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长假几天,故宫博物院的《赵孟頫书画特展》吸引了众多观赏者。这是赵孟頫作品的超级大展,展出107幅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一位文人,历经宋元两代,名满四海,荣际五朝,书法超迈唐宋,承续“二王”,备极姿韵与法度,绘画开启了文人画的新时代,学生中有《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他,就是赵孟頫。
一代宗师作品的超级大展
国庆中秋长假几天,故宫博物院“变成”美术爱好者的圣地。在北宋王希孟11.9米长的名画《千里江山图》展出火爆的同时,汇聚107幅艺术精品的《赵孟頫书画特展》也吸引了众多观赏者。
这是故宫博物院年度重磅大展,也是前所未有的赵孟頫作品超级大展,展览全面涵盖了赵孟頫的书画经典,包括书法作品《秋兴诗》卷、《归去来辞》卷、《酒德颂》卷和绘画作品《秋郊饮马图》卷、《秀石疏林图》卷、《水村图》卷、《红衣罗汉图》卷等重要作品。同时,介绍了赵孟頫艺术发展的脉络和对后世传统文人书画的影响,欣赏到他朋友圈和与他有渊源的后代艺术家的传世之作,这些人物包括鲜于枢、钱选、黄公望、吴镇、文徵明、董其昌。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是中国书画史上开风立派的宗师大家。他出生在南宋末年,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又深得元世祖忽必烈赏识,在元朝做了30多年大官,封魏国公。他69岁逝于吴兴,谥文敏,逝世之日,仍观书作字,谈笑如常。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从艺术角度讲,赵孟頫开创了元代新画风,开启了文人画新时代,其山水、人物、花鸟作品几乎无一不精,画作《三马图》和楷书《圆通殿志》前年曾拍出1.26亿元的天价。他的书法造诣极高,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都写得得心应手,尤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于世。针对当时颓靡的书坛,赵孟頫提出“书学二王”的主张,并亲身实践,所创的“赵体”书,书风遒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使他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现在仍有很多人学习书法选择从临摹“赵体”入手。
他还是一位忠于爱情的男子,一生只有一位夫人管道昇,没有纳过妾,而管女士也是一位书画家。这次展览有一幅赵孟頫、管道昇和他们的儿子赵雍合作的《墨竹图》,显示出赵氏家族艺术氛围的浓烈 。
“书画同源”深刻影响后代书画
《赵孟頫书画特展》设在故宫武英殿。在展厅入口处,主办方以赵孟頫所绘《秀石疏林图》配一小型树石盆景,做出一个造型,并在画中左侧展现出该画尾纸自题七言绝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是赵孟頫“书画同源”理论的名句,对后世文人画影响至深。当然,这幅《秀石疏林图》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枯木竹石图是历代文人善画的题材,约始于唐代,至北宋文同、苏轼有较大发展。赵孟頫绘竹石,在继承文、苏二贤基础上,将书法的用笔融于绘画之中,强调以书入画,形成一时风尚,有元一代盛行不衰。此次展览中,有一幅赵孟頫晚年所绘的《古木竹石图》,体现了“书画同源”理论,他用书法的“飞白”写出石及树干,章法简洁,笔法苍健洒脱,透出力度。竹以流畅的笔调,以“个”字或“介”字,一笔一笔撇捺,既有力又含蓄,富笔墨情趣,体现了文人画的风雅韵致。
