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敬班影像个展将亮相尤伦斯
郝敬班将影像看作一种探索历史叙事的手段,并围绕图像的生产机制展开实践,揭示记忆与影像、事件与叙事之间错综的关系。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于2016年6月9日至8月7日呈现展览“新倾向:郝敬班”,展出艺术家近期创作的影像作品《下午场》《我不会跳舞》与《你在那儿,当时怎么样?》等。艺术家将镜头分别对准舞厅与工厂两个空间——承担娱乐、社交功能的舞厅与以生产为指标的工厂均反映了普通人在社会运动与历史兴衰中的命运,以过人的敏感度捕捉了作为时代象征的情境与行为。受左翼电影导演克里斯•马凯(Chris Marker)、哈伦•法洛基(Harun Farocki)等人的影响,她将影像看作一种探索历史叙事的手段,并围绕图像的生产机制展开实践,揭示记忆与影像、事件与叙事之间错综的关系。
“北京舞厅”是郝敬班2012年以来持续创作的项目,《下午场》《我不会跳舞》是该项目中的两个部分。舞厅在国民党执政时期登陆中国,曾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短暂地流行于北京的各个阶层,随即在数十年之内销声匿迹,而最终在“改革开放”之后重现于公园与广场,其兴衰不仅承载了一代人的命运,亦内在于国家的历史逻辑中。《下午场》对一个现存的舞厅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在再现一场平常舞会的同时,亦试图呈现其中由人构成的抽象空间——他们之间的空间关系、视线关系和心理关系。《我不会跳舞》则以四屏的呈现方式融合纪录影像、经典电影片段与文本,以极具张力的复调式影像对话为历史的叙述提供另外一种路径。片中,艺术家将不同年迈舞者的采访记录以交叉剪辑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并引用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影片《青春之歌》与《虎胆英雄》中呈现舞厅场景的桥段,不仅将每一段独立的“口述史”置于整体的互文性关系中,使之获得全新的意义,亦通过个人化的叙述反观、拆解虚构影像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与意识形态。
《你在那儿,当时怎么样?》是另一个持续性研究项目“工厂”系列的第一部分,在此,郝敬班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展现盛极一时的重工业工厂如今的景观,使历史变动不居的面孔在影像的缝隙之间自行显露。在项目的这个阶段,她回到祖辈与父辈工作的钢铁、铜矿公司,遵循“劳动的影像逻辑”,以平实的影像语言描绘实地生产与工人劳动的场景,力图呈现劳动自身的形态。具有苏式建筑风格的办公楼、废弃的厂房、铜矿周遭的自然景观与富有怀旧色彩的物件穿插在关于劳动的影像中,将劳动本身置于更为广阔的时空维度。此外,艺术家采访了曾经或现在仍在炼钢厂与冶铜厂工作的家人,同时以外置耳机播放独立于影像、根据家人采访录音改编的艺术家独白,以家人的记忆为线索,在影像之外建构另一重叙述。由此,郝敬班以长镜头、固定镜头与克制的剪辑方式使影像获得某种 “中立的”气质,并向观众展现更具“可写性”的影像文本;家人采访录音的介入则以私人视角出发,通过平行的文本与影像构成的媒介间关系重新审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面貌。
对于郝敬班,影像不仅是艺术的表达形式,更是观照历史与现实的研究方法。她的作品如同历史学档案,通过影像的重构为理解、深入现实提供不同的路径或方法。
“新倾向:郝敬班”由UCCA助理策展人张张策划,是“新倾向”系列的第4个展览,该系列由UCCA馆长田霏宇发起。展览同名出版物《新倾向:郝敬班》收录了展览中呈现的两组影像作品的图像,郭娟、杨紫为艺术家撰写的文章,以及张张与艺术家的访谈。画册于尤伦斯艺术商店(UCCASTORE)有售。本展览 获巴可的影像设备赞助及GENELEC(真力)的音响设备支持。
影像作品截图
艺术家简介
郝敬班生于1985年,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07年于伦敦金史密斯学院获媒体和传播学学士学位;2010年于伦敦大学学院获电影学硕士学位。郝敬班参加的展览包括“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OCA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2012);“新作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回响”(OCA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2014);“视与声”(犹太人博物馆,纽约,2014);“民间的力量”(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15);“不谐之协”(广岛市现代美术馆,广岛,2015)等。她曾策划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2013年的放映季“世界的影像”,编撰的同名论文集于2016年出版。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16年6月9日—2016年 8月7日
展览地点:UCCA中展厅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