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ECHO丨薛方明油画展在汉威国际艺术中心开幕

2018年12月29日 21:4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8年12月29日下午,“回声 ECHO 丨薛方明油画作品展”于北京汉威国际艺术中心揭幕,展览由北京汉威国际艺术中心馆长张思永策划。展出艺术家近年创作的摇滚题材油画,他的作品注重整体氛围的把握,着力营造人物于舞台环境及声音现场的个性化刻画,重视所纪录的人物在社会生活的身份特征与经典形象的特定的视觉化塑造,通过有形的笔触与光影的重构,以时间梳理与主题事件为研究线索,展现了广受关注与话题讨论的时代人物的专业形象,从而传递出创作者本人对摇滚乐主角及摇滚音乐人的特定文化群体的社会性思考表达。

海报海报
嘉宾合影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嘉宾合影
艺术家薛方明、策展人、汉威国际艺术中心馆长张思永艺术家薛方明、策展人、汉威国际艺术中心馆长张思永
艺术家薛方明与中科院博士生导师 陈涌海教授艺术家薛方明与中科院博士生导师 陈涌海教授
艺术家华庆、齐济合创机构总经理张永溪、北京汉威国际艺术中心馆长馆长张思永艺术家华庆、齐济合创机构总经理张永溪、北京汉威国际艺术中心馆长馆长张思永

  “欣赏并喜欢方明画的人往往是被他作品中强烈的视觉符号和色彩张力所打动。特定的摇滚图式、炫目的光感、不确切的人物表情、台上的耀眼与台下的晕暗对比、歌手与观众的非具象场景的主观安排,增加了画面的玄妙之境,留给了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映射着作者长期对摇滚的某种寄托情怀和对往日追梦的重现,对音乐节奏感的冲动与宣泄,是作者生存状态与音乐的悄然碰撞的延续。音乐是方明认识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把神圣而崇高的音乐转换为绘画是对艺术崇高的赞美,把西方摇滚乐通过写意的手法展现出来,是洋为中用、移花接木的探索与融合的体现,是对中国美学思想中以形写神、不似之似、情景交融审美境界的追逐与崇尚。

  咬定摇滚不放松,任你东西南北风是方明的从艺态度,甘于寂寞的坚守,不为人知的忍耐的艺术状态磨砺了方明坚柔而默然的性格。注重积累,扎扎实实地画画,使他一路走来从不被干扰。摇滚系列成为他几年来一条主要的艺术线脉。是作品的形式语言一遍一遍的反复锤炼,才使得一幅幅作品的内涵得以自然闪现和升华。无数的疑惑被解惑,无数的心得体会通过作品得到诠释。走自己的路,与固有的艺术形式拉开距离,保持独立的艺术面貌,坚守个性的魅力是方明一贯的艺术宗旨,他深知当一种艺术开始向另一种艺术模仿的时候艺术就开始走向没落了,但如果拒绝向其它艺术学习时就又落入了僵化的俗套。触类旁通,博采众长,走中西融合之路,西为中用,洋腔中唱,杂交产生艺术新品种正是方明的选择和探险之路。油画并非中国本土语言,但油画融入民族根脉和传统的美学价值观同样具有当代性。当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格局的时候,文化必须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即本土性。

  艺术有两类,一类娱人耳目,一类震撼心灵。方明的艺术属于后者,在当今艺术星空呈现繁星似锦的当下,方明必定是一颗冉冉升起并将成为璀璨夺目的新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辉

“回声 ECHO 丨薛方明油画作品展”艺术沙龙现场“回声 ECHO 丨薛方明油画作品展”艺术沙龙现场
“回声 ECHO 丨薛方明油画作品展”艺术沙龙现场“回声 ECHO 丨薛方明油画作品展”艺术沙龙现场