赵孟頫擅长人马图,本次展出他的多幅名作,记者略记其中两幅。一为《人骑图》卷,描绘一位头戴官帽腰系玉带的红袍青年男子骑于马背之上,男子微有髭须,左手牵缰,右手持鞭,右脚轻踩马镫,神态优雅自足。马匹孔健有力,左前蹄微起,呈行进之势。画面布局、人物形象和马匹写实画法,都深受唐代画马图影响。另一幅为更有名的《秋郊饮马图》,为赵孟頫59岁所作,仿唐人的工笔设色画法。清秋郊野,一唐装圄官在池畔牧马,红色衣袍在青绿的草坪映衬下显得尤为夺目,突出了主体人物。十匹骏马活跃多姿,或奔腾追逐,或徐步缓行,或俯首就饮,或引颈长鸣,意态生动。此图在布局上富有特色,以中景露地不露天及开式构图,把平视、仰视、俯视三种造景方式有机地加以揉合,灵活地处理景物,使画面开阔舒展,疏密有致。画法上,将唐人的青绿重彩法与宋以来的文人笔墨法加以融合,别具新意。如人物线描工细劲健,又类似篆籀用笔,古朴中见隽秀;树石、坡陀行笔凝重,勾、皴、破、染并用,工谨中含清逸;青绿、大红重色中又兼施赭石、水墨,浓丽中显清雅。
赵孟頫49岁时创作的名画《水村图》卷,是其最后一幅可靠的纪年作品,曾为董其昌收藏,后收入清内府。该画以水墨写江南水乡平远开阔的景色,从用笔到构图都受到董源的影响,但董源的画法已完全融入赵孟頫的个人风格之中,于不经意间表现出来。山用披麻皴画出,景物以平远的形式展开。渴笔较多,用笔松秀含蓄,“写”的意味较浓。画家借景抒情,表现了一种静穆的心态和对“平淡天真”的追求。此图重要之处在于其对元画独特风格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赵孟頫在开创元明清文人画潮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上博拿出多幅代表作参展
《赵孟頫书画特展》的多数展品来自故宫博物院,部分展品来自上海博物馆和辽宁博物馆。记者现场看到了来自上海博物馆的4件赵孟頫作品,分别是《杜甫秋兴诗》卷、《洞庭东山图》轴、《归去来辞》卷和《千字文》卷。
《洞庭东山图》描绘了位于苏州的洞庭东山景色。一人伫岸眺望太湖,但见波光粼粼,轻舟荡漾。远山云雾迷蒙,岗峦隐约,近处小丘浮起,草木丛生,初步具备了两岸一水的构图样式。作者承续了江南董巨画派清润柔婉的笔意,主要以稍加疏放的披麻皴,并略染青绿,开元代设色山水新风尚,有人称之为浅绛山水。赵孟頫另有《洞庭西山图》,惜已佚去。
《千字文》是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历史上许多书家都写过《千字文》。赵孟頫一生曾以各种书体多次书写《千字文》,草书之作存世不止一件。此次共展出两件,一件为上海博物馆藏,一件为故宫博物院藏,可相互对照。有专家称,此作风貌爽利硬朗,功力纯熟。然点画略显单调,且多硬峭之笔,结字亦少虚和柔润姿致,而多章草体势。
“铁粉”乾隆临仿《红衣罗汉图》
作为中国书画史上一代宗师,赵孟頫的“铁粉”众多,清乾隆皇帝弘历便是其中一位。名画《水村图》卷中,引首为乾隆所书“清华”两个大字,并钤印鉴4方。事实上,在多幅赵孟頫的书画作品上,都能看到乾隆大大的印鉴,有的上面还有他的题诗题款。更有趣的是,乾隆还临仿了一幅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红衣罗汉图》,并在引首用佛家之语题字“不着一相”。
在赵孟頫原作《红衣罗汉图》中,只见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大树下的青石之上,左手前伸,神态安详坚毅,似在说法。根据赵孟頫题记所言,因他常与西域僧人往来,“耳目相接”,故能对西域僧人的神态特征刻画入微。图中罗汉取梵相,人物的造型及表现手段取法唐代阎立本,以铁线描勾勒,用笔凝重;设色浓丽,以赭石、土黄、石绿与大红袈裟形成鲜明对比;构图采用由左向右的开合形式,引人联想。
《红衣罗汉图》入请内府后,“藏家”乾隆皇帝对其临仿,这件仿品也在这次展览中展出了。图中人物动态神情、树石布置、笔法风格皆严格仿自原画,笔法精工,设色古雅,看得出这位“铁粉 ”皇帝的认真劲儿。
据悉,《赵孟頫书画特展》已展出一月,12月5日闭幕。展览分两期,换展时间预计在10月下旬。
题图来源:故宫博物院网站、樊江洪 摄
栏目主编:樊江洪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