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元百年:从窑洞走来的他用画笔和刻刀参与现实

2019年10月18日 09:24 澎湃新闻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10月16日,“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版画、素描、水彩作品共计243件组,以及家属珍藏的文献与历史照片,是对古元先生的艺术创作的详细梳理。

  “古元画展”——展览标题直接使用了古元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展览亲自手写的标题。策展团队努力去还原古元,用古元喜欢的,最便于百姓看画的方式去呈现古元画展。展览用如今能寻到的小磁铁钉,模仿延安时期用酸枣枝刺钉画的感觉;展陈方式采用亲近工人、农民的俭朴的“阅报栏”形式;作品遵照原画托裱原封不动地展出。本次展览展期至11月26日。

  展览标题直接使用了古元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展览亲自手写的“古元画展”

  《结婚登记》 古元

  古元先生是中国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今年适逢古元先生诞辰百年,中央美术学院将其纳入“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系列,举办“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学术展览及研讨活动,系统梳理古元的重要艺术创作、学术及教育成就。

  展览作品

  展览开幕当天,中央美术学院也组织了研讨会。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在致辞中说:古元先生早年怀着革命理想,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用画笔和刻刀表现中国军民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从“小鲁艺”到“大鲁艺”,他扎根在陕北的土地上,真正地生活在人民中,创作了一大批现代版画史中的经典之作。新中国成立以来,他以宽阔的视野、抒情的笔调和质朴的艺术语言,描绘祖国的壮美山河,表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采,讴歌崭新的时代风貌,创造了新中国后的一种新的视觉样式。古元先生的一生始终践行着“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方法和“为人民服务”的艺术理想,他的生命与中国现代版画事业、中国美术事业和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堪称人民的艺术家。

  古元先生学生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原版画系主任宋源文先生在致辞中深情回忆了上学期间受到古元先生的指教。古元先生常说,“艺术就是要从普通生活中发现美的有意义的东西,这种东西可能人人都见过,但不一定被发现,你发现了,用你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古元先生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学生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宋源文感言,“一个是发现,一个是表现,看似简单,其中的学理太深奥了。我再三思考,要学只能学先生走过的艺术道路。”

  观众观展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版画系主任王华祥谈到,古元先生一生对艺术勤勤恳恳,耕耘不辍,他的“真”使“假”无处循形。王华祥深感一个为中国的版画史留下那么多精品力作的人却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古元先生以他的言传身教,启示着我们:艺术家要朴实,朴实才可能接近真,只有真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要关心社会思潮,关心和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不能太注重“成功”与否,否则就与“古元精神”背道而驰了。

  观众观展

  古元先生家属代表古安村讲述了父亲古元唯一一套延安版画能够保留到今天的故事。古元先生从1938年到1946年在延安创作了约200多件版画作品,抗日战争胜利后,古元克服重重困难将这套视同生命的作品带出延安,经历战火、动乱,一路辗转、历经磨难的这套延安版画,能够得以保存至今。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的前言中写道:古元先生早年即投身革命,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奔赴延安,以画笔和刻刀表现中国军民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描绘抗日民主根据地新的生活气象,创作了大批脍炙人口的木刻作品,为中国现代版画增添了崭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他以宽阔的视野和抒情的笔调讴歌崭新的时代风貌,表现壮丽的祖国山河和优美的生活家园,刻画人民群众新的精神风采。他的版画、水彩和素描速写都以清新明朗的语言传递了新的美学内涵,成为新中国美术视觉样式的重要标识。他艺术中的现实性、民族性和抒情性相统一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讴歌颂扬成为20世纪杰出的抒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扫雪》

  古元作品

  古元版画艺术的展览现场的展板上也刊出了徐冰谈古元的版画的文章,其中诸多观点颇切中要害,徐冰谈道:我在美院读书时,通过李树生先生讲授的《革命美术》这门艺术史课,我们了解了古元艺术的背景。但当时除了应付一门课,觉得与自己的画并没多大关系,在美院有先生讲艺术史论,有先生讲艺术技巧,但我总觉得中间还缺个环节,大部分学生毕业了也不能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我不懂古元是因为我不懂这个关系,不懂这个关系也就不懂艺术是怎么回事。把古元的艺术放在这个关系中才能找到更多的信息。

  古元那个时代之前的中国艺术之陈腐不用说了。西学东渐、社会动荡,到20世纪30年代艺术界更显出纷争的局面。“借西开中”的一支,讨论焦点大体限于借西方古典还是西方现代之争;“汲古润今”的一支,部分继续“海派”变法,部分做点西法中用的暧昧实验。这两支的共同弊病在于学术与社会脱节,陷于东、西、新、旧之法所占比重多少之争。岭南画家多有投身社会革命,虽然作品时有某些新物点缀或政治暗示,但其政治与艺术身份基本是分离的,画画时即是雅士,出现了少有的政治上激进、艺术上温和的分离现象。发生在国统区的木刻运动,以为大众、为人生的艺术主张,显示出特别的参与力量。

  古元作品

  这一支由于艺术目的的直接和紧迫,方式上“直刀向木,顷刻能办”,基本直接挪移外国木刻技法为时下的革命所用,实际还没有真正顾及艺术自身的语言问题。丁聪等文人对社会时弊做了犀利批判,基本属于用通俗手法表达其政治态度的个别现象。在众多的尝试与努力中,以古元为代表的解放区的一代艺术家,却在不为艺术的艺术实践中取得了最为有效的进展。艺术的根本课题不在于艺术样式与样式之关系,也不在于泛指的艺术与社会文化之关系,而在于艺术样式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艺术的本质进展取决于对这一关系的认识及调整的进展。

  古元作品

  实用主义的艺术,对艺术自身问题进行过于细致的改造和建设。它没有旧时代的腐朽气,也没有消化不良的西餐痕迹,是一种全新的、代表那个时代最先进的一部分人思想的艺术。由于这思想与人民利益相一致,它又是平易近人的艺木。这并非某些聪明艺木家的个别现象,而是以一种新理论为依据的,一批艺术家在一个时期共同工作的结果。作品也许还不精致,但观念却已极其精确和深刻,它具备了所有成功的艺术变革所必需的条件和性质。我始终都在寻找古元魅力的秘密,原来这魅力不仅在于他独有的智慧和感悟力,还在于他所代表的一代艺术家在中国几千年旧艺术之上的革命意义,不仅是其艺术反映了一场革命运动,更重要的是有价值的艺术家及其创作所共有的艺术上的革命精神,实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前卫”精神。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我始终不知道该如何称谓这种精神。把古元与“前卫”放在一起谈人们会不习惯,但说法不同,核心只有一个,即对社会及文化状态的敏感而导致的对旧有艺术在方法论上的改造。

  展览作品

  《挑水》

  当我明白了这一点时,我才开始懂得古元,才开始懂得去考虑一个艺术家在世界上是干什么的,他的根本责任是什么。才懂得试着去做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事情,并问自己怎么去做的问题:今天我们有像古元他们那时的明确观念和落脚点吗?有他们对社会和艺术的诚恳吗?我没有把握去回答,而仅有的把握是我知道了要去思考它。这时我的艺术才开始有了变化和进步。看上去离一种东西远了,却与它的灵魂更近了。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画笔刻刀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