  “他与摇滚的缘分似乎是先天铸就的,追求自由、释放心灵、揭示思想,都在他的性格和愿望之中。他要呐喊,只不过他的呐喊不是唱,而是画。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听,而是看而已。表面上,他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演出现场,每一个笔触都是一个独立乐音,每一根线都是一个强烈节拍。实际上,他画的是他自己,是他心目中的那个铿锵的现实结构和缠绕的梦想空间。他在广阔的绘画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之地,也许让他激动和兴奋的,原本就不是摇滚乐的声音或者内容,他中意的是那些振奋人心的、醉生梦死的“瞬间的现场”;扑面而来的红色,凝固压抑的灰色,令人窒息的纠结,无时无刻的笼罩,所有这些听觉和视觉的混合因素,都能让薛方明的大脑亢奋,让他内心疯狂。他用形态挤压,用笔触发泄,也用色彩去撞击。摇滚乐现场所有的视觉因素,都被他收入眼中,为他所思,为他所想。他真的太喜欢画摇滚乐了,因为在这里他找到了聆听与观看的最终的共鸣,也找到了声音与形象的最终的回响。他在色彩中捕捉沙哑,在光影里表达洪亮,他让我们看见了摇滚音乐,也让我们听见了摇滚绘画,他既拓展了音乐,也拓展了绘画,他画的比唱的要好听。”

  ——油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木

  “印象当中方明是从本科毕业创作时开始画摇滚的,是很大的一组四联画。画的是唐朝乐队演出的场面,每联画一个乐手激情的表演。画面色彩强烈,肌理厚重,视觉效果很是强烈。方明比我低一届,他毕业展时我已离校,所以没有看到这组作品在毕业展时的效果,不过据说反响很好,在他们那届是很突出的。我能感觉到本科时期的毕业创作给了方明很大的信心,记得那时他和我谈起毕业展览现场情况时激动地说,“还是要画大画,要有视觉冲击力”。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他,还要继续画摇滚吗?画了这么多年不觉得烦吗?他总是一笑。看似执拗,其实是他对于绘画艺术清醒的认识。绘画语言的建立对于画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情,方明的清醒之处在于,看似这十几年偏执于摇滚这一单一题材的表现,其实是抛弃了题材内容对于绘画本体语言的干扰,能够静下心来不断试验反复尝试,从而建立起属于他个人的语言体系。”

  ——李小光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插图作品曾获第11届全国美展金奖

艺术家薛方明 接受媒体采访艺术家薛方明 接受媒体采访

  创作回顾   文/薛方明

  我与摇滚乐结缘是在进入美术考前班学习的1994年秋天,受限于生活的环境,之前对摇滚几乎一无所知。最初听到亦有些反感,觉得太嘈杂,但很快就喜欢了。那时崔健、唐朝、魔岩三杰、黑豹等乐队的磁带已遍布大小音像店,郑钧的《赤裸裸》刚刚推出,风头正劲。当年的12月,我可能还在学习班或家里练着水粉静物,并不知道一群很牛掰的人登上了红磡的舞台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两年后的秋天,我考入到师大美术系,之后才在系里的电视上看到了同学播放的光盘中的94红磡演唱会,那种震撼是必然的,但现在已不想描述当时的情景。

一种态度 60×80cm 油画 2016一种态度 60×80cm 油画 2016

  我是性格比较温和平静的人,或许是性格互补的需要,在绘画和音乐上喜欢极度表现、强烈的风格,这似乎是天生的,并非刻意培养。记得97年在中国美术馆的素描展上看到夏俊娜画的超大尺幅、表现性极强的素描《老人与鸟》,我兴奋异常,观摩许久不愿离去,完全契合了我的内心追求。大学的时光常常是在课上课下大声响着录音机的画室度过的,同班和上下届都有极喜欢摇滚的同学,甚至有人自组乐队在楼道里排练。大二时记得有段时间每天双面循环在小录音机里连续听唐朝1超过了一个月,这在我见到丁武老师时曾跟他提起过。

黑白镜头 50×75cm 油画 2011黑白镜头 50×75cm 油画 2011

  大四毕业创作时,我构思了一段时间,决定表现唐朝乐队在红磡的演出场景,素材那时只能从录像中找,我用VCD机在电视上定格下需要的画面,然后用相机拍下来,常常为了定住需要的那一帧而反复数次,时至今日我还保留着那一沓用胶卷洗的照片。这幅创作共历时五十多天,用四个两米乘八十(厘米)的四联形式表现了四个人的经典演出动作,由于素材原因,我在老五的身上移花接木地画了讴歌的腿。画面没有把四人画在一个共同的空间里,而是采用了四联独立又有交错的空间形式,后来表现鼓手的空间不够,又在中间两幅上面各接出一块儿,最后全画形成一个“凸”字型。这幅画尽管现在看来有些刻板,但当时得到比较好的反响,获得了全班最高的成绩和毕业留校的机会,原因可能是之前的毕业生几乎没有采用过这么大的尺幅和这种非写实的绘画形式吧。

