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博展出贵潘家族收藏:从青铜重器到文人墨戏

2019年12月23日 08:5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明亮 

  苏州城东,花桥西堍的潘氏老宅,自乾隆五十八年(1793)以来,历经两百余年的风雨,岿然犹存。园中的三株古松曾经苍翠如盖,每到娑罗花开时,同道至好纷纷过访,或笑谈于松下,或联吟于花前。三松堂上,须静斋里,先后留下黄易、黄丕烈、潘世恩、顾文彬、潘祖荫、吴大澂等人的身影……

  2019年12月20日,“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在苏州博物馆开幕。展品分上下两期(2月3日换展)共展示70件作品,主要呈现以潘奕隽、潘世璜一脉的书画、书帖等收藏。

  自2016年起,苏州博物馆在其“清代苏州藏家特展”系列展中,陆续推出的“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2018年12月,苏州博物馆策划了“攀古亦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重点呈现了潘世恩、潘祖荫一脉的收藏。然而如果要提及“贵潘”的收藏脉络,实际是自潘奕隽、潘世璜父子开始的。区别于潘世恩、潘祖荫一脉热衷青铜器收藏,潘奕隽、潘世璜父子的收藏主要集中在传统文人的书画、字帖、古籍等鉴藏上。

  潘奕隽

  潘奕隽(1740—1830)字守寓,号榕皋,又号水云漫士、三松居士。

  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三十四年进士。苏州贵潘科名之显达,实际上由潘奕隽登科进仕才振起的。他诗文书画兼擅,书法工行楷篆隶,善画山水。有《三松堂集》、《三松堂书画记》及《三松堂墨刻》传世,其中《三松堂书画记》为其一生所收藏历代书画名迹的著录,集中体现以潘奕隽为中心的潘氏家族在乾隆、嘉庆及道光三朝的收藏状况,是潘氏书画收藏的初次总结和奠基。

  潘世璜

  潘世璜(1764—1829)原名世章,字黻堂,号理斋。乾隆六十年(1795)一甲三名。潘世璜在立足家族艺术品收集与艺术文献整理的同时,更关注苏州及其周围地区的收藏家及其收藏情况,他将所见作品写入《须静斋书画过眼录》中。

  本期[雅昌带你看展览]继续跟随展览策展人李军博士走进“贵潘”的收藏世界

  “本次展览是苏州博物馆‘清代苏州藏家特展’系列的最后一场展览,所以我们取名‘须静观止’这里面‘须静’来源于须静斋,‘观止’一方面对潘奕隽、潘世璜两代的收藏之丰富有叹为观止之意,另外,也是系列展收官之意。”李军表示,“提及苏州潘氏的收藏,人们都知道他们捐赠大克鼎、大盂鼎的故事。知道潘氏在青铜器收藏之丰,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对潘氏收藏的一个梳理,让更多人知道潘家有许多收藏值得去发掘、去认识,如书画方面、古籍善本方面等。本次‘须静观止’的特展则更聚焦于书画收藏。”

  须静斋

  “须静”为潘世璜斋号,是其收藏书画碑帖的地方。潘奕隽辞官归里后,四方文人以古今书画、图籍、碑版向潘奕隽一一探讨,潘世璜则随伺一旁,将所见所闻一并谨记,题为《须静斋书画过眼录》。

  展览现场

  范正国等题唐范隋进封柱国告身 卷

  宋(960—1279)绫本纵35.5厘米 横104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唐范隋进封柱国告身》卷,告身主体的字迹已经漫漶,但可贵的是,卷后有范正国、汪伯彦、章杰、王安中、吴升之、刘昉、宋瀚、程敦厚、周聿、马居中、赵奇、许忻、曾几、吕稽中、吕坚中、刘岑、赵戬、吴曾、谭惟寅、任希夷、曹鉴、高昌偰、钱大昕、潘奕隽、王鸣盛、陈銮、陆润庠、郑孝胥、丁宝铨、倪思宏、刘树森、丁怀棨、鲍典勋、黄以霖等三十多家、近三十段题跋,纵贯宋、元、明、清四朝,直至民国年间,流传有序,刘九庵先生曾撰文详加考订。《平生壮观》著录。1954年苏州范氏捐赠。

  “我们通过卷尾的提拔可以看到潘奕隽、潘世璜父子曾两度欣赏这件作品,乾隆五十五年的时候,潘奕隽就欣赏过这件手卷,二十五年后,潘奕隽又从范家后人那里借来这件手卷欣赏,在归还之前将日期写在了卷尾。”李军介绍到。

