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让观点 从写生到创作
中国花鸟画是世界绘画艺术之林中具有强烈个性特色和独特审美视角的值得深究、探索和挖掘的绘画领域。它是中华民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负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分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花鸟画的历史,不乏师造化的写生高手,他们精湛的写实能力和形完意真的形神兼备都能看出先贤们对现实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都已经达到了极其高超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写生方法的独到和多样,状物、传神、达意、抒情等都进入了一个很高的层面。近现代有成就有创造性的花鸟画家,也都十分重视写生,这是一个无与争辩的事实。文人画本应是对现实物象的本质表现,它同时负载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画家的学识、修养等,是源于造化和心源的,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人脱离生活,因袭成风,把很好的传统一味模仿而成为陈词滥套。随着艺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人类己经进入一个新世纪的伟大时代,面对全面开放的文化语境和无比畅通的信息时代,如何推动花鸟画创作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体格转换,便成了每一位有志于花鸟画创作者所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艺术家只要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生活、自然、社会的现实,学习传统中的创造精神,凭借自己的胆识,重新转向现代生活进行开拓,就会给花鸟画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这是现代花鸟画发展的必然。为此我们需要探讨花鸟画写生的本旨,以便更全面地认识写生的意义和写生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现代花鸟画的写生观,使花鸟画推陈出新,充满时代精神和个性化的视觉语言形象,从而与传统花鸟画在形态上拉开距离,使源于古人、取法古人的花鸟画异于古人、超越古人,更具现代性。
面对当代花鸟画创作的现状,由于传统程式的约束,使得画家变得毫无作为,把学习传统技法和传统样式误认为就是学习传统。程式对于创造来说是致命的,它鼓励模仿,而不是独创。所以,花鸟画发展至今就面临着一种困境,作品缺乏艺术活力与时代生命力,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也被无形地标榜为各种各样国粹的形式,画面的视觉组织平板且流于雷同,或借助于古人作品的局部加以改头换面,或对今人的作品进行东拼西凑,陈陈相因。我们不该削足适履地用一套烂熟于心的笔墨技法,去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去表达对现代生活的多样感受。我们应该摆脱花鸟画长期生存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一咏三叹、裹足不前的困境,调动我们自身的才智和胆识,重新理清思绪,把握机遇,明确正确的现代花鸟画的创作方向,在不断深刻理解中国画精神原理和创作机制的前提下,在不断深入研究传统、学习传统、了解传统的基础上,在不悖中国画的文化种性和精神本源的状态中,锐意进取,大胆革新。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重视生活,注重写生,是花鸟画的时代要求。从现代画家的艺术作品中去窥探和共鸣现代人的幽情壮志,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这现代情感和现代社会的繁荣给艺术家的熏陶是无论如何从临摹古人的作品中都永远无法得到的。这就需要到生活中,用新思想、新观念和现代社会给我们带来的无限丰富的不同艺术门类和艺术成就所赐予我们的营养,去分析、研究、感受和发现自然界中的生活情趣和蕴藏的无限的美,不断锤炼自己过硬的艺术表现的能力,以创造出新的意境和艺术形式。花鸟画作为中国绘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样遵循中国绘画艺术创作所形成的写意观,同样服从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中国画的审美意识。写意,并不是简单地描绘似是而非的形象和含混不清的图象来写其大意,而是指画家对于时代、民族、社会、自然等一切的深邃体察,在心中蕴积成的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和凝练的感情,借助客观物象和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在写意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画既强调客观真实又注重主观创造,既有具象的内容又有抽象的概括,既有再现的因素又有表现的成分。