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后再看西藏组画,陈丹青与时代节点

2021年05月13日 11:3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讯,2021年5月10日,“四十年再看陈丹青《西藏组画》”展览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揭幕。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主办,杨飞云担任学术主持,邰武旗策划。

四十年再看陈丹青《西藏组画》开幕仪式现场 四十年再看陈丹青《西藏组画》开幕仪式现场 

  展览汇集陈丹青在80年代创作的七幅油画《西藏组画》,以及该系列油画诞生前的200余幅速写手稿。

  杨飞云: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本次展览学术主持  杨飞云: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本次展览学术主持

  开幕式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杨飞云强调《西藏组画》对于中国文化价值与意义,“它所表露出来的那种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描绘,人对于最本质的真善美的追求,是永恒的。”

四十年再看陈丹青《西藏组画》展览现场四十年再看陈丹青《西藏组画》展览现场
四十年再看陈丹青《西藏组画》展览现场四十年再看陈丹青《西藏组画》展览现场
四十年再看陈丹青《西藏组画》展览现场四十年再看陈丹青《西藏组画》展览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绘画材料技法与修复研究室主任、本次展览的策划人邰武旗指出,《西藏组画》是中国油画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品”,它的生命力延续至今并且旺盛,直至今天,它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除了《西藏组画》和展出的部分手稿外,陈丹青先生的三篇文章特别值得一读。希望大家都可以亲自来现场看画,来一起感受。”

  四十年前

  他向流行主题性创作发起“挑战”

  成就艺术大转折

  《西藏组画》是1980年陈丹青的毕业创作在中央美院展出后外界给予的名称,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全画共七幅,于1979年至1980年间在拉萨和北京完成。最初陈丹青创作时并未对幅数进行预设,也没有想要作成“组画”,而是为了背离巨型的、单幅的、叙事的、主题性的创作模式,而一幅接着一幅画出《母与子》、《牧羊人》、《朝圣》……

洗发女 板上油画 54x68cm 1980年洗发女 板上油画 54x68cm 1980年
母与子 板上油画 53.8x79cm 1980年母与子 板上油画 53.8x79cm 1980年
康巴汉子 板上油画 79x55.3cm 1980年康巴汉子 板上油画 79x55.3cm 1980年
朝圣 板上油画 53.5x79cm 1980年朝圣 板上油画 53.5x79cm 1980年

  1978年首次来华的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览,深刻的影响到陈丹青,小幅油画中有情节但无故事,有画面但不一定是主题的描绘方式,让陈丹青开始决定用心用意地绘画,恳切的描绘出人物内心与画面的内容。

  “它既不是眼前见到的生活,也不是杜撰的未见过的生活,最好的莫如这印象中的生活。一个没有去过西藏的人画不出这些画;但当我真在拉萨时,我每日所见的又远不似我所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画都更像我回到内地后留在心目中的那个西藏。”陈丹青曾在自述中这样说道。

  最终,他摒弃当时流行的强烈主题性思想性的做法,直接描绘了藏民的日常生活,引起当时艺术界的强烈轰动和广泛的社会反响。他并未使用当时强调主题性、思想性的做法,而以写生的直接和果断描绘藏民日常的生活片段,此举开创了整体艺术创作的大转折时代。

  四十年后再看西藏组画

  陈丹青与时代节点

  在这七幅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牧羊人》,这幅作品是发表次数、引用次数、展览次数最多且影响最大的一件。《牧羊人》大胆直白的描绘了一对拥吻的情侣,一种纯粹的激情通过对人物的描绘跃然纸上,男人的背影强悍有力,女人的动作稍显僵硬却又带着一丝笨拙,整个画面的组合显得非常和谐,画中既没有政治意义,也不存在教条式的内容,是爱情主题首次出现在画布之上,毫不回避,毫不修饰。是当时创作中不同于其他作品的存在,如此更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牧羊人 板上油画 78.6x52.3cm1980年牧羊人 板上油画 78.6x52.3cm1980年

  四十年后,再看陈丹青与《西藏组画》,依然拥有着极高的艺术与社会价值,并持续地发生影响。

  在绘画领域,《西藏组画》直接引领了中国向欧洲正统油画溯源的风气,超越了当时苏俄油画的技法及美学的单一,虽然创作借鉴了法国乡村画派,但仍不失个人特色,色彩团块厚重,用笔稳健,同时陈丹青专注身边、眼下、非英雄非主题的真实生活日常。首次正面将绘画本身的快感放在第一位,自然地将革命主题绘画中粗糙的激情、单调的理想主义转化为深刻且浓郁的生命力。

陈丹青 藏女洗头草图陈丹青 藏女洗头草图

  不仅如此,这组绘画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反矫饰的真实态度,为国内85新潮及现代艺术运动埋下伏笔。在非绘画的领域中更能发现《西藏组画》的精神意义,作为当时新绘画的代表,《西藏组画》与同时期的新文学、稍晚的第五代导演的新电影一并构成80年代最为重要的文化图景。

  中国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大变化,实现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增长奇迹,中国当代艺术也获得巨大的发展,全面与国际语境接轨。

陈丹青 进城的夫妇 草图陈丹青 进城的夫妇 草图

  而在这场仍在继续的历史洪流中,陈丹青《西藏组画》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而“四十年后再看西藏组画”,正是想要构造一个探讨的空间,四十年之后,今天的人如何看待《西藏组画》?在四十年的进程中,它又有何意义与作用?当下的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这些意义?

陈丹青 牧羊人 素描草图陈丹青 牧羊人 素描草图

  邰武旗同时表示,希望本次展览可以作为研究《西藏组画》的开始,其背后还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值得持续关注和挖掘。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6月10日。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