  鲜于枢十诗五札 卷

  元(1206—1368)纸本纵36.5厘米 横470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鲜于枢(1256—130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元大都(今北京)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簿。元世祖至元年间,以才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后改浙东省都事。工诗善文辞,书法成就最著。

  此卷收录鲜于枢《支离叟诗十首》(并序),以及与悦斋知府、澄虚真人、巡检吾侄等书札五通。卷后有王文治、潘奕隽题跋。曾经陆恭、汪穀等递藏。

  李军说:“鲜于枢的书法共分为六卷,这其中包括了鲜于枢罕见的小字书法,潘奕隽在提拔中表达了对鲜于枢作品的肯定,他认为鲜于枢的书法与赵孟頫不相上下,甚至比赵氏苍秀。这件作品后来流入日本,这次回到苏州之前已经在日本呆了200年了。”

  陆士仁、文从昌陆龟蒙祠图 册

  明(1368—1644)纸本 设色纵31厘米 横54.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表现园林系吴门画家的一大特色。陆士仁、文从昌描绘的是苏州陆龟蒙祠,置陈布景为文派画风,山水笔法雅致,不失文徵明遗意。前有潘奕隽题首,后有潘奕隽、江文凤、黄丕烈、韩是升、徐达源等题跋。

  “这件作品是黄丕烈和潘奕隽两位鉴藏家一起交流的实证,潘奕隽有2开的题跋,在其它作品中也很少见。从这件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出传统士大夫对江南书画的鉴藏方式主要是一种带有私密性的鉴赏交流活动。从装帧上看,这次展出的作品基本都是以手卷、册页为主,卷轴很少。”李军表示。

  改琦芳林秋思图 卷

  清(1616—1911)纸本 设色纵24.5 厘米 横1100 厘米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改琦与潘奕隽父子交好。嘉庆二十一年(1816)七月二十九日,黄丕烈与吴翌凤访潘奕隽,适其外出,遂由潘世璜陪至撷芳亭畔赏桂,留诗而去。黄丕烈因请改琦绘此图,以纪事。卷前由潘奕隽题引首,潘世恩题记。近代此卷经刘世珩、蒋穀孙、徐邦达等递藏。

  “这个手卷长达11米,但是在展示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将与黄丕烈、吴翌凤、潘奕隽也就是画面中相关人物的诗都展示出来。作为他们交往的实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李军表示。

  清塞诗集一卷

  (唐)周贺撰 (宋)李龏辑明刻本高22.5厘米 宽16.4厘米南京图书馆藏

  周贺,字南乡,初为浮屠,法名清塞,遇姚合而反初。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李龏,字和父,号雪林,另编有《唐僧弘秀集》。这本诗集每半页十行,行十八字。版心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全书收周贺诗凡四十五首,有清黄丕烈跋三则,其中言及潘奕隽、潘世璜父子过访。

  三松堂

  苏州城东潘氏老宅之中,有三株古松,故名三松堂。潘奕隽是清代苏州“贵潘”家族中出的第一位进士,《潘氏三松堂书画记》共著录潘奕隽祖孙几代所藏历代名家书画作品180件,其中绘画162件、书法18件。

  唐寅雨竹图 扇页

  明(1368—1644)金笺 墨笔纵18厘米 横54.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雨中的几株竹子,流露出苍翠欲滴之感。唐寅用浓淡墨交叠的方式,将前后景拉开以表现空间,前景竹叶墨色浓厚,后景淡雅水润,整体用笔灵动,趣味清新。左侧作者自题:“细雨萧疏苦竹深,茅茨高卧静愔愔。日高反把柴门锁,莫放人来搅道心。唐寅画意。”右侧文徵明题:“西斋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尘土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徵明题。”祝允明题:“凤舞三竿日,潮生一径风。风流文与可,今日在吴中。祝允明。”并钤“祝希喆”白文方印。《潘氏三松堂书画记》著录。

  吴历山水之川平乱阵 扇页

  清(1616—1911)纸本 墨笔纵17.8厘米,横55.4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此图系吴历为王时敏之子王撰所作。全图几乎只用湿笔淡墨,仅以浓墨点近树及苔点,清雅秀丽。潘氏《三松堂书画记》著录。

  赵孟楷书杭州福神观记 卷

  元(1206—1368)纸本纵34.2厘米 横797.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杭州福神观记》是一篇碑记,由著名文学家邓文原撰文,记述道教领袖张惟一委派崔汝晋重建位于西湖断桥一侧的福神观之始末。赵孟书此碑记于元朝延祐七年(1320),为晚年佳作。全文七百余字,字体主要取法李邕,用笔结字圆润浑厚,字势开张,功力非凡。当年应曾上石,唯此墨迹存世。卷后有清吴荣光、周寿昌、杨岘题跋。