这些相互对立又相互依从的方面在中国画中既没有相互排斥,又不是简单的机械拼凑,而是有机地合成为一种审美要求。只有这种有机的合成,才构成了中国画的审美样式。花鸟画是凭借气象万千的自然花木鸟禽走兽为题材来写其生气、写其生机,抒写画家内心的情思和意趣。花鸟画重写生,它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精神十分强调画家要通过耐心不竭、细致入微的手写心记来把握形象、把握意境、把握气氛。借助无限丰富的自然世界来表现生机、生趣,同时传达作者的情感情思。在形象塑造中,加强立意要求下的写自然生气、凝自然之意而非自然原本,追求比自然对象更具特色的理想化的艺术形象。得其神韵,使形象更鲜明,节奏更强烈,表现力更充分。经过这一系列的主观审美意识支配下的对自然对象的选择和改造,既适应了花鸟画的审美要求,化消极被动地接受对象为带着自己的审美原则主动地塑造对象,使内容在保持了自然美的同时又融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个性特征。可见花鸟画艺术的生命力旨在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其审美标准也绝不是停留在形似、象形之中,而是要做到传神达意又不失自然形态。这就是花鸟画的本质特征,也是花鸟画写生的重要原则。
写生首先是培养你在生活中的发现能力,很多好的形象、好的题材都可能在写生中得以挖掘和拓展,它可以打破传统花鸟画狭隘题材的局限和对形色的偏见,使花鸟画充满个性化的视觉形象和强烈的时代精神。随着视野的不断开阔,人们会越来越多地发现更为丰富的植物品种和新的视觉形象。艺术家如果能长期深入到大自然中,和自然亲密接触,物我交融,自然会迁想妙得,神遇而迹化。自然界不是缺乏好的题材和好的视觉形象,而是我们缺乏发现题材和视觉形象的能力。发现能力包括发现题材、发现意境、发现特征、发现美感、发现典型的形和状等,甚至发现构图和新的画面构成样式。
其次是培养你的绘画表现能力,这种表现能力是在认识、感悟和捕捉能力之后的艺术创造过程,是借其形而超其形以求其意和抒其情。在造形方面,不能被形所拘,依样画葫芦,徒有形似那是标本,必然生机泯灭而无情无趣。力矫某些文人画草率、粗疏、恣意涂抹的陋习,又要避免多数院体画家局促、僵硬、匠气的毛病。在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如何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去发现、捕捉和塑造自然界中所蕴藏着的美,去领悟这些自然结构的美的含义,去运用自己创造的物态结构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从而进一步挖掘艺术家心中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现代情致。用自己的感觉和智慧而创造出的形去表现形象本身之外的一种精神、一种气质,和那蓬勃的生命之气和生生不息的精神。花鸟画所表现的内容涉及大千世界,严格而高超的造形手段和造形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形是传情达意的主要依据,是花鸟画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我们知道中国画的造形是在写意理论指导下的意象造形,具有主观与客观、表现与再现、具象与抽象的多重性。能否在生活中提炼出典型形象,把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的形象,是画家的重要素质,也是写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典型形象应该是在生活中发现并加工创造的,应该是具备自己的深刻感受和审美主张的形象。在写生中创造典型形象,正因为观察、提炼、概括、夸张都是在面对现实、面对最生动的形态和最新鲜的感受过程中完成的,所以能充分地反映自然物象的生命精神和画家鲜活而生动的主观意识。典型形象的塑造首先要选择好典型的角度,结构清楚、造型美观,更要注重对情感的表达,对主观情思的表现,才能创造出不同于别人的形象,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创立自己的艺术风貌。创造典型形象是艺术再造的过程,是从自然形态向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形态转换的关键所在。有些作品是完全可以从写生中创造出来的,怎样提炼、怎样概括、怎样表现,是凭借真实新鲜的感受和情思的触发而有感而发的。这样的形既生动又典型,既深入又有表现力,这是单凭想象怎么也编造不出来的既有生命又富于内涵的绘画的最基本语言。在色彩方面,大多数的画家都经历了色彩原理最基础的训练,加上人们对西方现代绘画的认识和学习以及现代生活丰富多彩的色彩的视觉刺激,使人们在潜意识里对色彩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和理解,这就使我们有机会也有理由摆脱传统花鸟画中“水墨为上”、“以素为贵”的清规戒律,在写生中培养自己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和独到的见解,从而打破传统花鸟画既定的色彩程式,使现代花鸟画在色彩上寻找突破的可能性。