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像•物•观——2021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毕业展”将于6月15日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雕塑分馆开幕。因广州新冠疫情防控需要,线下展仅对校内师生开放,线上展览将于6月22日开放。
此次展出的73件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来自具象雕塑、实验雕塑、公共雕塑三个工作室,创作方向各有侧重,分别以“像”(Image)、“物”(Object)、“观”(Sight)来概括。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数字科技强力加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加快了当代雕塑走向“泛雕塑”的脚步,“真实空间”与“真实材料”受到空前的冲击与挤压,这使得“发现雕塑的本质”又一次成为挑战。
面对被疫情重塑的世界,被科技加速的社会,雕塑专业教学也迎合时代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三个工作室的毕设作品在坚守各自的发展逻辑之下,既在与数字科技的联姻中衍生出新的状态,又呈现出彼此连贯、交叉、融合的特点。71位艺术青年以创造力为原生动力,通过多样化的媒介手段,将真切的社会体悟、丰富的个体经验凝结在作品中,对社会现实与问题现场做出回应与判断,在拥抱时代中成为时代的见证者,并以当代视野探索关于未来的多种可能。
像•物•观——2021•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毕业展览
展览时间 /
2021.06.15——07.01
展览地点 /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雕塑分馆
线上展厅 /
https://www.artvrpro.com/sspa(6月22日开放)
前言
“雕塑是在真实的空间和时间中对物质的操控”——现代主义运动以来,我们只能如此宽泛而本质地定义“雕塑”。然而时至今日,这个定义的有效性似乎又出现了问题。
全球化疫情加速了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与展示中的应用,至少在近两年的毕业创作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这一点,“数字化”或已成为雕塑的最新元素。与此同时,“真实空间”与“真实材料”受到空前的冲击与挤压,这使得“发现雕塑的本质”又一次成为挑战,而且是更复杂、更艰巨的挑战。人们总是试图去理解雕塑,但这似乎永远是一个持续的、没有终点的过程,或许,这恰是雕塑最迷人之处。
此次展出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来自具象雕塑、实验雕塑、公共雕塑三个工作室,创作方向各有侧重,我们分别以“像”(Image)、“物”(Object)、“观”(Sight)来概括,并将其作为今后毕业展览的固定主题。
对应具象雕塑的“像”,可理解为“人像”与“图像”,既是雕塑最原初的主题,也是对根本生命力与理想外貌的形式探索;对应实验雕塑的“物”,可理解为“物体”与“物质性”,是对人像传统主题的背离以及雕塑的“材料自觉”与“物性凸显”;对应公共雕塑的“观”,可理解为“景观”与“观看”,公共空间作为景观被塑造,而观看所邀请的除了视觉,还有身体与思想。
“像-物-观”的模型暗合了雕塑本身的发展逻辑,看似迥异,实则有着相因相生的内在连贯。三个工作室的毕业创作也是如此,具象雕塑在当下主动选择与观念的融合、与虚拟的碰撞;实验雕塑也未刻意剔除具象的基因,并向公共性、互动性延伸;公共雕塑似乎也越来越意识到具象与叙事的力量,不再仅执着于空间美学。
2021届本科毕业作品中所呈现的这种交融,或可显现出雕塑的某些封闭区间正渐趋消解,或可看作是三个创作方向相互关联又各自成熟的表现。也许,“像-物-观”的共生,就是雕塑本来的样子。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