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居王者段位的青铜选手——青铜器器型大赏(上)

2022年03月16日 14:49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湖南省博物馆

  “这些青铜器好好看呀,可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鬲、甗、觥……来到展厅,发现自己好多字都不认得啊!”

  ……

  湖南省博物馆推出跨年原创大展“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以来,吸粉无数,不少观众在感叹青铜器的精美之余,心中也充满不少疑问和感叹。

  在文博圈,人们常说认识青铜器有三大钥匙——器型、纹饰和铭文。今天,我们就特别奉上第一把钥匙——《傲居王者段位的青铜选手——青铜器器型大赏(上)》,为您科普博物馆里常见的青铜器型,让您明白它们的具体功能。快来一起看看吧!

  食器

  

  用于煮熟食物或煮汤,或在宴飨时用作盛肉与调味品的器具。青铜鼎除了用作贵族日常生活中的炊煮器外,还是贵族们进行祭祀等礼制活动时的重要礼器。青铜礼器不仅标志贵族个人身份等级,一些特殊重器还是政权之象征。西周时期发展了宗法制度、封建制度(分封制),《周礼》中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的记载,规定了用鼎制度。古籍文献中流传的“禹铸九鼎”“问鼎中原”等,都说明了鼎的特殊地位。

  鬲(lì)

  鬲与鼎的用途相似,也是一种烹煮食物的炊具。其与鼎的区别在于鼎可分为明显的腹部和足部,而鬲的腹部和足部则不分开,腹呈袋状,足较短,这种袋状结构有利于扩大液体的受热面积,更容易加热食物。

  甗(yǎn)

  甗是一种用来蒸食物的炊具。从形制上看,甗可以看成是二器合一的器物。上部为大口盆形的甑(zèng),可盛放食物。下部为鬲(lì)用于装水,鬲和甑之间还有一块带十字形孔或直线孔的圆形铜片。使用时,在器物底部烧火,蒸汽通过铜片将甑(zèng)内食物蒸熟。怎么样,是不是与我们平常生活中所用的蒸托很像呢? 

  簋(guǐ)

  盛食器和温食器。簋作为礼器时,一般会和鼎配套使用,鼎和簋的使用数量也是随着所有者身份的变化而变化的。周天子祭祀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盨(xǔ)

  盨为盛放粮食的器具。盨使用的时间较短,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前期就已经罕见。盨的形制为圆角长方形,有盖。盖顶有四矩尺形或环形钮,或有圈足形捉手。多有圈足或在器底径接四足。

  簠(fǔ)

  青铜簠与青铜盨(xǔ)用途较为相近,为盛饭食之器。簠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其形制是一种长方形斗状,器盖同形,可互相扣合。

  

  豆是盛放腌菜、肉酱的器具,也可盛放饭食,相当于我们现在使用的菜盘,豆的形制与后世的高足盘相似,器腹如盘,圜底,腹下有长粗柄,柄下有圈足。

  使用时,常以偶数组合使用,故有“鼎俎(zǔ)奇而笾(biān)豆偶”的说法。但出土和传世的青铜豆较少,这可能是当时人们多用陶豆、漆豆和竹木质豆,不易留存到现在的缘故。

  俎(zǔ)

  俎,是一种用来切肉和盛肉的几案,其高度和功能与当时人席地而坐的习惯是匹配的。青铜俎则出现于商代,到了西周,俎的形式更加丰富,并在周礼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大型祭祀结束以后,主祭人会把肉分给亲属和下级。先秦典籍中常见周天子为诸侯颁赐祭肉的记录,这种祭肉通常被叫做“胙(zuò)”。吃肉时,需要把熟肉放在俎上,用刀切割,肉的汤汁则会顺着俎面上的镂空流下来。成语“人为刀俎”比喻任人宰割。

  酒器

  

  饮酒器和温酒器。爵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而青铜爵出现于二里头时期。爵是商代最为常见的礼器之一。

  斝(jiǎ)

  温酒器。斝和爵的区别在于,斝的容量更大,没有流和尾。据《礼记》《左传》等文献所载,斝主要是用来行祼礼的酒器。斝也是青铜器出现最早的器物之一。

  

  角与爵的用途相仿,大小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角没有流,且口沿也没有柱。造型就像一只展翅的飞鸟,十分美观。与爵相比,角的数量远不及爵,且大多纹饰精美。