在构图方面,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花鸟画中,画家多采用一种疏朗简约的构图方式。然而时代不同了,当今的社会,人们对中国画的欣赏方式已从原来的三五知己、案头把玩,逐渐演变为大厅展示,供人浏览,那种疏朗简约的构图方式缺乏视觉张力,显然不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古人崇虚尚简、述信“象外之趣”的审美心理,以及潜在的疏离大众的优越感和出世精神,也与现代人格格不入。所以,现代花鸟画构图样式的转换也是摆在当代花鸟画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获取的信息量也急剧增大,人们有机会也有条件投入更为广阔而博大的自然的怀抱,去欣赏、感受和陶冶自己的情操。广阔的大自然无奇不有,更为丰富多样的构图样式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挖掘和表现。写生,也正是我们完成这一举措的最有效的途径。那种虚实动静、阴阳向背、张驰疏密、高低错落的韵律感和纵横交错、大气磅礴、浑然一体的视觉撞击无不给我们一种提示和感染。在与自然的物我两忘的亲密交融中,我们会逐渐发现自然的神奇和鬼斧神工,给我们创造现代花鸟画新的图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生机。
深入研究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和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精神,就很容易看出,个性化的思维模式是成就一个艺术家的最重要的武器。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以自己的心灵感悟世界,以自己的方式转释生活,独具慧眼,另辟蹊径,这就是个性风格的真正含义。把对物象观察过程中灵感显现转化为视觉语言形象,达到神遇而迹化,也就是一种精神的人生境界的视觉形象的转换。没有视觉造形的个性思维模式就没有新颖的个性造形语言。因为视觉形象的提炼不是一种简单的描摹物象的轮廓而得到的视觉形象的实体,它应该是视觉物象在作者视觉感悟之后的一种经验上的把握,是一中用虚体的形象综合起来说明实体存在的一种精神创造,是画家超然领悟了自然真意而创造出来的形象,无不染上作者的思想与个人意志。它是一种有感而发的本质意象,是画家内心深处那种潜在的激情迸发,是伴随着作者饱满的创作热情和活跃的艺术思维的精彩显现。同样,对视觉典型形象的选择和提炼是通过画家内心情感和意趣得到印证的观察过程中对自然形象的夸张、概括而加以塑造的,它不再是强调视觉主体的简单刻画,而是把它们作为视觉语言因素加以强烈的人格化、符号化。画面中的各种形状和形状的有机组合是融入画家主观情思的整体意象组合。而写生正是发现和培养这种个性思维模式的有效途径。
绘画艺术靠的是悟性和灵机,毫无感情、无动于衷地面对大自然,或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的死板、机械的写生方法同样是不可能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杰作。在写生中,要灵活机智,要有悟性,要随机应变,要有全情的感情投入和情感交流,要不断地组织、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完善,把握势,强化势,造险,破险。要有胆识发现、感受和表现自然生机中丰富而精彩的视觉样式。写生时要有选择,要多看,画的时候要注意:取、舍、借、变。取乃选取,舍乃舍弃,借是把别的地方精彩而生动的形象嫁接在这里,变是要有变化、概括、夸张等。要把写生和临摹结合起来为创作服务,不为创作服务的写生画得再多也等于白搭。每个艺术门类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花鸟画的发展必须在承传中变革,而写生是花鸟画变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花鸟画的学习和创新是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当代花鸟画不应该再是旧式人文关怀的载体,而应该表达对现实的当下关怀。所以,明确写生的真正含义,掌握正确的写生方法,树立正确的现代花鸟画的写生观,培养和挖掘艺术家的个性思维模式,使当代花鸟画走出对传统既厌倦又留恋对现代既追求又排斥的尴尬境地,立足于传统,既坚持中国画的文化种性和本体特质,又使其充满现代精神和现代气息,使这个古老的画种在新时代重放异彩。
花鸟画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呈现出一个高峰,它的成熟决定了它的相对稳定性。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飞速进步带来了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花鸟画的发展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使。从绘画作品中窥探现代人心灵深处的幽情壮采已是当前的社会需要,人们期待着花鸟画的新发展。尽管花鸟画家对生活的认识不尽相同,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的方式和方法不尽相同,但生活永远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一幅花鸟画作品所体现的时代感和精神内涵,主要是对社会情趣和气氛的反映,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一社会节律,才能使作品跃动着时代的光彩。有见识的画家从宏观着眼,自能常出新意,力去陈腐,而不是只做前人墨奴或只知模拟自然。
