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艺见:天宁1号里的第三个北京

2018年10月08日 10:3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人们关注乡村建设是因为城市出了问题,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最终还是要回到这里来。”城市艺见发起人杨小波谈到他对文创产业的思考,萌生了重新关注城市的想法。作为北京设计周的组成部分,“城市艺见”在2018年9月29日到10月2日三天的时间中推出论坛、艺术展、音乐表演、艺术市集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摇滚乐能否调动西城大妈的广场舞舞步?令人期待。

  天宁1号,园区里的第三个北京

  如果不是置身其中, 很难想象北京二环旁边还有一个这样的地方。一边是红墙青瓦映衬的天宁宝塔,一边是工业厂房中拔地而起的大烟囱,从“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的广场上放眼望去,“两座高塔”遥相呼应,古代和现代两个北京在这里相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与很多老厂房改造的园区一样,“天宁1号”拥有足以令人骄傲的历史。现在的“天宁1号”改造自北京第二热电厂,这座197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热电厂是专门为中南海提供热电供应的国有企业。随着2009年燃油发电机组关停,厂区一度闲置,直到2014年,国务院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国华电集团启动老厂改造工作,园区才有了今天的样子。二环边的“天宁1号”是距离北京核心区域最近的老厂区产业园,废弃的管道零件散落在园区角落,热电厂的大烟囱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它是北京工业时代的缩影,今天成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纪念碑。

  “天宁”的名号自有来由,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的天宁寺几度更名,几度重建,今天能看到的是清乾隆年间重修留存下来的样子。天宁寺塔造型饱满雄壮,从园区望去,塔座转角雕刻的金刚力士豪迈有力,残缺的形象更赋予了佛塔久经沧桑的历史感。与力士像一样,塔顶塔刹的比例硕大,与粗壮的塔身共同记录着建塔时代的强盛富裕,历史的辉煌昭然若揭。

  “城市艺见”正是这第三个北京。作为一场囊括了论坛、音乐、艺术、设计、市集等多感官、多层次需求的文化活动,所有的设置都围绕着城市文化生活的升级转型展开。活动邀请7位艺术家进行在地驻留创作,根据“天宁1号”独特的历史文化,溯源历史遗迹,唤醒工业遗存。

  同时,在三天的时间里,专门邀请独立而具有都市精神的乐队表演,激发观众多个层面的感受。论坛内容更是围绕着旧厂区改造和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实践展开,来自建筑、艺术、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议城市生活的美好未来。

  在古代和现代的北京之间,不管是天宁1号的地理位置,还是在这里呈现的“城市艺见”,都是第三个北京——一个当代北京的最佳写照。

  从乡村回归,重新探索城市生活

  近年来,随着“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的概念不断升温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项目深入到田间地头,杨小波在他的实践中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相比其他的参与者,杨小波的起点似乎更高,2017年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设立“China House”单元,他作为单元的策展人,邀请5位艺术家完成了国际化的呈现。2018年,他参与安徽合肥肥东县文创旅游策划,在尊重当地原有文化生态的价值引导下,将新的形式和理念介绍给居民和游客。从国内外的实践中,杨小波获得一手经验,在他看来,城市人之所以关注乡村,是在于现有的粗放城市文化不能满足人们因地制宜的需求,他们需要新的内容。

  据统计,北京有170多处老旧厂房,随着2014年国务院一系列文件的发布,旧工业区改造成为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的重要途径。今天看来,北京市范围内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798艺术区蜚声国际,尚8文化创意产业园、朗园Vintage多以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园区氛围,其他园区在改造后,管理机构多以房东或物业的身份提供基础设施维护和物业服务,而深入探讨城市文化细分需求的管理者甚少。

  改造后的园区更像是一个个写字楼式的办公地点,少有社区文化生态。北京并不缺少文艺活动,而在特别的社区中仍然大有文章可做。“天宁1号”园区的工业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正是杨小波和他所创立的“湖光山色”品牌所关注的,于是,“城市艺见”应运而生。

  作为此次活动的艺术总监,艺术家王茂综合考虑“天宁1号”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在地性的方向上做足了文章。在“城市艺见”的展览中,他的作品是用镜面反光材料做了一朵“云”,作为对这个特殊情境的的回应。这朵体块清晰的云被装吊在位于园区正中的龙门吊上,这个曾经负担着工业历史的龙门吊,今天承载起一件轻盈的“云”,轻而易举的形式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隐喻。表面的反光材料辉映着两边的佛塔和烟囱,时间赋予天宁1号无以取代的历史意义。而这朵扎实的祥云又是中空的结构,游人可以从底部钻入其中,同样反光的材料不断模糊内和外、你和我的关系,形象的无限附加甚至超越了时空,成为天宁1号园区的注脚。

  音乐总监周晓在乐队邀请上颇花心思。位于二环线不远的园区周围都是居民区,并且这里住的很多是北京第二热电厂的老职工。在这里配合“城市艺见”的演出是个问题:乐队要有都市精神,同时又不能过于吵闹;要强调其艺术性,又不能是特别纯粹的声音形式。他甚至考虑到了西城大妈的音乐品味和时间的节奏,在午觉之后开始,广场舞解散的时候结束。

  比起去乡村实现乌托邦的理想,回到城市显然是一个更加切身而实际的方式。虽然装修精美的办公室已经成为职业生活的日常,但试想在工作之余瞥一眼窗外是精彩的艺术,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未来?

  来源:优看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