  那届毕业展是在市博物馆举行的,记得省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时我说,这是本科学习的终点也是以后创作的起点。后来果然没有食言,毕业后不论在怎样的环境,我都在摇滚这个题材上一路画了下来,至今日,有两米多的大幅也有几十公分的小画,画了约有油画三四百幅,无法确切统计。

RED STAR 40×30cm 油画 2016RED STAR 40×30cm 油画 2016

  毕业后我到唐山的一个中学任教,工作之余坚持画画,限于环境,开始画的尺幅都不太大。2001年,画的一幅老鹰乐队的演出场景入选了中国美协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油画大展”,这也给了我很多信心。2004年,把这两年画的九幅同样大的小画组合成一个《欢腾组画》参加了那届的全国美展地区选送展,获得了唐山市油画唯一一等奖和河北省铜奖,画送到广州后遗憾没有入选全国美展,或许是主题太偏离主旋律了吧。

鼓手 80×100cm 油画 2015鼓手 80×100cm 油画 2015

  2002年结婚后我决定考研,对于外语几乎零基础的我来说困难可想而知,我开始自学日语,刻苦准备,其中辛苦自不必说。几次挫折后,终于在2006年6月收到清华美院的录取通知书。

  读研究生期间,我有了更充分的画画时间,能经常参观美术馆、798、美院的一些展览,也丰富了我的眼界。摇滚仍是我主要的创作题材,这期间画了老鹰乐队、何勇、信乐团火星演唱会等一些作品,素材是来源于影像、书刊和网络。随着创作经验的积累,也不断出现一些创作上的困惑,我常常绞尽脑汁地思索下一步应该怎样去画,而导师陈辉老师和李木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指导与帮助。2007年11月,在暂时厌倦了用色彩表现后,借鉴了水墨的一些因素,我用黑、白、灰等颜色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参考枪花乐队1992年在东京的演唱会影像,用每幅都不大的尺幅,画了一组这场演唱会的场景。黑白的体验仿佛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画法。这组作品也得到了陈辉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一直到2008年5月份,共画了36幅,这就是我研究生毕业创作《追忆1992—枪与玫瑰》系列。后来其中6幅组合在一起作为组画获得了2009年大东方当代油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这个系列在研究生毕业后又延续画了一段时间。读研究生期间,作品也入选了美协主办的第20届新人新作展、建军80周年美展、风景风情油画展及“艺术中国”等一些展览,并于2008年3月在798千年时间画廊举办了首次个展。

  研究生毕业后,我到河北理工大学(现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担任绘画专业教师一直至今,因教学需要也画一些静物、风景作品,完成教学工作之余,有较固定的时间从事创作,每年也参加一些展览,并于2009年度加入了中国美协。

红色的贝斯手 80cm×60cm 布面油画 2017红色的贝斯手 80cm×60cm 布面油画 2017

  近十年间我陆续画了很多国内外不同的乐队,如崔健系列已29幅、林肯公园17幅、皇后乐队14幅、蝎子乐队约二十几幅,94红磡系列84幅等,其他有夜愿、涅槃乐队,乔•邦维、比利•乔(绿日)、意大利Octopuss乐队、窦唯、唐朝、朴树、新信乐团、二手玫瑰、纪斌、酒鬼乐队、迷笛等音乐节中的一些乐队及一些我不知道名字的乐队或乐手等。也有一些是应喜欢某乐队的网友要求而画。当然,苦于没有合适的素材,有些著名的乐队或摇滚音乐人尚未能出现在作品中,希望慢慢去丰富。