翻开花鸟画史,名家并立,风格纷呈,但传神写意都不脱离形态的真实、鲜明、生动,这也一直成为中国花鸟画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追求形象的真实却远远不能与西画的真实相比,其思维方法、观察方法和艺术手段都与之不同,它独特的审美样式决定了花鸟画不具备也不需要具备逼真的写实要求,它的写实性是相对的,而非写实性是绝对的。在形象塑造中,加强立意要求下的写自然生气、凝自然之意而非自然原本,追求比自然对象更具特色的理想化的艺术形象。单纯化、条理化、秩序化与一整套的程式,削其繁枝,得其神韵,使形象更鲜明,节奏更强烈,表现力更充分。经过这一系列的主观审美支配下的对自然对象的选择和改造,既适应了花鸟画的审美要求,化消极被动地接受对象为带着自己的审美原则主动地塑造对象,使内容在保持了自然美的同时又融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个性特征。可见花鸟画艺术的生命力旨在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其审美标准绝不是停留在形似、象形之中,而是要做到传神达意又不失自然形态。花鸟画是对自然对象的人情关照下,情感中的自然之理与画家精神相互融合,而非谨毛而失貌。在花鸟画的艺术发展与审美境界的嬗变之迹中,同样是面对大自然,但我们能够看到每个人的取材选题、造形风格、审美境界都各不相同,大凡有成就有造诣的画家,他们都是按各自的方法去观察,按各自的需要去寻觅,按各自的修养去思考,按各自的要求去表现,都以不同的角度以炽热的虔诚去追求自己的审美理想,精神追求愈主动,形象塑造就愈鲜明,情感表现愈真切,艺术个性就愈强烈。深入研究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创作方法和创作精神,就很容易看出,花鸟画的创作长期以来就有着艺术造形中情感表现的传统。
花鸟画的造形观是现代花鸟画突破的关键。在花鸟画创作中,花鸟的视觉形象的处理和利用是历代画家所必须关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不仅仅是前人留下的遗迹或前人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创造精神,一种创造精神的流动过程。传统意味着一种精神底蕴、意味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而不是指一种法则或一套审美样式。我们应该明确,脱离特定的生活现实,在写生中无法将自然形象转化为情感形象的处理,盲目强调笔墨至上和笔墨趣味所形成的固定的笔墨结构的画谱主义创作方法是造成当下花鸟画陈词滥调的根源所在。只有注重笔墨技法发挥过程中意趣的发现,注重作品思想内涵的发泄,注重把对物象观察过程中灵感显现转化为视觉语言形象的开始,才能达到神遇之境。也就是一种精神的人生境界的视觉形象的转换。视觉造形的个性思维模式是解决作品思想灵魂的关键,没有新颖的个性造形语言,就容易流于一般化、大众化。这取决于画家的基本功训练方法和自身的造形意识的拓展。只有这样充分发挥艺术造形中的情感塑造,不断拓展个性化的绘画语言的同时,才能首先在视觉主体上先声夺人,才能为画面意境的展开奠定基础,从而使作品的境界与时代同步。
在飞跃发展的新时代里,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家的视野总是不断向前伸展的。要创新,首先要接受传统,学习传统的深度决定创新所能达到的高度。中国画的创新,必须从对中国画的深度理解入手,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再从笔墨形式、精神内涵来延伸和推进中国画的发展。绘画语言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语言,它述说着中国人的心灵感悟和对历史的沉思与未来的憧憬。
“借古开今,即推陈出新也。于此,可知传统之可贵”。传统遗留下的不仅是章法与笔墨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前人的审美意趣、创作思想与创作方法。那些超越了技巧和智慧体现出一种精神的作品,让我们获得了真正让我们感动和给予我们启迪的东西。
中国画的发展特点是纵向单维性,它由渐变和脱变而承前启后,在通透传统的艺术内蕴和深刻领悟笔墨精神中去检验和辨认,把握自身价值的文化渊源,在反思中清醒。有思想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多思则可明理,放胆而能求变,妙理寄于豪放之处,脱变出于法度之中,对于勇于创新探求发展者而言,中国画的传统不是泥潭,而是继往开来的路基。