  东林五君子手札 册

  明(1368—1644)纸本纵32.7厘米 横50.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收取明东林党人杨涟、魏大中、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五人手札共六通,内容多为日常候问往来之事,其中杨涟一札提及汪文言在狱中惨遭刑讯,而自己被诬指受贿。按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专权,为诬指杨涟等人受熊廷弼贿赂,将汪文言下镇抚司诏狱,严刑拷打,迫令其指认杨涟,汪文言遍受酷刑,始终不屈,四月死于狱中。六月,杨涟下诏狱,七月底被迫害至死。据此,可知杨涟此札当写于天启五年,最多半年之后,杨涟即身死。册后有彭绍升、汪缙、蒋士铨、罗有高、潘奕隽、潘遵祁题。《过云楼书画记》著录。

  黄道周小楷赵文毅公文集序 卷

  明(1368—1644)纸本纵28厘米 横184厘米常熟博物馆藏

  序文高度赞颂赵用贤刚正谏直、不畏权贵的高尚品格,以及务实求真的治学精神。通篇神融气贯、精丽流畅,用笔刚拙而有秀润之气,尽显纯熟俊美的风格。款署“崇祯丁丑(1637)九月漳海后辈黄道周顿首序书”。引首为钱泳于道光元年(1821)三月所题,拖尾依次有道光元年(1821)吴县潘奕隽、石韫玉,同治七年(1868)常熟杨沂孙、八年(1869)常熟杨泗孙,民国二十一年(1932)常熟姚宗堂、二十五年(1936)江宁邓邦述六跋,并有张元济《题邹忠介公书赵文毅传并书后黄忠烈公书公集序墨》古风一首。该卷历经赵用贤裔孙递传珍藏,1988 年由赵用贤十二世孙赵士果的夫人王宝善捐赠。

  淳化阁帖 册

  宋拓纵34.5厘米 横39.2厘米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本帖所收为《淳化阁帖》中王羲之书法的草书部分,清初为吴中缪氏收藏,后归蒋氏赋琴楼,王文治为之题签。潘奕隽曾借阅欣赏半月之久。后转入潘氏亲家陆恭松下清斋,再归潘氏须静斋,册中印记历历可数。此册首尾有潘奕隽、彭绍升、王文治、顾莼、陆恭等人题跋。1987 年利氏北山堂从纽约苏富比拍卖行购得,转赠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庋藏。

  兰亭续帖 册

  宋拓纵32.3 厘米 横39.8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帖现存两册,为宋代摹刻石拓本。据南宋陈思《宝刻丛编》考证,共六卷,淳熙年间刻于越州(今浙江绍兴)。此帖摹刻精严,有明王世贞、董其昌,清王文治题跋,曾经高士奇、王翚等人收藏。

  春草堂定武兰亭 卷

  宋拓纵25.4厘米 横61.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系定武旧刻,摹勒精工,因其无游似题署,而有别于他本“游相兰亭”,多为人所忽视。清乾隆六十年(1795)宋葆淳获此本于扬州,延诸名家题跋,又携至岭南上石,方显于世。后曾藏钱塘王养度春草堂,故名“春草堂本”。王氏之后,又经徐渭仁、黄芳、王有龄、合肥龚氏、罗振玉、朱翼盦等收藏,于1956 年入藏故宫博物院。

  内签小楷书“定武兰亭五字未损本春草堂珍藏蒙泉题签”。又小字补识“此九字不全本也蒙翁标题误”。后有翁方纲、宋葆淳、陈焯、陆恭、钱伯坰、吴荣光、刘镛、朱昌颐、何士祁、伊秉绶、王养度、吴修、顾文彬等跋二十三段。杨能格、孙星衍、胡长庚、阮元、秦恩复、王仁俊、黄以霖等观款七则。鉴藏印:“雪轩审定”“黄芳私印”“王有龄印”“紫珊审定”“宋葆淳印”“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图书印”“子子孙孙永宝用”“赵氏孟林”“梅花书屋珍藏”“是本曾藏宋葆淳家”“忠孝传家”“王氏梅花书屋珍藏金石碑版书画印信”“子孙宝之”“王氏珍藏书画印”“伊秉绶印”“上海徐紫珊考藏书画金石书籍印”“蒙泉秘笈”“宜子孙”“曾流传在钱塘王蒙泉春草堂”“荷汀珍藏”“约斋曾观”“陈焯印”“珍秘”“春草堂印”“徐紫珊秘箧印”“翰墨清赏”“上海徐紫珊鉴藏书画图籍印”“王氏春草堂珍藏书画印”“吴荣光印”“晋府图书”等。

