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孺子牛 拳拳桑梓情》——观军旅书画家陈有杰《孺子牛画展》有感
文 / 著名评论家 阿林
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李白《咏石牛》
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田家词》 唐·元稹
2021年是辛丑牛年,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符号。作为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缔造者,牛的性格隐忍、负重、勤恳、真诚,不仅影响和塑造了传统的中国人格,也参与塑造了我们的文化品格。晴耕雨读,曾是多少人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并充实着,日子在土香与书香中不紧不慢地流淌着,人生的饱和度在不断充盈,传统的生命家园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浇灌。因此,牛的意义不只是美学意义上的,还是人格意义上的,更是文化意义上。数千年来,牛缔造和推动了我们古老的文化,对牛的特殊情愫渗透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
绘画中,画牛的艺术,流传已久。吾国最早见于汉画像石、画像砖,真正落到纸上,则要从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开始。《五牛图》是居于庙堂之高对民间的俯瞰,真切生动浑朴厚实,整体弥漫着一种神气磊落的田野之气。戴嵩用没骨画二牛相斗,场面写实,风趣新颖。石涛画《对牛弹琴图》,那是处江湖之远的文人曲高和寡的清高情怀的流露。现当代画家“师牛堂”主人李可染以牛为师,砥砺精进,画笔下的牛是一种灌注高度人格化的笔墨符号,继承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格,赋予其一种大壮的牺牲精神。
学习传承古今名家画牛艺术,师古而不泥古。当代著名军旅书画家陈有杰在仿临唐宋名家韓滉、戴嵩、李迪画牛,现代名家黄胄、李可染、张广画牛等作品笔墨技艺之基础上,闭关4个多月,潜心研究创作出《孺子牛画展》80余幅牛画作品,则予人一种别样的感动。观其牛画“三牛”系列和“牧童”系列作品,画面中丰富多彩的“牛趣”让人开怀享乐;读其“古先贤”糸列和“农夫”系列作品,不仅被画家自撰诗文之诗情画意所熏陶,内心更被一种久违的来自故园深处的浓烈泥土芳香给唤醒!
牛趣乐
陈有杰的牛画系列作品从表现手法上看,援书入画,骨法用笔,强调书写性,以线勾勒牛之轮廓,然后饱墨阔笔,三笔两笔,竖抹横涂,浓淡枯润,牛之结构、造型、筋骨血肉精神宛宛可见,畅快淋漓,极尽大写意之能事。体现了陈有杰先生高超的造型概括和提炼能力与笔墨驾驭能力。这样娴熟的画法,看似无意,实在是成牛在胸,没有仔细的观察与思考,没有成千上万次的锤炼,难成此貌。
陈有杰一如既往地对空白的运用得心应手。中国画讲求言外之意画外之旨,于无声处听惊雷。空白是中国画独特的语言形式,那实在是另一种“充实”,拓展了画面的笔墨语言,指向更加自由更为丰富之境。如《阳春三月》《牛娃浴水图》《天伦之乐图》等,牛的上半身只勾勒小部分,下面留白很多,给观赏者更多牛身正浸入水中游弋之无限想象空间。又如《牛年吉祥》《水牛赞》《学童放牛图》之牛尾中间留白,而尾须随势摆动,给人笔断意连之意象美感!
