术并不是单纯装饰性技巧的罗列,它是一种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立场和态度的表达;而科技也并非单一的知识框架的积累,更是一种对包罗万象的自然事物的认知方式。

  3D科技已然成为当下最时尚的输出技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发展可能,它促使雕塑艺术这个几乎见证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艺术形式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飞速发展。3D科技与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项目的开展拓宽了雕塑艺术的纬度,为雕塑语言的形成提供了全新的实践经验,在这场工业制造与人文关怀并存的展示中可以体味到开创性的文化意义。3D科技与写实雕塑人才培养只是一个发源地,由此而拓展出有关艺术和科技创新的新场域,这次展览是一群拓荒者的思维市集,虽不能完整的溯源人类文明发展历史,却可以桥接当下与未来多种对话空间。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我们发现了学员们坚守着探索艺术和科学的初衷,同时也建立了学员独特的观察方式与思维模式,这些远比机械地学习知识和无休止的训练技能显得更为重要。3D技术或许不是未来雕塑艺术发展的全部,但一定会成为全新的视觉线索和重要的社会议题。

吉林省3D艺术实验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3D艺术实验工程研究中心

  部分参展作品:

《流光之恒——石文》王麒钧 32x35x33cm 材料:尼龙《流光之恒——石文》王麒钧 32x35x33cm 材料:尼龙
《笼子里的天马》韩文华 20x20x40cm 材料:尼龙《笼子里的天马》韩文华 20x20x40cm 材料:尼龙
《冥王与冥后的皮囊》张盛46xx175x105cm材料:光敏树脂《冥王与冥后的皮囊》张盛46xx175x105cm材料:光敏树脂
《新时代全家福》王天娇 70x55x40cm 材料:光敏树脂《新时代全家福》王天娇 70x55x40cm 材料:光敏树脂
KUKA七轴雕刻机器人KUKA七轴雕刻机器人
《女人体》刘晔14x32x57cm 材料:光敏树脂《女人体》刘晔14x32x57cm 材料:光敏树脂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