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给观众以永恒的温度

2017年03月02日 15:0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它山之石——张仃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

  展览时间:2017年2月23日至2017年3月5日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场地:3号厅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时代的刻痕——中国美术馆藏王琦版画作品选展

  展览时间:2017年2月23日至2017年3月5日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场地:7号厅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永恒的温度——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国际艺术作品选展”

  展览时间:2017年2月24日至2017年3月19日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场地:13-17号厅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宝藏经典 活化精神——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陈列”

  展览时间:2017年1月25日对外开放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地点:六层藏宝阁

  自2015年,中国美术馆推出首个“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以来,该系列展览让藏品走出库房,受到广泛赞誉,全国美术家和广大观众纷纷来到美术馆,感受经典的魅力、传统的力量,增加了对优秀文化创造的全面认识。关于典藏活化,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说:“宝藏经典,活化精神”。“只有将藏在库房里的作品为广大人民所享,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基于国家美术典藏在引领时代风尚,弘扬中国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的重要审美引领作用,我馆于今年一月举办了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宝藏经典 活化精神——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陈列”,于三月同时策划推出典藏活化系列展“它山之石——张仃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典藏活化系列展 “时代的刻痕——中国美术馆藏王琦版画作品选展”和典藏活化系列展 “永恒的温度——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国际艺术作品选展”,弘扬经典,以飨观众。

  张仃(1917—2010年)辽宁省黑山县人,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今年是其诞辰一百周年,为缅怀张仃先生,中国美术馆特举办“它山之石——张仃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张仃先生的夫人理召女士表示:“把最好的作品捐给中国美术馆,太值得了!”

  张仃先生在漫画、壁画及工艺美术设计领域,作出了诸多重要贡献,而中国画在其整个艺术生涯中或有间断,但从未放弃过。20世纪50年代初,张仃先生即与李可染、罗铭赴江南写生,探讨以对景写生的方式革新中国画; 70年代,张仃先生逐渐开启了自己的焦墨艺术生涯。通过数十年的探索,张仃先生将焦墨发挥到极致,开创出中国画的崭新风貌。本次展览粹选了馆藏张仃先生的中国画作品30余件,并以时间为序,期望通过对张仃先生中国画创作历程的回顾,向观众呈现其丰富而具开创性的艺术之路。

  王琦(1918—2016年)生于四川宜宾。我国著名版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和美术活动家,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38年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抗战初期在武汉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战宣传,在重庆参加由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主席。曾任《版画》、《美术》杂志主编。

  王琦先生的艺术创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40年代,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其作品主要表现了日军的侵略暴行、人民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反抗侵略、要求民主的斗争。第二阶段是50、60年代,这个时期他多次去工厂、矿区、林区、工地体验生活,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和人民生活的新变化,版画题材广阔丰富,涵盖了工业建设、城市建筑、山川风景、花卉庭院、农民劳作、市民生活等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多个方面。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古树系列和城市景观系列版画。他刻刀下的老树古朴沧桑而又自由舒展,黑白线条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令人感受到生命的美与力量。城市景观系列以现代建筑和桥梁道路为表现对象,黑白色块的对比、线与面的对照,显示出艺术家对于艺术形式的多向探索。

  为了让王琦先生的优秀作品呈现于观众面前,让佳作走出库房,让捐赠的作品发挥价值,中国美术馆特举办此次展览。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展出王琦先生的版画作品60余件套,重点甄选了其部分艺术理论,以语录的形式展示出来,展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出了王琦艺术年表,使观众从整体上感受这位艺术家追求艺术、丰富多彩的一生。

  彼得·路德维希教授(1925—1996年)是德国著名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他和夫人伊蕾娜·路德维希(1927—2010年)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收藏家。几十年间他们收藏了数千件珍贵的艺术品,又通过捐赠和外借的方式,让这些艺术品在世界各地几十家博物馆

  找到归宿,从而推动了世界艺术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为国际间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美术馆有幸于1996年3月27日接受路德维希夫妇捐赠的82位欧美艺术家的89件(117幅)作品。这批捐赠中的作品大多创作于二十世纪60至90年代,包括欧美现代主义各个阶段不同流派的大师名作,如: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巴塞利兹、吕佩尔兹,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利希滕斯坦因,以及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毕加索的名作等。本次展览应广大观众的要求,我们沿袭2014年“路德维希的艺术课”的展览内容及形式,以时间、地域、风格为线索。在时间上,作品均为20世纪60—90年代;在地域上,作者广泛分布于欧美战后现代艺术大发展地区;在风格上,作品涵盖了欧美大部分流派,并体现了不同地域的特点。该展精选117幅中的50幅作品,分为19个艺术流派,每个流派用百余字进行简单介绍,并对每幅作品进行作者生平、艺术风格及作品介绍。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表示:“我深信我们两国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学习,所以我们把这个展览叫做‘永恒的温度’,而且路德维希基金会捐赠的这些作品是保持永恒温度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重温这些来之不易的作品,我们将永远记住捐赠者彼得·路德维希和伊蕾娜·路德维希这带着温暖的名字!

  自1月25日,“宝藏经典 活化精神——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陈列”开展以来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中国美术馆长期以来坚持把“办人民满意的美术馆”为己任。此次展览,中国美术馆从十多万件藏品之中甄选经典佳作,陈列于六楼的藏宝阁之中。中国美术馆六楼原是内部的一个资料室。经过改造,重新设计而成为长期展示馆藏小型经典作品的陈列厅。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道:“因为展出的作品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师名作,所以称之为藏宝阁,可以说这是中国美术馆皇冠上的明珠!”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