  四梅阁

  潘遵祁是潘世璜之子,潘奕隽之孙。四梅阁为潘遵祁所建。其继承家风,在光福营造香雪草堂,并另构四梅阁,以储存外祖陆恭收藏的扬补之《四梅图》卷。后历庚申之乱,晚年顿悟,遂将所藏珍品陆续让售,大部分归于顾氏,在《过云楼书画记》中有迹可循。

  展览现场

  赵左望山垂钓图 轴

  明(1368—1644)纸本 设色纵132.3厘米 横3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采用一河两岸式构图,近景处的临水坡岸上,林木掩映,一位文士正临窗而坐;中景水波荡漾,芦苇丛生,一人正持竿垂钓,扭头遥望远山;远景处山峦连绵,云气缥缈。作品画法继承了黄公望和倪瓒的传统,远山类赵孟《鹊华秋色图》之华不注山。全图主要以水墨绘成,墨色清润,设色淡雅,只以淡赭和花青略加点染,使画面极具古雅之趣。作者自题:“垂钓有深意,望山多远情。己未夏日,赵左。”下钤“赵左之印”“文度氏”二印。己未即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赵左时年47 岁。《潘氏三松堂书画记》著录。

  史忠杂画册

  明(1368—1644)纸本 设色纵29.4厘米 横39.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史忠(1438—1519),本姓徐,名端本,后改名史忠,自号痴翁、痴仙、痴痴道人,江苏金陵(今南京)人。其画作潇洒纵逸,不拘法度,大有元人风致,作品传世极少,此册堪称其真迹精品。此册本幅共十二开,前有史志功、潘奕隽题引首,后有黄丕烈跋。《过云楼书画记》著录。

  文徵明楷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册

  明(1368—1644)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此册前有文徵明墨笔白描老子像,后为文徵明作于六十八岁的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及作于六十九岁的小楷《老子列传》。全作结构严谨,出笔劲利,气机畅达,瘦而能厚,刚中寓秀。尤可称道的是自首至尾无一懈笔,无一率笔,可见功力的扎实和技巧的纯熟。

  赵孟頫行书南谷帖 卷

  元(1206—1368)纸本纵24.9厘米 横49.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帖为赵孟頫致友人南谷子的信札。南谷子原名杜道坚,字处逸,四十岁时出家为道,是宋末元初时著名的道士,在南宋与元朝都曾受到朝廷的封赐,与赵孟交善。此书沉稳浑穆,意态自然,整篇格调秀而见厚,是为赵氏精心之作。卷后有清人潘奕隽、赵魏、齐彦槐题跋。

  董其昌真草千字文 册

  明(1368—1644)纸本纵24.9厘米 横10.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千字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乃历代书法家争相创作之题材。以《千字文》为题材的书法创作以智永《真草千字文》最出名。董其昌此册《真草千字文》采用真、草交替,连续书写的方式,而非真、草对应,重复书写的方式,和智永《真草千字文》有很大不同,在用笔、结字方面也都表现了董其昌的审美个性,完全是一种创作。

  王鏊自书诗词 卷

  明(1368—1644)纸本纵33.2厘米 横288.3厘米苏州博物馆藏

  此卷为王鏊自书诗词卷,内容为六十自寿词与游览宜兴名胜诸作,各阕后标明所填词牌名。拖尾计有潘奕隽、韩崶、王世琛等人八题,其中潘奕隽三题,评此卷之书法瘦劲通神、诗亦疏宕入古。

  清中期的江南艺文世界处于一种中兴的状态。以家族为核心的诗人、画家们荟集其间,他们集群性交游宴集、赋诗作画,以巨大热情投身到种种艺文活动之中,将自古以来江南特有诗画相辉的艺文品格发挥到一个新的极点。作为诗文书画活动的延展的书画鉴藏在这一时期也重新被激活,特别是苏州地区,这一文学书画艺术创作的重镇,同时也是法书名画萃聚之地,鉴藏家与书画家共生,家族收藏日益兴盛。这其中,尤以郡中顾氏、潘氏、吴氏等家族最为著名。

  “清代苏州藏家特展”系列特展通过对清代苏州藏家藏品与文献的发掘与展示,在文物收藏的传承和历史变迁过程中,去还原清代中后期苏州的文人生活,感受传统文人的趣味,从中领略苏州的文化面貌。

  展品目录:

  (注:图文资料来自苏州博物馆)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书法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