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展出航天文物及航天员手印的雕塑

2017年04月26日 10:0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本报记者 孙戉摄

  昨天是第二个“中国航天日”,63件国博馆藏航天文物和包括印有杨利伟等11位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员手印的雕塑“掌中苍穹”在内的10件(套)载人航天珍贵历史见证物在国家博物馆与公众见面。

  本报讯 (记者 刘冕)“神十一”的返回舱表面有烧焦的痕迹,“神五”红白蓝相间的降落伞铺满了一面墙……昨天是第二个“中国航天日”,73件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式实物在国家博物馆亮相。

  在展厅转了一圈,大部分展品都曾在太空“旅游”过。策展人介绍,其中63件是国家博物馆馆藏航天文物,还有10件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603698,股吧)办公室特别提供的。“每一件就是一座里程碑。” 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说,“从最初载人进入太空,到天地往返,再到本月首艘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挑战永远都在,航天人一直在努力。我们也希望更多人通过展览,了解中国科技和航天领域的发展。”

  展厅中部,一座象征地球的弧面雕塑成为不少人合影的背景。雕塑中心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标识,周围是由11位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和陈东在2017年央视春晚留下的手掌印。国博馆长吕章申郑重宣布:“这件文物正式入藏国博。”

  除了“神五”飞船模型和降落伞、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活动时在太空中挥舞的国旗、习近平总书记与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天地通话时使用的电话机、航天员出舱时的航天服手套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航天实物,展览中还有一批往日“低调”的展品,比如中国自主研制的航天笔、“神十”进行太空授课时使用的教具、执行飞船发射任务时队员郑重签下的承诺卡等。

  “月宫”成为展览重点之一。策展人介绍,月球探测是中国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嫦娥一号、二号实现了绕月飞行,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完成月球地表巡视。此次展览就特别选择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球图、嫦娥一号卫星模型、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太阳监测器、CCD立体相机等实物,以及嫦娥三号玉兔月球车模型等进行展示。

  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场首飞成功,中国航天将开启空间站时代。展览也开辟专区,揭秘中国航天事业未来几年的规划和前景。

  该展览展期将持续到5月25日。

  来源:北京日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