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春风——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

2017年01月23日 14:3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2017年1月10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杨柳春风——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出,展览从题材、功能、工艺等方面对杨柳青年画进行综合展示,完整呈现杨柳青年画的风格面貌和艺术魅力。

  “年画,作为美术园地色彩缤纷的花朵,经久绽放,它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天,在追梦逐梦的时代,不仅有着丰厚的土壤,更有着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是文艺春天的报春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吴为山馆长继而介绍到,中国美术馆拥有丰富的民间美术收藏,此次“典藏活化”系列展甄选的百余幅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年代介于清康熙至晚清民国之间,大部分作品来自于已故民间美术史学家及年画收藏家王树村先生的征集或捐赠,其中很多均为存世孤本和粉本,故十分可贵。展览从题材、功能、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展示,完整呈现杨柳青年画的风格面貌,传达传统年画中所蕴含的传统思维方式和美学观念。

  杨柳青年画始自明代中晚期,清早期日臻完善和提高,清中后期达到鼎盛,形成以杨柳青镇为中心辐射至南乡三十六村“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的黄金时代盛况。明清时期的杨柳青地处漕运枢纽,交通发达,市肆纵横,风景如画,有北方“小苏杭”之称。杨柳青年画在这种殷盛的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并畅销于京城,故其题材和风格并不同于其他的农村年画产地,而是具有十分鲜明的市民文化特点和审美趣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杨柳青年画逐渐形成了印绘结合的独特工艺,既保持了传统木版年画的版味,又富有手工彩绘细腻明快的特色,从而塑造出有别于其他年画产地的独特“杨柳青年画风格”。

  此次展览甄选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140余幅,作品年代介于清中期至晚晴民国之间,涵盖了杨柳青年画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其中有不少孤本和粉本。如印制于清康熙时期的《四艺雅聚》《太白醉酒》《四季平安》,雍正时期的《加冠仕女图》《叶戏仕女图》,乾隆时期的《百花公主》《韩湘献篮》《五福三星》,嘉庆时期的《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时迁盗甲》《游园惊梦》《呼丕显下边庭捉拿潘美》《打龙袍》以及道光时期的《庄稼忙》《福寿平安》等,都是已经绝版的孤本,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另外,还有一些作品属于年画画师“点套”的粉本,即印出墨线版后,画师直接在上面手工填色,刻工再据此分别刻出各块色版,如《逍遥津》《雁门摘印》《捉放曹》《年年太平》等,这类粉本过去在年画作坊内秘而不传,因此也是非常难得。

  此外,在展出形式上也有不少亮点。展览内容分作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曈曈春日新桃旧符”,从门神说起,延伸至杨柳青年画的各类题材;第二部分“扫舍之后便贴年画”,介绍杨柳青年画的主要体裁、形式及用途;第三部分“家家点染户户丹青”,除分步展示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艺外,还着重以作品来呈现过去流传在年画作坊里的用以指导年画创作的民间画法和画诀。

展览展览现场

  吴为山馆长表示,文化,概指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创作,源自于民间的年画,洋溢着朴野的喜气,散发着真纯的情感,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更近乎于人的本质和创作者的本真。它是根植于泥土,活化于生活的艺术。我国不同地区的年画,其不同的风格特征丰富了民间创作的智慧宝库,也展示了美的多样性。相信通过对杨柳青年画的学术梳理,能使我们更加珍惜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春佳节,将这份珍惜和珍爱化为美好的祝愿,是中国美术馆对民间艺术家、对年画工作者的敬意,更是对广大观众新春最真挚的祝福。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展期持续至2017年3月26日。

  杨柳春风染丹青(代前言)

  过年了,挂上年画,以喜庆、吉祥、通俗、鲜明的内容和形式融汇于节日的氛围中,这是广大老百姓一年到头的享受。年画寄托了他们对丰收的喜悦,对幸福的向往。因此,色彩的乡土感和明快性,造型的朴素感和趣味性以及画面迎面扑来的欢乐,构成了年画喜闻乐见的基本特征。年画,作为美术园地色彩缤纷的花朵,经久绽放,它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天,在追梦逐梦的时代,不仅有着丰厚的土壤,更有着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是文艺春天的报春花。

  杨柳青年画是年画艺术中广为人知的“名品”,其精湛的刻工、细腻的彩绘、丰富的样式以及巨大的影响力,堪称年画艺术之奇葩,享有盛誉。杨柳青地处天津,因植柳繁茂而得名,据文献和实物考证,当地印制年画始自明代中晚期,清早期日臻完善和提高,清中后期达到鼎盛。著名的戴连增、齐健隆、李盛兴、荣昌号、爱竹斋、义成永等字号在当时皆自设作坊,广聘画师开版雕印,从业者至少有三千人之多,形成以杨柳青镇为中心辐射至南乡三十六村“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的黄金时代盛况。与此同时,伴随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杨柳青年画也产生了风格上的流变。康熙、乾隆时期仍继承传统绘画题材,画面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至嘉庆、道光年间,画面渐趋向繁盛热闹的场面发展,人物增多,色彩柔丽,背景也愈加丰富。

  明清时期的杨柳青地处漕运枢纽,交通发达,市肆纵横,风景如画,有北方“小苏杭”之称。杨柳青年画在这种殷盛的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并畅销京城,故其题材和风格并不同于其他的农村年画产地,而是具有十分鲜明的市民文化特点和审美趣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杨柳青年画逐渐形成了印绘结合的独特工艺,既保持了传统木版年画的版味,又富有手工彩绘细腻明快的特色,从而塑造出有别于其他年画产地的独特“杨柳青年画风格”。综观杨柳青年画历代传世作品,其题材内容绝大部分都积极向善、歌颂美好,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就画面来讲,其色彩焕然悦目,气氛欢乐致祥,笔法精巧细腻,人物情态形象生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构图章法更是适合大众欣赏习惯。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构成了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中国美术馆拥有丰富的民间美术收藏,此次“典藏活化”系列展甄选的百余幅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年代介于清康熙至晚清民国之间,大部分作品来自于已故民间美术史学家及年画收藏家王树村先生的征集或捐赠,其中很多均为存世孤本和粉本,故十分可贵。展览从题材、功能、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展示,完整呈现杨柳青年画的风格面貌,传达传统年画中所蕴含的传统思维方式和美学观念。

  文化,概指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创作,源自于民间的年画,洋溢着朴野的喜气,散发着真纯的情感,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更近乎于人的本质和创作者的本真。它是根植于泥土,活化于生活的艺术。我国不同地区的年画,其不同的风格特征丰富了民间创作的智慧宝库,也展示了美的多样性。相信通过对杨柳青年画的学术梳理,能使我们更加珍惜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春佳节,将这份珍惜和珍爱化为美好的祝愿,是中国美术馆对民间艺术家、对年画工作者的敬意,更是对广大观众新春最真挚的祝福。

  二○一七年元月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