发展需要变革,变革就是对传统的部分否定。当代社会正处在一个中西大融合,大交汇的新的世界环境中,我们应对来自内部与外部的挑战,努力实现文化的自我保持与自我更新、艺术的稳定延续与动态变异,在高峰迭起的创造中推动中国画的向前发展。“笔墨当随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赋予画家的使命是不断创新。在这个前堤下,我们应该在对比中学习中外一切自己所需的文化成果。因为只有当我们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才能发现新的发展空间,在不断与西方艺术的比较过程中逐渐认识传统的高度和西方艺术的优点。中国画借鉴西方优秀绘画成份的前提必须是立足自我,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吸收,只能是借鉴而不能被其改造和同化。既然它还叫中国画,就不能割断历史,应扎根于自成体系的中国民族传统艺术中,保持其以书入画,点线立骨,意象造型等体现着民族独特审养意识的本质特征。以“借古开今”,“洋为中用”为价值取向。只有在深入研究传统和学习了解西方绘画的基础上,具备了广博的学识修养,才能本乎个性而采撷,从而实现中国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现在通常的美术教育几乎都是先从素描入手,以套路化、格式化的写实为基础,画圆的时候先画成一个方,画圆球的时候先画成一个方块。辛辛苦苦磨了好多年铅笔,也练就了一手能把一个物象写实到几近逼真的好手艺,但当真正开始画画的时候却真的是不知所措,到后来有所建树,却是因为回过头去重新阐释了绘画的某种原初意义。
把人生的很多崇高理想寄托在画上,实在是件没有多大指望的事。放松下来,围绕着自己的意愿,顺应自己的心灵,用真情实感,以自己的方式观察、理解、感受、思考,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自然会有属于你自己的路。世界上的事情,你可以把它弄得个简单之至,也可以把它搞得个复杂至极。
画的事说到底也就是一个长乘宽的二维平面,你运用各种形状、色彩、笔触等造就一个赏心悦目甚而感人肺腑的画面,感动自己,也能感染别人。画的事情终究还是要在画面上解决。一个人的绘画过程,与其说是学习研究,还不如说是一个“悟”的过程。然而,大多数人都是以一种模仿学习的方式,努力灌输前人的智慧和血液,以消弱个性或深埋个性为代价来适应集体智慧总结出来的游戏规则,使我们逐渐远离自然的面对,使我们对于外部的世界和当下的环境越来越显得感知迟钝,自己内心丰富而鲜活的感受神经被虚假的技术劳作而麻痹,使我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倍感创造的饥渴和无柰。
以自己的内心感受为依据,以释放自己的审美情怀为目的,任凭心性的自然流淌,把自己的思维拉回到当下的时代背景里,重新审视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里的那些自自然然的美的特质,从而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
自觉自愿的选择和表现是内心需要的驱动下的一种主动行为,也是艺术家个体差异的体现。由于每个人在先天禀赋、客观环境影响、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千差万别,所以对事物的认识、对美的感受也必然具备无限的丰富性和差异纷呈的个性。艺术个性是艺术家通过主观审美意识的支配下把物象的客体形态描绘在作品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是艺术家在内心需要的驱动下运用艺术技巧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的一种个人技能风格,也是艺术家在个性思维方式的支配下观察、理解的独特性所在,它与纯粹的“新”、“奇”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个性表现必须建立在形式的表达与内心的认识相协调、相适应的前提下,必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不能以模拟他人的只言片语来做作所谓的艺术个性。所谓艺术表现,是人们以艺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是由心而发的,从其自身特征来看必须是和内心感受协调一致的整体,有着自然真实的属性。只有这样,才能准确传递主体对客体特征的真实感受,才能在艺术表现中获得真正有价值、能与内心世界浑然一体的美的特性,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机制。艺术个性是艺术家对外部世界独特认识的自然流露和表达,其根本因素潜藏于内心真实的感受,基于作者的个人意识。而这种个人意识究竟如何形成,又是如何对艺术个性起作用,这需要我们探讨几种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是临摹,二是借鉴,三是阅读。临摹是体验和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是学习最基本的表达方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要很快转向借鉴的学习方式。这里所说的借鉴,是指坚持自我特色和个性风采下的学习,它与效仿和模拟有着质的区别。