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图默化展:以当代艺术活化古籍文献的探索

2019年06月24日 18:0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9年6月22日,一场主题为“默化——古籍里的传统医学文化与当代生活艺术的潜移”的展览在四川省图书馆一层展厅拉开帷幕,不同于古籍文献和文物展览的常规,展览在策展理念及展陈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与创新。以别开生面的创新方式,融汇呈现百余件珍贵古籍文献和文物、多位重要当代艺术家的特别创作以及特制展品。

“古医起源”展厅现场图“古医起源”展厅现场图

  如何将传统医学中的古籍文献、珍贵文物与当代艺术作品进行策展,挑战来自知识系统和视觉领域的跨界?

  旅法研究员、本次展览策展人宁琤表示,“首先是艺术家对中医蕴含的哲学思想、结构以及图像感兴趣,介入到中医的系统里,这次的展览是一个初步的尝试、探险,未来也许能够跟科学有更深入探讨,更多的延展。文献学有它自身的严谨性,四川省图书馆的古籍藏书有六十五万,这次调出来一万册进行展览,特别的不容易也特别的珍贵。”

策展人宁琤导览现场策展人宁琤导览现场

  四川省图书馆拿出珍稀版本古籍展出

  穿越几千年古医文化的百余件藏品与作品被有机呈现。其中,观众可以看到四川省图书馆珍藏的国内珍稀版本《太平圣惠方》、《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等22种珍贵古籍文献;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珍藏的《四部医典·后续部》(16世纪)、《药物图释·白银镜》(15世纪)等四部重要藏医文献;十三件来自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以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珍贵文物及录像等,这些都是首次在四川省向公众展出。与此同时,还有大量近代蜀地医学历史珍贵文献图片,如蜀地著名藏书家严谷声辑刻的六种医学书籍以及享有“西南第一藏书阁”之誉贲园的历史文献;四川中医教育的奠基人、四川国医学院创建人李斯炽先生的珍贵手稿、50年代北调入京著名蜀医蒲辅周的手稿、当代蜀地名医王静安位于成都鹤鸣山道观的独特墓园碑方等。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唐)王冰注(宋)林亿等校正,(宋)孙兆改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从德影宋刻本,十册,馆藏:四川省图书馆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唐)王冰注(宋)林亿等校正,(宋)孙兆改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从德影宋刻本,十册,馆藏:四川省图书馆
太平圣惠方一百卷,(宋)王怀隐等撰,清抄本,杨守敬跋,五十一册,馆藏:四川省图书馆太平圣惠方一百卷,(宋)王怀隐等撰,清抄本,杨守敬跋,五十一册,馆藏:四川省图书馆
汪石山医书七种,(明)汪机撰,明嘉靖刻本,二十八册,馆藏:四川省图书馆 汪石山医书七种,(明)汪机撰,明嘉靖刻本,二十八册,馆藏:四川省图书馆
古今医统大全一百卷,(明)徐春甫辑,明刻本,四十册,馆藏: 四川省图书馆古今医统大全一百卷,(明)徐春甫辑,明刻本,四十册,馆藏: 四川省图书馆
《四部医典·后续部》,作者:索卡·洛追杰布,16世纪,40 x 9 x 2.8cm,馆藏: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四部医典·后续部》,作者:索卡·洛追杰布,16世纪,40 x 9 x 2.8cm,馆藏: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传统藏医-《生理病理》,图片来源:上海艺域文化工作室;摄影:方正、计贺@尔见摄影传统藏医-《生理病理》,图片来源:上海艺域文化工作室;摄影:方正、计贺@尔见摄影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近代蜀地医学历史珍贵文献图片,如蜀地著名藏书家严谷声辑刻的六种医学书籍以及享有“西南第一藏书阁”之誉贲园的历史文献;四川中医教育的奠基人、四川国医学院创建人李斯炽先生的珍贵手稿、50年代北调入京著名蜀医蒲辅周的手稿、当代蜀地名医王静安位于成都鹤鸣山道观的独特墓园碑方等。