在陈有杰的画笔下,那些牛或黑,或白,或灰,或黄,一律都是重庆旱地之牛的形象,而非齐白石、李可染笔下南方水田之牛的形象,那是陈有杰所熟悉的。那些牛,或立,或耕,或牧,或行,或与牧童角力相向,或与少年耳鬓厮磨,或干脆各玩各的相安无事又彼此相顾,牛的各种动态、形容、表情、精神等随手拈来,无一重复,并与画中人物的行为动作有机融为一体,体现着牛与人的相亲相近,与土地的相互融合,充满浓郁的田园生趣。比如“牧童”牛画系列:《牧童乐归图》《牧童暮归图》《牛多财源广》《牛是农家宝》《对牛吹笛图》《学童放牛图》《牧童夜归图》《牧童好学图》《爱牛家兴旺》《笛声荡山涯》《夏凉图》《纳凉图》等等。
牛诗苦
鼻之柔也,以绳牧之。心之柔也,以道牧之。纵而不蹊人之田,其谁早服之。
----《画牧牛赞》 宋·黄庭坚
古代文人赞牛咏牛的诗歌比比皆是。“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等都表达了牛辛勤劳作,不求回报,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也传达了劳动人民对牛的尊敬爱护之情。鲁迅先生就有很多关于牛的名句:“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当代画坛中,能够如陈有杰把传统诗词、书法、绘画皆精修的是比较少见的,也因此,他的书画作品被喜爱者尊称为当代文人书画。关于牛,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陈有杰此次《孺子牛画展》展出的80余幅,就有以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的“三牛”作品,还有以“牧童”、“农夫”、“古先贤”为主题的另三大糸列展示。所有作品,陈有杰不仅有借古人或友人誉牛诗句,更自创撰写诗文长题或短跋拓印,使作品诗情画意并茂。
读其诗意,有对观赏者要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的鼓舞,更多的是以牛喻人,即对有着如牛般忍辱负重、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的社会最底层劳苦民众的深切同情,也包括对自己生肖属牛的父亲放弃城市市民身份回到农村劳碌一生的真切怀念!因此,其自创诗作很多,大多数都表达着深沉“苦意”,激发出观赏者对“人生味乃苦”的强烈共鸣!如三牛系列:《水牛赞》中“躬脊翻犁事日常,忍饥喘气度骄阳,扬鞭呵斥默无语,伏地耕耘垦大荒。”《牛的命运》中“整日犁田肩磨破,拓荒负重无松活,主人吃米牛食草,命运不同咋奈何。”《牛年吉祥》中“春始哞然一阵吼,千坡万壑变绿洲,荊条鞭挞甘屈辱,干草充饥不记酬。”等等。
牛情真
言为心声,画如其人。画家画画,画来画去都是画自己。陈有杰是极为朴素且胸怀古风之人,酣畅的用笔,淋漓的水墨,用笔墨书写的不只是牛,更是自己的生命态度,表达的是笔墨背后的那个真实的自己。
陈有杰是当代人物、山水、花鸟画名家,传统人物画讲求“传神”,其实,动物画也讲求“传神”,将动物作为人物画来画,近世李苦禅、郭味蕖、吴作人皆有深入实践,是基本约定俗成的美学范式。唯有具备“传神”二字,动物才能更与人性相通,更生动鲜活,更有生命感。陈有杰画牛系列作品中恬淡闲适的田园诗意和深沉通透的古典气息即自兹而来。如陈有杰牛画“古先贤”糸列作品:《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天地仁和》《老子悟道图》《大道至简》《老子骑牛图》《清明》《对牛弹琴图》等等,人物传神、牛儿亦传神,人物与牛儿亲近和睦,性情相通,生趣盎然。
我常常思索,当今画作繁多,为何有的笔墨是如此的感人,而有的笔墨却那样无情。大约要归结为一个词:真诚。真诚一点,真诚一点,再真诚一点,抛弃所有雕饰的成分,归于赤子,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托付给笔墨,托付给艺术,你就能获得艺术,你的艺术就能感动人了。如陈有杰牛画“农夫”系列作品:《垦荒牛》《阳春三月》《春耕贵如金》《春耕》《颂耕牛》《犁田谚语》《老牯牛》《谷雨》《春雨贵如油》《人勤春来早》等等。
但凡和陈有杰深交的人都知道,陈有杰是怀素抱朴一以贯之的布衣本色,他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理解以及对农民的同情、对自然的热爱、对土地的感恩、对天地的敬畏出发走向笔墨世界的。他画笔下的牛,有着别样的深沉的精神灌注其中。他得到的不只是笔墨的垂青,更有来自故乡原重庆市巴县元明乡三府村(现九龙坡区西彭镇)的山坡、丘陵和池塘、溪河的加持。陈有杰是一个恋家情结深沉的画家,夕阳西下的时候,月白风清的时候,空堂兀坐的时候,乱花纷谢的时候,夜雪飞舞的时候,常常是他忽然想家牵肠挂肚的时候,也是他艺术灵感贲张的时候。无论他走到哪里,他永远是那片土地的孩子。细读“三牛”系列作品:《舐犊之爱》《母爱亲情图》《孺子牛》《老黄牛》等等,其热爱家乡、报效桑梓之真情跃然纸上。
牧笛声声斜阳里,故园春深又一年。时间总是这样不经意地流逝,但敏感的艺术家却从中发现了永恒的意味。当我们被一种巨大的力量裹挟着,推搡着,踉踉跄跄地步入越来越发达的现代文明,进入缤纷照眼的信息化时代,融入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中,家乡变故乡,家园变故园,牛载着牛背上的牧笛声渐行渐远,牛已化身历史的存在,我们的乡愁就变成了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席慕容诗句)。距离产生美,大地上再平常不过的牛终于超越“力耕之牛”而上升为“美学之牛”。如其“牧童”系列:《难忘乡愁》《家乡老屋》《难忘故乡情》《难忘是乡愁》《牧乐思乡图》《清明》《夏收图》《牧乐图》《放牛娃》《小放牛》《顽童与犟牛》《卧牛听笛图》《牧乐自娱图》《不待扬鞭自奋蹄》《牛背横笛图》等等。
让我们一起走进陈有杰的《孺子牛画展》,循着牧笛声声,梦回故园吧!
