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贝利尼看到马奈莫兰迪:清华呈现西方绘画500年

2018年10月22日 10:2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贝利尼、安格尔、德拉克洛瓦、透纳、库尔贝、马奈、莫奈、雷诺阿、梵高、毕加索、马格利特、莫兰迪、莫迪利亚尼、夏加尔……这些都是西方艺术史中振聋发聩的名字—而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将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展出。“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获悉,“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今天将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并于明天正式对外展出。

  展览“西方绘画500年”精选了60幅来自东京富士美术馆的西方艺术经典藏品,分为五部分:个性发现与人文阐扬,华彩乐章与怀古幽情,古典理性与浪漫情感,真实镜像与光色建构,纯粹观念与混杂多元。并以时间为叙事主线,流派为发展形态,展现了西方艺术发展历程,从文艺复兴起,历经巴洛克与洛可可、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一直到后来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潮流,由此勾勒出一幅16至20世纪西方艺术500年的历史画卷,意图引领观众去探寻这些伟大的时代、艺术家及其作品中的奥秘。

《朱庇特和忒提斯》,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布面油画,约1807-25年《朱庇特和忒提斯》,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布面油画,约1807-25年

  《鲁弗申放牧的牛群》,阿尔弗莱德·西斯莱,1874年

  《马戏》,马克·夏加尔

  作为此次策展人之一的杨冬江表示,东京富士美术馆的馆藏作品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过,“日本人在80年代曾系统地收藏过西方艺术作品,尤其是对于绘画方面。这次展览也有部分曾经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过,但此次作品的整体质量无疑更好。”

  此外,杨冬江还告诉记者,因考虑到展览的文献性,“我们在每幅作品边都配上了200至400字的作品介绍、背景资料等,比较深入,希望可以让观众旁征博引,使他们更容易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取材,以及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及演变。”

  个性发现与人文阐扬

  文艺复兴是西方现代大幕拉开的时代。那个时代资本主义萌芽,世俗文化和科学理性兴起,“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确立,给西方艺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文艺复兴艺术运动在欧洲有两大支脉,一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及其向南的延展,展览中年代最早的作品《行政长官的肖像》即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乔凡尼·贝利尼所作。二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平行发展的北方文艺复兴,主要以尼德兰、德国等欧洲北部国家为代表,展览中的阿尔布雷希·阿尔特多费尔、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均为德国多瑙河画派的代表艺术家。

《行政长官的肖像》、乔凡尼·贝利尼,木板油画,约1507年《行政长官的肖像》、乔凡尼·贝利尼,木板油画,约1507年
《山岳风景》、阿尔布雷希·阿尔特多费尔,木板油画,约1530年《山岳风景》、阿尔布雷希·阿尔特多费尔,木板油画,约1530年

  华彩乐章与怀古幽情

  17、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伟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这一阶段的文艺思潮复杂多样,艺术风格绚丽多彩。色彩华美、激情动感的巴洛克艺术和贵族艳情、享乐主义的洛可可艺术,共同谱写了一段艺术史上的“华彩乐章”。与此同时,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学院派古典主义崇尚古代艺术和古典精神,展览中洛兰等艺术家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古典的构图和美学。与古典主义并行不悖的写实主义,此时也广泛存在于意大利、西班牙、佛兰德斯、荷兰、法国文化中,展览中拉·图尔、哈尔斯、小彼得·勃鲁盖尔等艺术家的作品彰显出一种对现实场景的凝视力量和深远情思。

《君士坦丁的婚姻》,彼得·保罗·鲁本斯,木板油画,1622年《君士坦丁的婚姻》,彼得·保罗·鲁本斯,木板油画,1622年
《溪水树林风景》,克劳德·洛兰,布面油画,1630年《溪水树林风景》,克劳德·洛兰,布面油画,1630年

  古典理性与浪漫情感

  启蒙运动之后,西方文化艺术的中心从佛罗伦萨和罗马逐渐转向了巴黎,法国成为西方艺术最活跃的国度。18世纪下半叶,启蒙思想带来基本人权的确立、全新道德秩序和现代科学的巩固。理性主义开始成为主流,艺术中相应地出现了强调逻辑和理性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如展览中法国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安格尔的作品。到了19世纪上半叶,艺术家们不再探索道德和固定不变的价值观,而是转向心灵深处的思考,提倡情感、想象和自然至上的浪漫主义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籍里柯、德拉克洛瓦、戈雅、透纳等人的作品均亮相本次展览。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构成了古典理性与浪漫情感的二重奏。

《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布面油画,1805年《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布面油画,1805年

  《向敌人进攻的第一帝国将军》,泰奥多尔·籍里柯,布面油画,约1810年

  《堂吉诃德在他的图书馆》,欧仁·德拉克洛瓦,1824年

  真实镜像与光色建构

  1848年至1870年是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期,是艺术家们渴望在艺术中逼真地再现自己生活的时代。展览中,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库尔贝的风景画真实地表现出大自然蕴含的巨大力量,巴比松画派们笔下的自然风貌则在真实质朴中更显深刻的社会意义。19世纪下半叶,印象主义以创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展览中马奈、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莫里索等人的画作,别出心裁地表现出物象在日光之下色彩的微妙变化。此后,“后印象主义”改变了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经验主义倾向,塞尚、梵高、高更等人的作品,更是直接启发了20世纪诸多现代主义艺术流派。

《漫步》,爱德华·马奈 ,约1880年《漫步》,爱德华·马奈 ,约1880年
《海平线上的风暴》,古斯塔夫·库尔贝,布面油画,1872-1873年《海平线上的风暴》,古斯塔夫·库尔贝,布面油画,1872-1873年
《睡莲》,克劳德·莫奈,布面油画,1908年《睡莲》,克劳德·莫奈,布面油画,1908年
《出浴的女子》,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布面油画,1896年《出浴的女子》,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布面油画,1896年
《埃拉尼的多云春季早晨》,卡米耶·毕沙罗,1900年《埃拉尼的多云春季早晨》,卡米耶·毕沙罗,1900年

  纯粹观念与混杂多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具有纯粹性和先锋特色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和流派风起云涌。本次展出的作品涉及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超现实主义、形而上画派、巴黎画派等,汇聚了毕加索、莱热、马尔凯、弗拉曼克、马格利特、米罗、契里柯、莫兰迪、莫迪利亚尼、夏加尔等众多知名艺术家。二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世界艺术中心由巴黎转向纽约,西方艺术处于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期,涌现出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等众多艺术思潮流派,艺术世界呈现出混杂多元的样貌。展览中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和罗伯特·印第安纳的作品都折射并反思着这一文化特征。

  《抽象理念》,雷尼·马格利特(1898-1967),布面油画,1966年

  《静物》,乔治•莫兰迪,布面油画,1948-49年

  《保罗·亚历山大医生肖像》,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1884-1920),布面油画,1909年

《运动员(杰克·尼克劳斯肖像)》,安迪·沃霍尔《运动员(杰克·尼克劳斯肖像)》,安迪·沃霍尔

  展览将于2018年10月23至12月23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