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引进英伦大展 寻找地球幸存者

2016年10月27日14:06   和讯网  收藏本文     

市民正在参观剑齿虎头骨模型。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市民正在参观剑齿虎头骨模型。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上海自然博物馆重磅引进的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灭绝:并非世界末日?”巡展昨天起在自博馆B1临展厅免费对公众开放。作为上海科技馆国际合作交流成果之一,该展首次走进亚洲,带领参观者越过渡渡鸟和恐龙去寻找地球生命演化历程里的“幸存者”。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

  青年报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了不少曾经生活在地球上,但现今已灭绝的耳熟能详的动物标本比如斯氏燕蛾、剑齿虎等,还有现在仅存100余只活体的鸮面鹦鹉的假剥制标本。

  展览不但夺目,还“走心”。通过观看6个科学家实拍的物种视频,可以体验与科学家一起在长江上追踪白暨豚踪迹的科考过程,也可以到看似毫无生机的沼泽中去发现意外的生命形态。

  上海自然博物馆重磅引进的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灭绝:并非世界末日?”巡展昨天起在自博馆B1临展厅免费对公众开放。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

  整个展览分为“灭绝的意义”、“拯救濒危物种还是顺应自然?”、“最后的幸存者”、“第6次生物大灭绝”、“没有人类的世界?” 5个部分。

  一走进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块硕大的大角鹿下颚骨,产地是爱尔兰,灭绝时间:10600年前。青年报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了不少曾经生活在地球上,但现今已灭绝的耳熟能详的动物标本,像世界上最大的鸟蛋——象鸟蛋(全世界据说仅有25只)、难得一见的恐鸟足和羽毛等。

  除此之外,还有世界上最小的鱼——微鲤的浸制标本,世界唯一一种不会飞行的鹦鹉,现在仅存100余只活体的鸮面鹦鹉的假剥制标本,以及开角龙、渡渡鸟、蓝鳍金枪鱼、白暨豚、腔棘鱼等的精美复原模型。

  令人意外的是,除了老鼠等动物以外,连人类心爱的宠物猫狗都站上了“审判台”,因为它们的存在对于一些野生动物而言却是噩梦,成为它们走向灭绝的推手。

  展览不但夺目,还“走心”。通过观看6个科学家实拍的物种视频,可以体验与科学家一起在长江上追踪白暨豚踪迹的科考过程,也可以到看似毫无生机的沼泽中去发现意外的生命形态,比如像世界上最小的鱼——微鲤这样特殊的物种,甚至深入到婆罗洲的深处,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上海自然博物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