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藏 绘事载物的荣斋文化新模式

2018年10月01日 23:10 中国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器说——宣炉古事》在杭州净慈寺美术馆隆重开展。鉴古,博古,古事,是宋代以降之高雅的文化情状。以往,只停留在艺术品本身的研究,简单的说明与介绍,早已赶不上区块链的今天。历史,赋予我们新的探索与使命。

  荣斋主人,作为“中国宣德炉第一人”,除了对宣德炉本身鉴赏之外,还著书立说,一口气写了十多部著作,这在古今中外,几乎是前无古人的了。

  近年来,荣斋主人不满足文字与照片的著作与讲学。又另辟奚径,竟然给宣德炉作诗词歌赋,还捉笔亲绘重彩写真画。这可更是前无古人的了。“这些都是荣斋主人完成的项目和作品。常人只关注器物本体,而“荣斋文化”,所关注是器物的古今纵横,工业文明与文化价值!”

  2018年9月28日,由杭州净慈寺主办,赛丽美术馆、钦哲艺术中心、杭州承香堂、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协办的《器说——宣炉古事》展览在杭州净慈寺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所展出的香炉汇集了明清两代几十件宣德铜炉精品,是净慈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盛宴。

  提到香炉,其材质不出陶、铜、铁、瓷,少有佛道供养者制金银之器以敬殿前,当前也有以琉璃制炉者,如是种种,材质不尽相同,但其所取之形几近相似。战汉时期多以陶、铜制炉,或用于礼祭,或用于生活。但论香炉之名,当以博山炉而为始,博山炉的出现也是将器物造形,体现出了人们的祈愿心理和艺术美感的融通。

  下午一点半,由刘锡荣先生主讲《器说——宣炉古事》专题讲座在净慈寺美术馆举行。刘锡荣先生就宣德炉的文化背景、材质断代、文人生活等方面,引经据典,并结合其《钟鼎茗香》系列著作的研究成果,对照现场的陈列展品共同赏析,深入浅出的与大家分享多年宣德炉的赏玩心得。

  刘锡荣,中国传统文化学者,收藏家,作家。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综合研究、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研究方面,卓有成效。

  近些年来,代表性著作有《钟鼎茗香》(一)、《钟鼎茗香》(二)、《钟鼎茗香》(三)、《钟鼎茗香》(四)、《万象沉烟》、《荣斋札记》、《俪松居遗珍》、《荣斋随笔 —— 文博篇》、《荣斋随笔 —— 风雅颂篇》等等。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