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启皓文化基金会发起并主办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虚实之间》(Illusion / Reality)近日在启皓北京开幕。五位来自清华美院雕塑系的青年艺术家,为展览提供了八件作品,围绕着“表象”与“情感”、“真实”与“幻想”等关键词展开了一场视觉讨论。
作品展为北京启皓文化基金会发起的启皓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的一部分,自2020年始,共举办五期展览。此次《虚实之间》展览由北京卓雅新艺工作室协助策划。
此次作品展邀请了冯仕华、李嘉鑫、刘盛佳、张云芳、朱莹五位青年艺术家参展,并特别选取了几位艺术家新近创作的雕塑作品,以具体而明确的人体线条和自然张力,提示艺术创作中一种具体的情感表达。在展览前言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魏小明将他们称为“坚持‘用雕塑传递情感’的少数派”,认为他们作品始终保持着对形体塑造的兴趣,以及对人、人之身体的关注。
启皓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旨在通过主题展览 、讲座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展示及对话活动,发掘和支持当代青年艺术家,并通过主题的设立和推动、线下的实体展览,鼓励艺术家与来自社区成员及更广泛的公众,开展充满趣味性的实验及深入探讨。
《虚实之间》展览将在启皓北京人文社区的中庭进行为期2个月的展示。
展览前言
虚实之间 形体之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魏小明
在当下雕塑创作语境中,雕塑创作⾯貌⽇渐多元。雕塑创作边界的模糊,在很⼤程度上促进了雕塑创作的繁荣,但也阻碍了我们对于优秀雕塑作品的判断。对形体的创造热情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变得尤为珍贵。 雕塑能触动眼睛、关联知识,却很少再传递情感、动人心弦。
参加本次展览的五位年轻雕塑家,在当下的艺术潮流中,始终是一个坚持“用雕塑传递情感”的少数派。他们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形体塑造的兴趣,以及对人、人之身体的关注。这些来自雕塑家亲手雕琢的人体、动物,是雕塑家审美化过程的呈现,也是思想痕迹的显露,通过赋予雕塑形体以特定的艺术形态,使之成为承载着艺术家思想观念、审美个性的艺术作品。
对真实的追求、对美的迷恋,以及对情感的表达与共鸣,促使着雕塑家的眼睛和双手游走在形体的起伏变化之间;以对物质的真实触感,寻找一种稳固的内在结构,寻找一个超越平凡、琐碎、短暂的永恒形体和触动人心的情感力量,以实现他们对生命的回应。这些作品中所展现的:真实、纯粹和美,其实都是人性被解放后的本能需求。因为竭力探求真实,让人认知自我;因为追求纯粹和美,让人生饱含诗意。
关于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刘盛佳
青年雕塑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现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作品《聚》获首届清华大学公共空间设计创意大赛优秀奖。作品《天高任鸟飞》入选第五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展,获“评审奖”
观察与记忆是刘盛佳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情感与想象支配着作品的形式;他的作品是由无数个模糊的记忆经过艺术塑造而成的具体形象,他的作品充满奇妙的幻想,同时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企》展现出艺术家的洞察力,他通过对形态的简洁刻画激发观众对雕塑场景的联想, 营造出平静的感觉。形态采用汉白玉雕刻,用材料的质感表现情绪。
《蕊》将人体和植物进行形态上的结合,表现一种生长的状态,以人体姿态的张力来展现生命力量。
张云芳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作品《等你归来》入选中国教育报,曾受邀参加“ZERO女性艺术+倾巢计划”,《山海经系列》入选“新时代·学院风”学院新锐艺术家提名展、曾竹韶作品展、全国大学生优秀作品展,《青海湖》入围美院爆破展。
张云芳在潜移默化中编织情感, 她善于在细节中传递情绪的变化。她的作品构思来源于中国童话《金色的海螺》,以故事中渔家青年和海螺姑娘的爱情为线索,用娴熟的技法塑造海螺姑娘的体态,将观者引入情景之中,犹如微风袭来,从远处吹起悠扬的螺号声。
李嘉鑫
青年雕塑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攻读本科及硕士;作品曾获“第七届中韩雕塑邀请展”优秀奖、“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最佳展品奖、“中国郑州国际青年雕塑家作品展”优秀奖、“美术学院院级优秀毕业作品”、“清华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作品被深圳地铁六号线红山站、深圳市美术学校、北京SIEMENS(西门子)公司收藏。
他在创作中运用中国历史文明题材中的元素, 对传说故事与历史脉络进行发掘,通过造型语言的转化及再造进行个人诠释,将传统文化元素以现代雕塑的方式呈现,建立跨越时空的对话。
《后羿》描绘远古传说中后羿的形象,刻画后羿腾空跃起、张弓射日的瞬间,表现古代神话中人物的矫健力挺,神韵尤勇。
《静夜》,一匹静谧、空灵的马。借用最具有动感的马来表达内心的静,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冯仕华
青年雕塑家,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学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在读;作品入选华夏福瑞生肖展、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艺术作品展,作品《时间的轨迹》获雕塑杂志原创雕塑入围奖。
艺术家在对自然的观察中获取灵感,从本真的生活中寻找诗意的形式美去表达内心深处的话语,形成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写实人物表达浑厚的力量与唯美的线条;借意象的旋律表达对于时空的思考;用生动的动物形态表达自然的生命力。
《猎》展现正在狩猎的情景,向前冲刺的猎犬强调转瞬即逝的动态瞬间,男人体态健美,神情自信坚定,满弓出箭。艺术家通过对打猎情景的塑造,表达坚强、自信的精神意志。
《时间的轨迹》参照太极拳“整体观”,以一组形体表现太极拳意,他尝试将太极拳中缓慢,轻柔的运动配合蓄发全身的内在力量,将刚柔并济的运动轨迹再现,展现在时间流逝中的运动过程。将时间、空间物化。
朱莹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受邀参加瑞典国际雕塑研讨会“PEACE MONUMENTS OF WAR MATERIAL—从战争废料至和平之物”,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朱莹的创作重视个人体验,以强烈的意识通过人体传达青涩的少年少女在向成熟迈进的状态,也是艺术家自我的状态。她的作品常常将肢体的型态、动态的记忆及记忆的场景融合。她在作品中试图展现面对时光流逝时,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时的从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