时代的晚上 117×80厘米 油画 2010时代的晚上 117×80厘米 油画 2010

  崔健对于中国摇滚的意义无需我多说,在2007年我首次画了崔健的形象,那是一个竖长的构图,表现崔健在2006年沈阳“如果再来二十年”演唱会演出的情景,这幅画入选了当年11月的北京文博会“艺术中国”画展。但出于对这张画张力的不满意,2008年将此画人物部分放大,再次画成更大尺寸的一幅,取名为《摇滚领袖》,后获得当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风景•风情”全国油画人物画作品展”优秀奖并被收藏。受研究生时毕业创作的影响,2009和2010年我延续用黑白单色画了几幅崔健的形象,这几幅作品尺幅都不太大,画面处理朦胧,力图表达一种对岁月的怀旧。有感于崔健在汶川地震后的赈灾义演,2010和2011年画了几幅崔健在此次演出中的场景,以此表现摇滚人身上所体现出的社会责任。其中的一幅《超越那一天 》曾两次入选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在广州美林美术馆展出后被收藏。

辉煌日 — 94‘红磡辉煌日 — 94‘红磡

  2011年初,在重看了94红磡演唱会的视频后,我决定用一个系列油画来展现这场演唱会中的经典场面,于是着手创作“94红磡”系列,至2014年4月完成油画81幅,在这组作品中,由于画幅较小、我力图不是只通过脸部,而是通过整体特征去把握每个人物的形象,有时为了整体需要会舍弃五官的刻画,重神似不重面面俱到,通过急促的笔触刀痕展现人物的激情,同时尽量不改变原有场景,还原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印象。2014年10月,我自费出版了这个系列作品的画册。得到千年时间画廊张思永老师支持,11月22日下午,“纪念日”薛方明油画作品展在798艺术区开幕,当天下午,当年红磡演唱会亲历者:何勇、刘义军、周凤岭、余伟民等音乐人及马培、陈劲等圈中好友及张炬的姐姐马红艳女士委托的朋友到场祝贺,参观了展览并一起用晚餐。11月23日下午,在马培老师邀约下,在后海某茶馆与窦唯老师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会面聊天。12月4日下午,丁武老师及家人参观了展览,并在参观后一起小坐。展览历时56天,于2015年1月16日结束,取得较好反响。

辉煌日 — 94‘红磡 50×75cm 油画 2011辉煌日 — 94‘红磡 50×75cm 油画 2011

  创作水平和境界的提高仍是我的追求,作品能入选展览会由衷的感到欣慰,我所画的摇滚题材油画,素材均来自于影像或图片,但我认为它的意义是区别于图片的,绘画中的每一个笔触和刀痕都饱含了我对摇滚的热爱,我在运用画笔和画刀时常常充满疾速,这种速度感更容易传达出摇滚的激情。我所画的摇滚人物都是处于正在进行的演出中,据我所知,国内还没有油画家长期致力于摇滚演出现场这个题材的创作,虽然自知天分和能力有限,我仍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去小小的弥补一些这个遗憾,为多元的绘画增添一抹独特的色彩。

  尽管喜欢摇滚的朋友很多,但摇滚乐在中国仍是小众音乐,曾被视为“洪水猛兽”,所以这些作品在参展和市场上常常遭到冷遇,今年5月的清华校友作品展就以题材敏感为由拒绝了我提交的表现崔健及乐队成员演出的四幅作品。但我对摇滚的热爱仍在,并未因此心灰意冷,也早已习惯了展览的落选,尽管工资有限,但我不是职业画家,不用靠卖画为生,还能坚持去画,希望这份情怀能更久的持续。我赞同摇滚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说法),希望生活中能更多的体现出这种精神,做事有正气、有血性,而不要媚俗、虚伪地去生活。

沉谜 90cm×60cm 布面油画 2017沉谜 90cm×60cm 布面油画 2017
独奏吉他手 120×80cm 油画2016独奏吉他手 120×80cm 油画2016
对话 75×50cm 油画 2016对话 75×50cm 油画 2016
黑白镜头2 50×75cm 油画2011黑白镜头2 50×75cm 油画2011
回望 75×50CM 布面油画 2017回望 75×50CM 布面油画 2017
蓝色夜幕 80×120cm 油画2016蓝色夜幕 80×120cm 油画2016
如果再来二十年 120×80cm 油画 2015如果再来二十年 120×80cm 油画 2015
伤逝 75×50cm 油画 2014伤逝 75×50cm 油画 2014
速弹禅师75×50CM 布面油画 2016速弹禅师75×50CM 布面油画 2016
信 50×75cm 油画 2012信 50×75cm 油画 2012
娱乐江湖 60×80厘米 油画 2015娱乐江湖 60×80厘米 油画 2015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