医书浩瀚展厅,图片来源:上海艺域文化工作室;摄影:方正、计贺@尔见摄影医书浩瀚展厅,图片来源:上海艺域文化工作室;摄影:方正、计贺@尔见摄影
中医哲学,图片来源:上海艺域文化工作室;摄影:方正、计贺@尔见摄影中医哲学,图片来源:上海艺域文化工作室;摄影:方正、计贺@尔见摄影

  古籍文献从小众走向大众

  柴一茗、陈弘礼、郭鸿蔚、梁绍基、米兰达·莫斯(Miranda Moss)等多位国内外重要艺术家的参展,包含绘画、互动装置、录像作品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使得古籍文献从小众走向大众,活了起来。

梁绍基,《圆》(局部), 2016, 装置,直径85cm,图片致谢:香格纳画廊梁绍基,《圆》(局部), 2016, 装置,直径85cm,图片致谢:香格纳画廊
生命诗学-梁绍基《云》,图片来源:上海艺域文化工作室;摄影:方正、计贺@尔见摄影生命诗学-梁绍基《云》,图片来源:上海艺域文化工作室;摄影:方正、计贺@尔见摄影

  艺术家梁绍基自1989年开始在天台山养蚕,形而上哲思与诗性冥想贯穿在其30余年的实验中,亦将以蚕丝构筑的艺术时空在此次展览中呈现。以蚕的生命历程为“材料”,是艺术家梁绍基最广为人知的创作方式,以强调与自然的互动为特征,他的艺术与生物科学等跨学科领域发生着关联。梁绍基从1989年开始了养蚕的创作实验,实验持续了30多年。在30余年的艺术实践中,形而上哲思与诗性冥想贯穿始终,梁绍基以蚕丝所具有的令人信服的象征意涵追问着生命的起始和终结,从微观世界中窥见宏观命题。

  古医起源-现场图(柴一茗《山海之图》),图片来源:上海艺域文化工作室;摄影:方正、计贺@尔见摄影  古医起源-现场图(柴一茗《山海之图》),图片来源:上海艺域文化工作室;摄影:方正、计贺@尔见摄影

  当代艺术家柴一茗的作品多年来致力于以水墨这一媒介表现超现实的意向,将现当代绘画理念与书写、中国传统美学相融合,在抽象思维与形象世界间,以随性的水墨笔触,勾勒出隐喻暗涌的奇妙宇宙。艺术家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山海之图》启发自《山海经》中关于中医药学的文献,并结合其故事典故,以当代水墨的创作方式进行了全新的图像转化。结合《山海经》的文献与典故,将沉寂在古籍文献中的医药之物与神话形象进行视觉复活。

米兰达·莫斯,《含羞的植物》,2019,综合材料,尺寸可变,特别委托创作作品米兰达·莫斯,《含羞的植物》,2019,综合材料,尺寸可变,特别委托创作作品

  南非艺术家米兰达·莫斯特别创作的互动装置作品《含羞的植物》,是一个沉浸式的互动装置,是由一个个害羞的鲜花组成的丛林。这些花朵对声音格外敏感,特别是人所发出的声音——当噪音水平过高时会隐藏起来,当恢复沉默时会再次绽放。作品的灵感启发来源于昆虫,昆虫通过探测在紫外线光谱中可见的花朵图案进行授粉,这件作品通过想象,营造出一个超自然、发光的世界,向我们与自然环境的交流方式发问。在成为一种有趣的互动作品的同时,也包括了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旨在开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更好的沟通。

  青年艺术家郭鸿蔚,声音行为艺术家,声音博物馆®创始人。实力派独立音乐人,实验电子先锋音乐、声音采样及沉浸式声景艺术的倡导及实践者。他探访蜀地,围绕四个“情志病”案例创作了《解忧愁图》系列纸上水彩作品,对古老医学的认知系统尝试性地进行了视觉解构及转换。

  展览将于6月22日面向公众开放,展出至2019年8月1日。

  “默化 —— 古籍里的传统医学文化与当代生活艺术的潜移”

  主办: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承办: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

  四川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支持: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成都中医药大学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策展人: 宁琤

  参展艺术家:柴一茗,陈弘礼,郭鸿蔚,梁绍基,米兰达·莫斯

  展期:2019年6月22日(六)- 2019年8月1日(四)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30 - 17:00开放 (每周一闭馆)

  地点:四川省图书馆一层展厅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