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视野的开拓,语言的丰富,技法的多样,都是不可缺少的。当我们弄清借鉴的真正含义时,它便会产生新的动力,使我们的学习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借鉴并非效仿,借鉴是对他人的艺术成果,包括观察、见解和表现进行冷静的分析,对艺术语言、符号进行内在的理解和有意识的过滤、提取,为艺术表现寻找新的思路。阅读,是大量地分析和欣赏丰富的、优秀的艺术成果,对他人的艺术见地以及表现技能进行学习和研究,在不失自我个性特征的前提下给以潜移默化的补充和丰富,以自己的理解把获得的感知溶进自己的语言系统,使之找到与自己的艺术个性相吻合的契机,通过消化、再认识,从有意识地研究到下意识的运作,从而变为自己一体化的个性语言。然而真正的成熟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在经过艰辛漫长的实践和积淀之后。任何在情感表达上的矫揉造作或艺术上的东施效颦都是无法传递“真”与“美”的艺术境界。正如罗丹所说的:“在艺术中所谓丑的,就是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西,不重表现,但求浮华、纤柔的矫饰,无故的笑,装模作样,傲慢自负———一切没有灵魂、没有道理,只是为了炫耀的说谎的东西。”
正如一位画家所言:“城市中的花鸟画家,如果不是打着学习、继承传统的幌子,在古人的图式中剪裁、拼凑成自己的风格,陶醉在假想的鸟语花香中,那么,就去留意自己,留意周围的生活,去表达你对现实的当下关怀。花鸟画这时才有可能成为‘当代’。”
在构图上,打破传统绘画的范式束缚,把画面形象的正形和空白的负形同时纳入画面构成的统筹考虑之中,使形的轮廓关系和画面的边角发生有机的内在关联。从而使画面的各种造型因素形成和谐、完整、丰富的有机整体。看似轻松、简洁、单纯的画面构成,却包含着画家的精心设计和苦心经营,然而以轻松、自然、朴素的样式呈现给观众,这乃是画家在构图处理上的高妙之处。
我想,按照自己的方式,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是每个艺术家所梦寐以求的事情。任凭心性的流淌,来传达真切、鲜活而丰富的现代情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一书中指出:“伟大的力量甚至在技巧有所欠缺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出优美的艺术作品,而如果缺乏这种力量,即使最美的技巧也不能产生最优秀的作品。”
传统,不只是那些流传下来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先贤们的创造精神。传统精神的魅力不是固守而是创造。我们面对大师们的作品之所以留恋往返动被感染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感受到了他们的作品所蕴含的巨大的精神含量。我们学习传统更重要的是体味先贤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表现世界的丰富多样和敏锐独到的深刻,学习先贤们总结出来的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丰富经验。创造性的精神才会产生创造性的艺术,传统才会发展。
中国画以博大精深闻名于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精神自由的表达方式。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否强烈、突出的体现着本民族的精神,并透过这一特点深刻体现着某种人类共同深邃的东西,从而为世界文化提供着某种有价值的积淀和启迪。历史是在承传与变革中前进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正向或反向学习后,重新整合下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画的创新并不是新的课题,它不外是在继承传统的前堤下对外来文化的横向借鉴,或是以新的观念引导的艺术实践,属于思维拓展的行为过程,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不断地吸收着异族文化,把它们作为自身思维习惯的补充,因此传统才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写意的心态和激情以及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去画工笔,树立现代花鸟画的写生观,推陈出新,创造出充满时代精神和个性化的视觉语言形象,不以描摹古人的只言片语来做作所谓的艺术个性,从而与传统花鸟画在形态上拉开距离,使源于古典的花鸟画更具现代性。
写生,是画家与生活的对话,也是画家与自己心灵的对话。
放松下来,围绕着自己的意愿,顺应自己的心灵,用真情实感,以自己的方式观察、理解、感受、思考,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自然会有属于你自己的路。(文章来源:雅昌艺术网)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