2021年6月28日于渝州知虚堂
水牛黄牛系列
牧童系列
农夫系列
古贤系列
《牛年画牛话乡愁》
文 / 陈有杰
我从小生活在重庆农村,常割草喂牛羊与水牛共处结缘,13岁时属牛的父亲便教我放学后去学犁田,当时真还有点怕牛擂人,但长角大水牛温顺服从我的操作牵引,配合转来铧沟等口令,让我从小就学会了犁田。牛很通人性,它高大雄健浑圆的身躯,弯弯的牛角,坚忍勤劳的品格,憨厚驯良的眼神,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子鼠寒冬阴霾去,丑牛迎春转运来。人们对牛年到来充满期望,今逢12生肖牛年话牛赞牛,我心中更爱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著名诗句更萌发了我要学画牛的创作冲动,于是便先搜集各种牛的图画片诗文资料作写生构图,再仿临唐宋名家韓滉、戴嵩、李迪画牛,现代名家黄胄、李可染、张广画牛等作品笔墨技艺,抓住水牛、黄牛的形象特征反复练习,在线条虚实,笔墨浓淡,牛人聚散组合,力求形神皆备,人与牛互动情感交流,在“情″字上狠下功夫。
心中有牛,画牛学牛,每天挥毫耕耘创作不止,时而废寝忘食,闭门潜心研习也渐有所获。构图上匠心组合,拙笔以工带写,泼墨赋彩,多以水墨小写意,表现牛与牛,人与牛的同甘共苦,任劳任怨的情感,喜、怒、哀、乐与自然和谐相处,牧童与农夫他们虽劳作辛苦,但也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田园似的农耕生活。老子出关骑青牛等图,意在表现牛与古先贤道德经之道法自然,天地仁和的传统道家文化思想境界。
几个月创作画下来巳有作品80余幅,题名《孺子牛画展》,分为水牛黄牛系列、牧童系列、农夫系列、古先贤系列,借古人或友人誉牛诗句,自草撰诗文长题或短跋拓印,力求耐看细读有点诗情画意。
从古至今,画牛名家众多,我向前辈老师们学习,画自己心中的牛与感受,有感而发。艺无止境,不间断的挑战自己,从年初学习画牛创作至今4个多月终于完稿,因时间短暂与技艺粗陋,顾此失彼难免尽如人意,敬请方家艺友不吝批评指正。
在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重庆农村老家巳难见牧童与耕牛,犁田巳改用小机械代替,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的是儿童,耕作的是老农……。旧农耕时代田园式的牧歌生活方式早巳成为过去不复返,只能记憶存留于画中,安居乐业,与世无争,借牧童笛声传达的是久違的乡音。寄情丹青是怀念故乡的人,更难忘的是乡愁。
牛年话牛,爱牛画牛,赞牛悯牛,学″三牛“之奋斗开拓精神,甘作人民的孺子牛。拙作《孺子牛画展》将在网上展示,如能引发观众朋友的关注,引发思乡情怀与共鸣,将是对我莫大的欣慰和鼓励。
时光一去不复返,今年我巳70岁,借此画展巳是表达对属牛父親辛劳一生之感恩纪念。
陈有杰2021年5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