  觚(gū)

  饮酒器。常见的觚为圆体,而这件觚造型独特之处在于形呈方体,在早期青铜觚中尚为孤例。说明当时的青铜工艺在规范化的基础上,也开始追求突破与创新。

  觯(zhì)

  饮酒器。觯最早在二里头时期就有发现,盛行于商代。《礼记·礼器》有记载:“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觯的形制似小尊,横截面多为椭圆形,少数为圆形,敞口,或有盖,下腹鼓 ,有圈足。

  觥(gōng)

  盛酒器和饮酒器,流行时间约在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其出土数量远较其它青铜酒器为少,目前见于著录的不过百余件,且大都见于墓室规模大、等级较高的贵族墓葬中,在商周青铜礼器组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王室贵族“明贵贱,辨等列”的标志,也是统治阶级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觥的造型多以野兽为蓝本,盖是兽头和兽背,器身乃兽腹,足部为兽足,兽口一般不密封,方便美酒从中倾倒而出。

  

  盛酒器。尊的形制为敞口,束颈,折肩,腹下收,圈足。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在中原与关中地区,尊作为随葬礼器往往与卣或方彝相配,流行于商代前期偏晚至西周中期。

  罍(léi)

  盛酒器,也有盛水的用途。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分为圆罍和方罍。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罍在形制上和尊有相似之处,一般而言,肩宽大于口径就是罍,而肩宽小于口径就是尊、卣。

  瓿(bù)

  酒礼器或盛水器,出现于商代早期。商人重酒,青铜瓿是随着殷商民族的崛起而产生的,在商代青铜礼器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彝(yí)

  盛酒器,盛行于商代。彝的外形如同商代的宫殿建筑一般,是等级较高的贵族使用的器物。

  卣(yǒu)

  盛酒器,青铜卣出现于商代早期,常作为随葬物出现在一些规格比较高的墓葬中。商代的卣基本上是扁圆体,也有少量的圆体卣、筒形卣和方卣。

  

  盛酒器。壶在器型上和卣相似,主要是以器盖的承接方式来区分二者,将母盖承子口(外扣式盖)的归为卣,母口承子盖者(内插式盖)称为壶。

  水器

  匜(yí)

  匜是一种注水器,最早出现于西周,流行至春秋时期。通常与盘组合成盥(guàn)洗用具。

  

  盘是商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承水器,用匜浇水,以盘承接,故称承盘。

  盉(hé)

  盉早在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良渚文化遗址中就出现了陶盉,商代出现了青铜盉。一般认为盉属于水器,与匜功能相同可以互替,并与盘组合成盥洗用具。

  

  在没有普遍使用铜镜以前,古人常在鉴内盛水用来照影,因此后来把铜镜也称为“鉴”;青铜鉴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用鉴沐浴。

  浴缶

  浴缶与先秦沐浴礼仪息息相关,古代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净身以示虔诚。春秋战国时,楚国地处亚热带气候区,雨水充沛,夏季气候炎热且潮湿,因此,楚人更是勤于沐浴。

  中国古代青铜器独具特色的器型,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更是独树一帜。领略王者之途还未结束,在下期推送中,湘博将继续带领大家了解“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特展中陈列的用于乐器、兵器和杂器的青铜器,敬请大家关注!

  参考文献 

  1、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3、张昌平:论殷墟时期南方的尊和罍,《考古学集刊》2004年第2期。

  4、张昌平:论济南大辛庄遗址M139新出青铜器,《江汉考古》2011年第1期。

  5、裴书研:青铜提梁壶与卣之界定,《考古与文物》2013年第6期。

  展出日期:

  2021年12月30日—2022年5月18日

  展出地址:

  湖南省博物馆特展一厅

  全价票:50元/人

  优惠票:25元/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在校学生、60周岁—65周岁、低保户凭有效证件享受优惠价格)

  套票:全价票:80元/人,优惠票:40元/人(本展+“欧洲盛宴——英国V&A博物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展览)

  免票对象:14周岁以下儿童,65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可免费参观

  购票方式:

  1。关注湖南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点击“参观服务”预约门票

  2。登录湖南省博物馆官网,点击“参观”在线预约门票

  如14天内有外省旅居史,请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每周一为闭馆日,逢法定节假日顺延

  咨询热线:

  0731—84415833/84475933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